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410
|
ASUS Maximus V Extreme ROG高階Z77超頻與解析
今年大多數消費者似乎都把目光焦點落在手機或平板產品
身邊也有許多朋友把預算都花在這兩類產品上,2012年時這還是常見的消費型態 傳統的PC與NB市場同時都受到些許的影響,但是此兩種產品對大眾來說還是有其必需性 今年PC市場中低階產品線更容易看到比以往更低的價格,主要應該是用來刺激市場買氣 例如LGA 1155入門款Z77,許多MB品牌都推出不少款美金110~120起跳的版本 前兩代的Z68或P55,在入門價位大約是以160美金起跳,MB這兩年開始明顯壓低售價 對於高階Z77產品線,前三大MB品牌也依然推出不少選擇,不過在市場價位也起了微妙的變化 高階Z77對於多數消費者來說還是偏高的花費,有些開始採取價位比以往同級更低或是高單價贈品做為搭配 對於想要高階MB產品而預算也足夠的消費者來說,這樣的MB市場競爭還是有實質的幫助 此回入手的為ASUS華碩高階ROG產品線,代號為Maximus V Extreme Ivy Bridge架構的ROG代號為Maximus V,目前有Extreme / Formula / GENE三款 而Extreme是其中價位最高,定位在追求高效能的版本,Formula則是較多元化的定位 Maximus V GENE為M-ATX小尺寸版本,以上是市場上三款ROG主要的簡單分別 ![]() Maximus V Extreme本體 ASUS Maximus V Extreme全貌,以下簡稱M5E,配色是ROG系列的一項優勢 整體外觀看起來相當漂亮,近幾年有不少MB品牌也將自家產品跟進並開始使用類似的配色 ![]() 採用Extended ATX規格,長度為30.5 X 27.2cm Extended ATX可讓使用者較不用煩惱Case選擇問題 只要不是縮小尺寸的ATX Case,大多數標準ATX Case應該都可以順利安裝 ![]() 內附配件一覽 使用者手冊、I/O擋板、驅動軟體光碟、12 合一ROG纜線標籤、Q-connector、ProbeIt纜線組 CrossFire / SLI橋接器、SATA線材、2 Port USB2.0 / eSATA、2-in-1 RF Cable、OC Key cable ![]() 3-Way與4-Way SLI橋接器、Wi-Fi Ring Moving Antenna mPCIe Combo card、OC Key OC Key橋接在DVI與螢幕之間,擁有即時超頻調整、監控電壓與溫度的方便功能 ![]() 主機板左下方 5 X PCI-E 3.0/2.0 X16插槽,支援AMD CrossFireX/4-Way nVIDIA SLI技術 頻寬為單X16、雙X8+X8、X8+X16+X8或X8+X16+X8+X8 1 X PCI-E 2.0 X4 1 X 黑色SATA2,Z77晶片提供 Intel 82579網路晶片 Realtek ALC898音效晶片,支援7.1聲道高傳真音效CODEC ![]() 主機板右下方 2 X 黑色SATA2,Z77晶片提供 2 X 紅色SATA3,Z77晶片提供 可混合使用,並支援Intel Smart Response技術與RAID 0, RAID 1,RAID 5及RAID 10 4 X 紅色SATA3,ASMedia晶片提供 2 X Subzero Sense 下方內建紅色BIOS_SWITCH按鈕,雙BIOS設計可透過按鈕來切換想使用的該顆BIOS設定 ![]() 主機板右上方 4 X DIMM DDR3,支援1066~2800,其中1866以上屬於OC範圍,DDR3最高容量為32GB 支援Intel Extreme Memory Profile記憶體,右方為24-PIN電源輸入與USB 3.0擴充插槽 上方提供除錯燈號、紅色Power與黑色Reset按鈕,此區域為OC Zone 紅色小圓圈按鈕為GO_BUTTON,有助於超頻極限時測試或設定載入 提供8個黃色接點,讓使用者可以直接測量相關硬體的電壓狀況 ![]() 主機板左上方 M5E在採用8相CPU加上4相iGPU供電設計,上方為黑色8Pin與4Pin電源輸入 ![]() IO 1 X Thunderbolt Port 1 X Clear CMOS 按鈕 4 X USB 2.0(白色連接埠可切換為 ROG Connect) 4 X USB 3.0 1 X RJ45 LAN 1 X 光纖S/PDIF輸出 1 X HDMI 1 X DisplayPort 1 X PS/2 鍵盤/滑鼠連接Port 1 X Optical S/PDIF in 5 X 音源接頭 ![]()
__________________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410
|
M5E散熱模組的材質比較特殊,不像常見的鋁擠拋光材質,摸起來反倒是有些沙沙的質感。
