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數位影音討論群組 > 音樂軟體討論區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Antress
Advance Member
 
Antres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6
您的住址: 台北股市
文章: 486
混音常用的八大武器介紹。

以錄音混音較常用的八種效果器為主,盡量我會把一些使用說明書比較沒有提到的功能也附上,good luck。

預定分類:

1.Compressor

2.Limiter

3.Gate、Expander

4.Equaliser、Filter

5.Channel

6.Multiband

7.Reverb

8.Delay
     
      
舊 2007-03-30, 05:40 A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ntress離線中  
Antress
Advance Member
 
Antres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6
您的住址: 台北股市
文章: 486
1.Compressor

先大概介紹一下Compressor,以功能最完整的Sonalksis SV-315為例。



一般Compressor的功能,就是控制動態,由高量控制到低量,進階一點的話,則可以限制動態或用來調特別的聲音,大致上你看的到的Compressor都要有這些功能。

最基本:

Threshold:控制壓縮值
Output Gain:控制輸出量

接著比較會出現的:

Input:控制輸入量
Ratio:控制壓縮比率

次之:

Attack:控制壓縮起始速度
Release(Recovery):控制壓縮還原速度

較不常看到的:

Knee:控制壓縮以外到壓縮開始之間的緩衝
Crush:控制壓縮狀態下最大值的能量

附屬:

Hold:控制Attack結束到Release起始的緩衝
Side-Chain:控制壓縮立體感的Filter
Limiter:直接具備動態限制功能的第二個附屬壓縮機

表頭:

數位比較常見的就是Curve形式的Compressor,你會看到目前的設定曲線,有這條曲線可以控制的話,發揮範圍就會大的多,但使用上也比較不直覺一些。

而某些Compressor要是Threshold range給你非常大,例如可以壓到-90dB,實際上並不可能需要使用到那麼大的壓縮量,且容易造成聲音變形,因此建議自行控制Threshold最大值約到-30dB即可。

Curve形式沒辦法直接透過Curve區塊視覺判斷Attack和Release的速度,但你還是可以用他附加的GR(Gain Reduction)表頭來查看,並且好處是通常GR和Output都會一起顯示,不必切換使用。

硬體則多半送一個VU表頭讓你切換使用,Compressor的表頭多分成Input、GR(Gain Reduction)、Output三種形式,並且硬體通常會先幫你將Curve設定好,所以使用上更直覺,但是發揮空間也會較小。

而如果是模仿硬體的軟體Compressor,那麼他大概也會把VU設計給你。

GR的動作範圍取決於你的Threshold及Ratio,所以假使你Threshold -12dB,那麼0dB代表GR以-12dB為起始點,音量超過-12dB並且經由Ratio計算後才會有動作。

在GR上的速度表現,Attack時間越快,GR下去的時間也越快,速度越慢,GR就會比較遲鈍。

Release則是速度越快,GR回來的時間越快,速度越慢,回來的時間越慢。



硬體通常也有一種設計,Input連帶Threshold,如1176LN便是這樣用,並且Attack和Release不同於軟體得反過來轉。

所以拿到Compressor,第一件事情先考慮好你需要壓縮的模式,再做調整,假使我們現在手邊有一軌Vocal,並且我只想控制他的最大值,下面以Ultrafunk為例。

在這圖中,主唱動態起伏很大,我希望可以控制他在-12dB左右,但是低於-12dB不要去動作,也不要壓的像Limiter這麼死。



正常來說,類似這種Compressor,最快速達到動態控制的動作就是。

1.Ratio
2.Threshold
3.Output Gain

所以我們先調Ratio,在控制Ratio時,你會發現比例越大,整個曲線就越下壓,因此這時我們可以評估想控制的動態Range,假設我們要Threshold到-12dB,以-12dB為底限,那麼Ratio 4:1可以達到的效果則是當音量走到-4dB時,Compressor幫你壓到-10dB,音量走到-8dB時,Compressor幫你壓到-11dB。

