引用:
作者Aronlu
為何這位大大有此一說呢? 
|
這是另一個討論****現的傳言,也有網友懷疑這款的來源是太誘還是其他。
是的,這款太誘 (SONY) 燒錄完分數的確很好,不過您可以參考小弟之前的曬棉被 (第一集) 結果,耐熱性比較差,經過加熱後,尾段在高速讀取時會隨著加熱時間的累積而越來越不好。
而第三集 (Round 3),正逢熱心友人提供正廠太誘來比較,雖然是 -R 與小弟的 1620 不是很合,但加熱後的「變化」沒有第一集的太誘 (SONY) 那樣明顯。
不過,因為加熱屬於加速實驗的部分,所以小弟不清楚這個效應會在多久後發生,也許是要好幾年以後才會有點差異,也許不用那樣久,也許會更久。
總之,在廠商不會提供相關數據與證明的狀況下,一切就自由心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