這樣的設計在MB產品上是很少見的材質,中間為ROG系列專屬Logo,看起來有點像是眼睛的圖案 先前M4E-Z在Logo上設計有呼吸燈號一閃一滅,此回M5E沒看到這種特殊設計感 ![]() 以下為M5E BIOS超頻設定分享 UEFI BIOS是ASUS產品線的主要特色,尤其在ROG版本中功能更為詳盡 Extreme Tweaker效能調整頁面 將Intel Core i7-3770K倍頻更改為48,也就是100MHz X 48 => 4.8GHz運作 DDR3開啟X.M.P.模式,自動將時脈設定為2400 ![]() Ivy Bridge架構的DDR3時脈選項更多,如果DRAM體質夠強,也有機會可以直接使用2600~2800 ![]() DDR3參數設定頁面,主要設定為CL9 11-11-31 1T,其餘參數皆為Auto ![]() Ivy Bridge與Sandy Bridge架構的超頻方式比起以往平台簡單許多 除了以上調整CPU倍頻與DDR3時脈外,再來就是依體質來調整CPU與DDR3電壓使其穩定 以下CPU 4.8GHz/DDR3 2400的電壓設定分別為1.350V/1.65000V CPU Manual Voltage 0.800~1.700V DRAM Voltage 1.20000~1.92000V ![]() 主頁面可以提供8種語系讓使用者切換 ![]() M5E硬體監控提供相當詳細資訊 ![]() Voltage頁面,除了CPU與晶片組電壓外,也有VGA的電壓資料 ![]() 五項內建功能,對於超頻用途或更新較為便利 ![]()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7-3770K MB: ASUS Maximus V Extreme DRAM: CORSAIR Dominator Platinum CMD16GX3M4A2400C9 VGA: PowerColor AX7970 3GBD5-2DHV3 HD: WD 1TB 7200轉 POWER: CORSAIR AX1200i Cooler: CORSAIR Hydro Series H100 OS: Windows7 Ultimate 64bit ![]()
__________________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410
|
4.8GHz超頻效能
CPU 100 X 48 => 4800.34MHz DDR3 2400.2 CL9 11-11-31 1T Hyper PI 32M X 8 => 11m 32.844s CPUMARK 99 => 750 ![]() Nuclearus Multi Core => 33666 Fritz Chess Benchmark => 37.45/17976 ![]() CrystalMark 2004R3 => 383190 ![]() CINEBENCH R11.5 CPU => 9.52 pts CPU(Single Core) => 2.03 pts ![]() Windows體驗指數 - CPU 7.8 ![]() PCMark Vantage => 13300 ![]() PCMark Vantage有幾個項目偏低,才會讓總分只有13000分左右,測試十次以上還是差不多的分數 這部份不清楚是與PCMark Vantage相容性的問題或是AMD 7970 VGA讓該軟體得分較低有關 不過先前M4E-Z在Windows體驗指數RAM方面只拿到5.9分,M5E此回已經能拿到7.9分的正常水準 M5E在其他許多測試軟體中,相比於幾款Z77都能拿到較高的分數,效能表現較為出色 i7-3770K搭配高階水冷或空冷散熱器,能長時間穩定運作的時脈約落在4.8GHz 這是windwithme分享過幾款Z77後所得到的超頻經驗,如果只要進OS可以開些簡單的軟體 再更拉高CPU電壓後,應可以落在5~5.2GHz左右,對於一般環境下的極限使用者可供參考 DRAM頻寬測試 DDR3 2400.2 CL9 11-11-31 1T ADIA64 Memory Read - 26522 MB/s Sandra Memory Bandwidth - 31960 MB/s MaXXMEM Memory-Copy - 29371 MB/s ![]() M5E在DDR3 2400時脈下拿到非常高的頻寬數據,甚至比許多Z77在同樣DDR3時脈下還要高一些 如果使用者本身的DDR3可以在2400運作的話,建議使用這個設定會有較佳的效能表現 DDR3 2599.8 CL10 12-11-31 1T ADIA64 Memory Read - 25998 MB/s Sandra Memory Bandwidth - 24185 MB/s MaXXMEM Memory-Copy - 27321 MB/s ![]() DDR3 