因為Ratio 4:1,Threshold -12dB的走法。

-4dB比-12dB多了8dB,所以用Ratio 4:1壓縮下來,他會控制到變成只有多-2dB,最後才變成-10dB。

透過Curve可以更清楚的看到,原本的最大值,變成只能遊走在紅線範圍內。



但是除了Curve之外,你還得決定Attack和Release的速度,才能更明確的達到壓縮的目的,所以我們調Attack和Release都極快速,Attack和Release都極快速的意思是,很快的開始壓縮,但也很快的放掉以準備下一次Attack,這樣Compressor對於聲音做動作的密集度就很高,不容易有漏網之魚。

Ultrafunk的TCR就是Auto Release,而Release time太長的話,往往也會把Threshold值以下的音量跟著再壓下去。

由於我們使用了最大Crush,並且Attack非常快,所以最後Knee只控制壓縮之下(低於-12dB的音量)到壓縮開始(高於-12dB的音量)的緩衝,Knee加大的話,聲音就會比較自然,Curve也會更平順,但缺點則是動態控制能力會變差,所以這時候除了透過Curve做判斷外,也決定你所需要的聲音自然度,在聲音自然度和動態控制能力之間取個平衡,接著設定一個值,假設我們設為8dB。

那麼壓縮之後的波形就會如此,-12dB以上的音量都壓小了,-12dB以下的音量都沒動到:



第二種壓縮法,Ratio 20:1,我想壓到-15dB,但是又希望-15dB到-20dB的音量可以膨脹到接近-15dB,讓整個動態控制的更穩。



由於Ultrafunk這種沒有Input,所以我們Threshold多壓一點,壓到-20dB,接著Gain 5dB,這樣你還是達到壓-15dB的目的,要是有Input可以控制的Compressor,那麼便可以直接加Input Gain 5dB。

對於Compressor來說,Input Gain 5dB = Threshold -5dB + Output Gain 5dB。



由於聲音膨脹了,聽起來會較不自然,於是我們放慢一些Release,調到聽起來OK即可,太久的話會達不到膨脹的目的。

壓成之後會長這樣:



第三種壓縮法,Punch以外的聲音都壓更小,也就是只保留Punch的部份。

這是原始的圖形,-12dB左右的聲音,不屬於Punch的部份,都再壓下去,-12dB以上的音量,盡量要保留,那麼第一個,Ratio由Curve上的Input球來決定,大約12:1,接著Threshold壓下去。



再來因為得保留Punch,Attack需要長一點,但是Attack太長的話,又可以說是對壓縮沒有動作,所以我們往內拉一點,讓壓縮的感覺出來。

接著也是為了盡量保留Punch,壓縮必須很快復原,Release time調很短。

因為高低的落差很大,所以不必考慮緩衝,Knee設為0dB。

Knee值小的話,一般稱為Hard Knee,也就是Knee這件事情幾乎不存在,聲音聽起來比較硬,壓縮和不壓縮之間沒有緩衝可言,落差比較大,Attack感覺變慢一些,適合用於壓比較需要Punch的聲音。

Knee值大的話,則稱為Soft Knee,緩衝範圍大,聲音聽起來會比較軟,並且帶點Attack加快的感覺,適合用來壓自然樂器。

這樣聽來,雖然想壓的部分有壓到了,但最大值似乎還不夠,所以我們關閉Crush,讓最大值可以衝上去,在Ultrafunk上這個功能得按下Type,選擇Vintage。



之後壓出來便是這個樣子:



第四種壓縮法,把Compressor調成Limiter,壓到-10dB。



這也算是一種DIY Limiter。

Ratio直接拉到最大比例,接著Threshold調到-10dB,Attack和Release都最快,最大Crush。



如果你用1176LN,Ratio那邊按住Shift再壓下去,Attack和Release都調最快(順時針轉到底),也會變成Limiter。



-10dB壓出來便是這個樣子:



第五種壓縮法,要能控制住動態,還要保持聲音自然。

這是一種懶人專用的萬用Compressor設定值,雖然萬用,但絕對不會是萬能,只是為了讓這種全功能的Compressor在臨時需要的時候用起來別那麼麻煩,你可以自己設定一組,大部分時候還是建議自己調比較好,存Preset也是一個辦法。

以Sonalksis為例,先保留Threshold和Gain:



Ratio 10:1,因為就是要控制動態,壓兇一點無所謂,Attack中度,遇到鼓的時候才適用,自然樂器也不會爆出來,Release偏快,這是取自大部分我們調Release時的平均值,或是你可以選擇Auto Release,接著把Hold拉到最大。

當然看到Ratio 10:1,第一個反應就會覺得聲音不能自然了,所以接著得把Knee加大,一樣為了要能控制動態,別加太多,大約10dB。

這樣看上去,這個設定值可能會把鼓和Bass的Punch消弱很多,因為Attack偏快,Knee也不少,所以我們把Crush值拉小,讓最大值也衝的上去,通常Crush值越小,最大值的壓縮行為就會越自然,但動態控制能力也會跟著被犧牲,反過來Crush值越大,最大值就壓的越暴力,動態控制能力就很強勁。

最後Side-Chain的部份,考慮到得適用多數樂器,所以選擇左邊第二個。

這樣你就有一個設定值,只需調整Threshold和Gain,方便使用在很多情況下。
 
舊 2007-03-30, 05:42 A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ntress離線中  
Antress
Advance Member
 
Antres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6
您的住址: 台北股市
文章: 486
2.Limiter

Limiter是Compressor的另一種用法,基本上核心是相同的,都是限制與壓縮動態,Compressor一般在最大Crush下也可以調成Limiter,但是獨立的Limiter往往會多做一件事情就是Soft Clip,這是比Compressor內部更快速的Attack與Release動作,光Compressor本體無法辦到的部分,通常我們稱為Brickwall Limiter,只有少數的Compressor本身會附帶SoftClip功能。

標準的Clip波形,我們稱為HardClip,豪不留情的打到Peak線上去,容易聽到明顯的破音。



SoftClip之後的波形,邊線比較軟,但如果動作量太小,音量到一定程度時還是無法負荷,一樣有可能聽到破音。



所以Brickwall Limiter還分兩種形式,SoftClip和HardClip,兩種都能確保音壓不超出Peak 0dB。

某些如果僅標示Limiter功能的,並不一定他就是Brickwall式的限壓,如Sonalksis Compressor上的Limiter就不能當作Brickwall使用,音量還是很有可能超出Peak 0dB,這種屬於單純的Limiter,和Brickwall區別在這。

傳統式Limiter:



Brickwall Limiter:



以自然度來看,純Compressor、Limiter是最好的,但通常我們也需要限制最大音量在Peak之內,所以看來SoftClip又應該比較好,並且多數的Brickwall Limiter都是選擇使用SoftClip,但偏偏他也有個缺點是,會把RMS大的聲音音場及張力一起限制住,如果是混音整體需要大音量的話,使用SoftClip模式的Limiter很容易讓你的小鼓往裡面跑,並且造成一些壓迫感,HardClip Limiter則不會有這問題。

數值雖然上HardClip Limiter壓迫更多,但聽覺上卻是SoftClip Limiter比較容易造成壓迫,所以近代的混音為了拼音量,很多會使用HardClip Limiter,且HardClip帶來的失真更容易刺激聲音貼近畫面,代價則是更強烈的數位感。

以最有名的Plugin L2來說:



L2就是SoftClip Limiter的一種,動作量大約1dB,並且內藏Soft Knee,左邊的橫條雖然寫著Threshold,但他其實是Input,所以壓下去之後音量會增加,右邊的Ceiling則是一般的Output,走在SoftClip之後。