2666.6 CL10 12-12-31 1T ADIA64 Memory Read - 26303 MB/s Sandra Memory Bandwidth - 24810 MB/s MaXXMEM Memory-Copy - 27807 MB/s ![]() M5E在DDR3 2600頻寬比2400低上一些,反覆測試十幾次以上還是差不多的頻寬 不過DDR3 2666頻寬還是比2600還高一點,這兩個時脈的頻寬在Z77市場中還是屬於水準之上 使用CORSAIR最新Dominator Platinum DDR3 2400做測試,正好在M5E DDR2400 1T有很高的頻寬 此外時脈也可以達到2666左右的水準,在超頻範圍也有很不錯的表現 3D效能分享 - PowerColor撼訊 AX7970 3GBD5-2DHV3 3DMark Vantage => P36062 ![]()
__________________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410
|
FINAL FANTASY XIV
1920 X 1080 => 6471 ![]()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 3.0 1920 X 1080 => 104.2 FPS ![]() 搭載高階VGA - AMD Redaon 7970的3D效能相當高,不過可惜小弟手邊只有7970單卡可以使用 另外M5E在以上三款3D測試軟體的3D數據比幾款Z77還要高上一點,對於3D效能的加強不無小補 先前使用過nVIDIA GTX 570兩款做SLI效能測試,但因M5E頻寬只有X8+X8效能會較低一點 在比較過兩種VGA的不同特性之後,最後就沒有分享雙卡SLI的3D效能組合 Republic Of Gamers玩家共和國一向都是高階產品線,價格也常落在MB市場中最高等級 有可能是今年景氣不好的因素,買高階產品的消費者也不如往常那麼多 近期ASUS推出兩波促銷活動,增加自己ROG的C/P值,讓有高預算的消費者更容易將ROG列入參考 先前台灣方面是搭載ROG耳機做為活動,近期為ROG Xonar Phoebus音效卡做為促銷的搭配 Xonar Phoebus在音效卡市場的價位也相當高階,搭載後會讓M5E的價值提升不少 首先看到ROG Xonar Phoebus內部附件一覽 Control box、驅動程式光碟 、快速入門手冊、S/PDIF adaptor、ATX 4P轉6P電源線 ![]() 音效晶片為C-Media CMI8888DHT,多年來C-Media常會出現在音效卡市場 幾年前被ASUS收購後,就開始推出不少中高階音效卡產品,Xonar Phoebus也屬於其中之一 ![]() 輸出訊噪比與輸入訊噪比都高達118 dB,耳機輸出訊噪比也有110 dB的規格 個人比較會在意音色或音質的表現,對於RMAA所測出的dB值,還是可以列為參考數據之一 連接IO有類比輸出5 X 3.5mm RCA jack、類比輸入2 X 3.5mm RCA jack 1 X 數位S/PDIF輸出與1 X Box link ![]() ROG Xonar Phoebus所搭載的專用軟體Xonar Audio Center 上方音場模式設定為Hi-Fi,如果改用音樂模式個人覺得音質變得不夠真實飽滿 ![]() Dolby Home Theater V4軟體介面 開啟功能並選擇音樂模式,可以明顯增強環繞感音場,該有的音質或細節也不會有顯著下降 這個功能對聲音表現有明顯幫助,建議可以開啟加強音樂環境下的表現 ![]() 使用Altec Lansing BackBeat Plus UHP206入耳式耳機,較偏向於監聽路線,較能真實呈現來源音質 以下為音質的聆聽感,對於聲音表現是屬於個人主觀的部分,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可能會有所差異 耳機調整到20%音量時,音量已經算相當大,不用擔心功率不夠推要造成音量太小的問題 高頻 - 不曾出現太過尖銳或單薄的音調,細節處理也相當不錯 中頻 - 人聲清晰度相當地不錯,細節也在水準之上,中頻飽實感若再好一點會更完善 低頻 - 重低音不會太重,不會有過於混濁的狀況,聲音的延伸度也不錯 Xonar Phoebus定位在Gaming的音效卡,首重應該是在環繞感的音場,這部分的表現相當到位 清晰度與定位也有相當高的水準,對於聽歌或是音樂方面,皆有高水準的表現 再搭配特別的技術軟體,會讓聲音表現更上一層樓,只是Xonar Phoebus價位較高是讓消費者較在意的環節 可惜M5E沒有傳統PCI插槽,否則windwithme很想拿出ONKYO SE-200PCI來對比看看...XD 耗電量測試 系統待機時 - 112W ![]() 運作LinX讓CPU全速時 - 222W ![]() 執行OCCT中Power Supply測試 - 467W ![]() i7-3770K關閉C1E同時超頻至4.8GHz,此時再搭載一款高階VGA - AMD HD7970 以上的耗電量狀況看來,Ivy Bridge架構相當地省電,CPU全速狀況也只比待機時增加110W左右 對於此平台要依每位使用者環境來決定搭載幾款VGA,再依耗電量再挑選Power Supply規格會更為恰當
__________________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410
|
ASUS Maximus V Extreme
優點 1.Maximus V Extreme在很多方面都為追求極限效能所設計,不愧為ASUS頂級產品 2.UEFI BIOS選項眾多,提供完整的超頻功能或細部功能調整 3.Multi-GPU擁有最高支援AMD CrossFireX / 4-Way nVIDIA SLI的on Demand技術 4.獨家OC KEY硬體,可以使用OSD Monitor與OSD TweakIt兩種功能 5.支援Intel Thunderbolt新介面與mPCIe Combo可擴充雙頻寬Wi-Fi / 藍芽4.0功能 6.特殊材質的ROG散熱模組,體積適中與高度不會太高,讓外觀與質感都相當好 7.ROG在硬體或軟體方面都有許多特殊功能,能讓追求效能極限的超頻動作更加便利 缺點 1.啟動電源到開始有Logo畫面的等待時間較久 2.高階產品在CPU供電數方面建議可以多一點 3.建議CrossFireX或SLI時能讓PCI-E頻寬都為X16 4.M5E在沒有促銷活動時的單價還是略高一些 ![]() 效能比 ★★★★★★★★★☆ 90/100 用料比 ★★★★★★★★★☆ 88/100 規格比 ★★★★★★★★★☆ 88/100 外觀比 ★★★★★★★★★☆ 90/100 性價比 ★★★★★★★☆☆☆ 66/100 以上提到的性價比也就是常見的C/P值,以ASUS Maximus V Extreme本身在市場售價來評論 先前台灣的活動期間加贈ROG耳機或是近期活動改為加贈ROG音效卡,會使C/P值表現再加分一些 超頻方面因M5E擁有許多特殊的設計,對於使用LN2追求極限超頻的使用者來說很有幫助 M5E在大多數環境下,使用空冷或水冷的超頻環境也能有很不錯的表現 若能在CPU或DDR3擁有不錯的體質與較佳散熱的配備,超頻CPU 4.8GHz與DDR3 2600以上並非難事 今年windwithme已經分享過幾款平價或入門的Z77,本回主要分享Z77市場中最高階產品 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參考看看或比較高階Z77 MB在用料、效能與技術規格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台灣所舉辦的ROG贈品活動也是一個亮點,但會有時間與條件限制,建議想要參加前要先了解兌換方式 當然Maximus V Extreme屬於高階市場價位,對於有高階產品預算的消費者,本篇在此提供個人使用的心得分享 ![]()
__________________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2 您的住址: 好人國
文章: 1,847
|
現在買還有音效卡其實真的蠻OK的!
![]()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Dec 2012
文章: 35
|
感謝風大的分享~不過那雙艾迪達的鞋子~還真搶戲阿~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410
|
__________________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13
文章: 41
|
華碩也許自己以為這種命名法很帥氣.
東西出到5代了. 有人背得出來 前4代各是什麼產品嗎? A社的是Crosshair系列? 應該是吧.....華碩這些森森的MB 反正我買不起 也懶得去記了. 2~3年後在二手市場出現的時候. 誰還記得這些唸都唸不太出來的字. 到底代表了什麼產品啊? 用晶片型號命名 看起來雖然很土. 但是可以讓人一眼看出來 這是什麼型式的MB. (雖然有很小部分MB的名稱 反而會是誤導.) 沒文化又愛裝高級............... ![]() 此文章於 2013-02-28 12:26 AM 被 農曆年出運 編輯.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13
文章: 41
|
Rampage 又代表了3小?
![]() 不用2~3年後. 現在我就搞不清 它的MB到底是怎麼分類的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