而當你調整Release時,真正在控制的便是SoftClip之前的Limiter,Release time一但拉長,得到的聲音跟Compressor會非常類似,Atten則是這個Limiter的GR表頭,右邊的IDR代表Dither,可以聲成一些噪音,減低量化誤差造成的刺激性,如果你的Project沒有升Bit高於16,輸出正常,一般是不需要開啟的。

另一顆雙重模式的Elephant:



Elephant除了本身有7種SoftClip模式外(各代表不同的動作量),還外加一個HardClip模式,內藏Hard Knee,Limiter上的HardClip部分其實就是不對Peak之內的音量動作,直接讓超出Peak外的音量Normalize,和你讓一個聲音在沒有Limiter的情況下先拉大,接著Normalize其實是一樣的,但Elephant選擇HardClip模式時還是會做壓縮動作,所以當你選用HardClip模式時,Shape和Rshape雖然無法操作,GR仍保持下壓。

在混音適當的情況下,使用HardClip Limiter也不容易聽到破音。

且掛上了一顆HardClip Limiter,總輸出仍會被限制不超過Peak,所以聽到的聲音往往還是比直接拉大音量來的小了些。

Elephant也很簡單的使用了Input與Output,有Dither與DC Offset功能,並帶GR及RMS表頭,PRMS是Power RMS的簡寫,Shape與Rshape分別表示Attack(Range非常小)與Release。

附加的Oversample功能,可以提高SoftClip的能力,但是CPU負擔相對也會提高,HardClip模式則無幫助。
舊 2007-03-30, 05:43 A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ntress離線中  
Antress
Advance Member
 
Antres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6
您的住址: 台北股市
文章: 486
3.Gate、Expander

Gate及Expander通常都會寫在一起,他們的關係就很像Compressor與Limiter。

Compressor如果Ratio非常大的話,我們即可稱之為Limiter。

Expander如果Ratio非常大的時候,則可稱之為Gate或Noise Gate。

但功能上,Expander和Compressor剛好反過來,一者膨脹(反壓縮),一者壓縮,Compressor是由高量到低量做動態控制;Expander則是反過來由低量到高量做動態膨脹,因此在一個調整恰當的情況下,兩軌相同Source同時播放,一軌是Compressor過的聲音,另一軌Expander過的聲音,你會聽到一個近乎沒做過處理的聲音。

如果將Ultrafunk Compressor設定為Ratio 0.4:1的話,你就得到一個Expander的效果了。



而一般的Gate、Expander會控制膨脹後的最大音量跟原始相當,所以並不是同Ultrafunk這樣使用,通常我們把Gate運用於過濾雜訊或控制一些樂器的Sustain。

這邊還是用功能最完整的Sonalksis Gate來做說明。



Gate常用到的功能有這些:

基本:

Threshold:控制反壓縮值
Range、Floor:控制強制消退量
Gate Open、Close、Hysteresis:控制Gate的門檻範圍
Output:控制輸出值

次之:

Attack:控制Gate起始速度
Release:控制Gate還原速度
Hold:控制Attack和Release之間的緩衝
Input:控制輸入值

附屬:

Ratio:反壓縮比率
Knee:反壓縮緩衝
Duck mode:負數的反壓縮模式
Side-Chain:Gate濾波器

在SV-719上,Curve圖表並不顯示Hysteresis線型,因此你得用聽覺作判斷,如果Threshold設為-5dB,Range 60dB,Hyst設為10dB,這個Threshold -5dB即表示Gate Open,那麼當音量跑到-5dB的時候,Range所以設定的60dB還不會馬上作用到,必須再自然消退到Threshold之後Hyst 10dB,即Gate Close的-15dB,音量才會瞬間消退到-60dB以下,而-60dB以下的音量,則會維持自然。

所以這個Hyst你可以設定Gate Open到Close的緩衝,這和直接單純設定Threshold不同的地方是,沒有Hysteresis的話,Gate Open與Close等於相同值,Attack、Hold、Release則會直接依這個Threshold值來動作。

Attack決定最小音量(Gate Close以下)衝到最大音量(Gate Open以上)的速度,最小音量假設是靜音,最大音量為-3dB,那麼設定0.1ms,他很快就會達到Gate的效果,Gate效果達成之後,Hold可以決定這個Attack結束要在Gate Open以上停留多久時間,才開始做Release動作。

Release的速度,在Range大的情況下,Release越快,聲音就消退的越快,所以Release放慢一些可以讓聲音消退的比較自然,聲音則會和在Expander模式下運作很類似,如果你使用Expander模式,還可以另外控制Knee,聲音會更自然。

Duck模式則又和Gate相反,消除高音量,保留低音量。



字面上看來他跟Compressor好像一樣,確實他就是Compressor的一種,只是變成負比率,一般的Compressor最大壓縮比也許讓你設定到Ratio為100:1,Duck模式則變成類似-20:1,Threshold -12dB換算之後,原本Compressor模式100:1下高音量只會壓縮到Threshold設定值-11.88dB,這邊則由於負比率,變成壓縮到低於設定值以下,原本的0dB會壓到-20dB去。

但SV-719多了Range之外可以設定為不動作,所以你可以用來單純的消除高音量,保留低音量。

Compressor和Expander都是屬於相同乾溼相乘的設計,最主要差別在於Shaping的方式,所以在Gate上你也可以使用Side-Chain去過濾濕的聲音,這時Curve上的音量會受到一定影響。
舊 2007-03-30, 05:44 A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ntress離線中  
Antress
Advance Member
 
Antres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6
您的住址: 台北股市
文章: 486
4.Equaliser、Filter

EQ其實是很單純的,透過三個動作即可改變頻率型態。

Freq決定動作頻段。

Q值或Bandwidth決定頻段的寬度,Q值大的話,寬度就小,聲音比較不自然,但音量上的影響也比較小,Q值小的話,寬度大,聲音則自然很多,音量也反過來影響很大,而Bandwidth則和Q值相反,數值越大寬度越大。

Gain、Boost、Atten增減該頻段的量,使用Boost和Atten最有名的為Pultec EQ。

也由於EQ多設計的不太相同,組合方式很多種,所以我們用兩個功能比較完整的Linear Phase EQ來介紹。





這兩顆Plugin都是五段EQ加高低段Filter,五段LF、LMF、MF、HMF、HF,分別代表低頻Low Freq、中低頻Low-Mid Freq、中頻Mid Freq、中高頻High-Mid Freq、高頻High Freq,使用上不但沒有比較不方便,且發揮度很高,但缺點是這兩顆EQ本身也不帶個性,所以他們的個性得由你自己決定。

而Filter一般如果寫做High Pass,則表示它是保留高頻的Filter,只砍低頻,如果寫做High Cut,表示它砍高頻。

他們也都有支援讓你自訂Filter的量,如Cambridge只要按Filter In上面的鈕就會出現選單,最底下Bliptic模式有時也稱作Killer,會豪不留情的將設定的聲音砍到低。

因為一般都認為,自然高頻往往不足,衰減高頻比衰減低頻機會少很多,且更不需要使用到砍的方式,所以偶爾你會看到一些EQ只有帶High Pass Filter,對於這種EQ,需要衰減高頻的時候使用Shelf或Peak即可。



Cambridge每一段都有個Shelf的開關,開啟他的話,該段則會變成Shelf模式,Shelf模式下調整聲音比低Q值來的更自然,但動作範圍也會大很多,也就是從你所調整的Freq到底都會做動作,High Shelf會連帶到最高段,Low Shelf則連帶到最低段,ABC可以切換該段三種Shelf型式,五段都是分離的,沒有開啟的話,則是一般的Peak或Dip模式。



SV-517則只支援兩段可切換Shelf及Peak,可以由左下角的Shelf開關設定連動Shelf型式,Curve線型會稍不相同。



Peak模式下的Curve線型,Cambridge及SV-517都使用同樣連動的設定,Cambridge在右上角按下TYPE切換及可切換,SV-517在左下角Bell切換,各有三種。





需要調整兩種EQ做比對的話,Cambridge右邊可以切換A及B模式,IN關掉代表Bypass,SV-517則在右下方,A -> B表示Copy to B,B -> A表示Copy from B,沒有按複製的話,那麼直接切換到B模式會看到一個沒動作過的EQ Curve,FLAT表示Curve還原平直。





SV-517另外附了頻譜功能,方便邊調整EQ邊查看頻率狀態,按下Spec鈕開啟。



需要設定Curve顯示範圍大小時,Cambridge直接按右上方的Zoom + -及可切換,最高40dB到最低-40dB,SV-517則必須進入Setup鈕,最高24dB到-24dB。



既然有這麼多段可以讓你自由調整,那麼也就可以做一些不一樣的DIY了,這邊一個例子,假如我們需要Boost高頻,想增加的量很高,但又不希望刺激性太強烈,那麼有一種方式是你可以用兩段來做加減,將頭給打平。

第一段直接先Boost上去,例如2KHz,Q值1.14,Gain 17.6dB。



第二段調到差不多的頻段,但是Q值大一點,改成Gain -3.8dB。



這樣由Curve看上去,頭不但打平了,實際在聽聲音的時候,Boost量依然有達到目的,卻也變的比較不那麼刺耳,當然還有很多其他自己DIY EQ的方式,只要在這種Linear Phase EQ上都可以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舊 2007-03-30, 05:46 AM #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ntress離線中  
Antress
Advance Member
 
Antres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6
您的住址: 台北股市
文章: 486
5.Channel

Channel一般都設計在Mixer或Console上,混合了EQ、Filter、Compressor、Gate等功能,方便每一軌可以做多種處理,通常也都不會加入Reverb、Delay等空間效果,並且使用上與個別的處理器有些微不同。

最基本Channel會有:EQ模組、Compressor模組、Routing、Phase flip、Input和Output。

次之:Gate、Expander、Side-Chain Routing。

以SSL Duende為例:



四個分開的功能看來都差不多,使用方法請看前幾篇,HF及LF的Q值改由Bell鈕切換,Attack速度改由FAST ATT鈕切換,但除了Input多出Phase flip之外,還有幾個Routing的開關。

Filter在一般模式下會走在EQ之後,最後進入Dynamic,如果你按下Filter的DYN S/C,那麼這個Filter就會變成Dynamic的Side-Chain,如果你還記得動態處理器都是乾溼相乘的話,加上Side-Chain,他就會去處理Dynamic濕的部份,原本的Filter功能則變成不存在。

EQ及Filter都按下DYN S/C,他們就都變成Dynamic的Side-Chain了,如果你需要Filter,也需要Side-Chain的話,則可以只按下EQ部分的DYN S/C,改由EQ來處理,在Output區按下S/C LISTEN,可以只監聽Side-Chain的聲音。

若這兩者只有其一、或無變成Side-Chain功能時,按下Dynamic組的PRE EQ鈕,Dynamic就會在EQ、Filter之前處理。

Gate和Expander可以由EXP鈕作切換方式,Compressor組上的PK按紐,平時沒有按下去的話,這組Compressor就是RMS壓縮模式,按下去則會切換為Peak壓縮模式。

EQ上還有一個E鈕,由於預設是搭配G系列Console上的EQ模組,如果按下E鈕則會變成E系列Console上的EQ模組,聲音稍不相同。
舊 2007-03-30, 05:49 AM #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ntress離線中  
Antress
Advance Member
 
Antres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6
您的住址: 台北股市
文章: 486
6.Multiband

另一種EQ和Dynamic的組合,Multiband Compressor,通常使用於Mastering。

這邊我們用YAMAHA的Final Master做介紹:



這是一顆數位感很重的Multiband Plugin,附贈於一些YAMAHA數位產品,但前陣子在日本很流行,因為他可以壓出其他Multiband壓不出來的大音量,使用上與獨立Compressor其實是差不多的,也有Reduction表頭可以查看壓縮情形,只是不同於一般Compressor對整體壓縮,Multiband可以將頻率分段處理,所以以這三段的Multiband來看,他就會有兩個點可以讓你自行設定頻段分割,左邊的Div決定分割的深度,6dB的話會比較自然的混合,12dB則會明確的切開。



在每一段的Curve圖表下方,有SOLO和BYP鈕可以讓你自訂所需監聽的頻段,Compressor控制項下方也有個別的Limiter可使用,左方則是三個Gain的Link開關,左下方可開啟Autogain功能。



再下面的Look Ahead Delay,走在Routing倒數第二位,算是有點仿盤帶機的Delay模擬,效果如何由你決定,最右下角則是Routing的底端,SoftClip,由於前面已經走了三段Compressor及Limiter,所以最後來到這邊你只需用SoftClip來決定Peak之前的軟化量即可,數值越大軟化量越大,搭配前方的Multiband,其實也可以當成Brickwall Limiter來使用。

舊 2007-03-30, 05:50 AM #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ntress離線中  
Antress
Advance Member
 
Antres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6
您的住址: 台北股市
文章: 486
7.Reverb

主要的空間效果之ㄧReverb,即使一般聽音樂的朋友對效果器不認識,都至少會知道這一款,Reverb、Echo、Delay之間有一些共通點,基本主體都是由Delay的聲音構成,但實際運用上卻又大不相同,這邊我們以最常用的兩種Reverb型式介紹。

分別為純數位式Reverb,和Impulse Response。

純數位式與IR式都有各自不同的用途,IR由於會以真實空間的反射聲做為取樣,真實性比純數位式來的高很多,Delay化的感覺也較強烈,但遇上一些需要虛擬空間感的音樂時往往還是會使用純數位式。

他們都有一個相通的操作方式就是Response本身的ADSR,Attack、Decay、Sustain、Release,偶爾各家Reverb會用不同的名詞來標示,也由於Reverb內部多為乾濕相加的結合方式,為了讓濕的聲音不要太純粹,往往也都會搭配一組EQ。

先講純數位式,純數位式由於是虛擬空間設計,大致會有這些控制項目。



基本:

Predelay:決定乾的聲音開始到Reverb聲音開始之前的延遲時間。
Room:決定虛擬空間的尺寸。
Reverb time、Decay、RT60:決定Reverb發聲時間的長短。
Wet、Dry、Mix:調整乾濕度。
Filter:Reverb聲音本聲的濾波器。

次之:

Width、Diffusion:調整Reverb所擴散的寬度。
Early、Damping:控制Response及反射體的毛絨度。
Ambience:控制環境的感覺。
Reverb EQ:進階使用於Reverb本身的EQ。

附屬:

Input、Output:控制Reverb的輸入與輸出量。

第一件事情,我們先決定Room size,這個設定可以直接由混音內容本身來判斷,儘可能的是一個混音之內不要使用太多不同的Reverb,因為Room size通常都是設計上供參考,每一家Reverb標示的空間感不一定能相融合。

接著調整Reverb time或Decay,數值不用太多,可避免干擾其他樂器及加上Reverb本身聲音後的樂器解析度,少數你可能會看到Decay方式特別標示為RT60的,RT60是一套精確的Reverberation聲學運算公式,研發於1922年,通常這種Reverb都將反射方式計算在RT60 = k(V/Sa)之下,最大到最小衰減音量有60dB整的相差,所以如果使用RT60所計算出來的反射空間感,在數位Reverb當中空間準確度及擬真度會比其他種方式來的更高一些。

Reverb time調好之後,要是聲音太糊或混音的亮度不對稱,可以試著調整EQ及Filter,最後控制這個Reverb的乾濕搭配,Reverb的感覺就出來了。

偶爾你需要把聲音打遠,但是Wet、Dry並不是相對控制的話,那麼適度的Wet,並減少Dry的聲音就可以將聲音往內打了。

Width、Diffusion可以控制Reverb room的寬度,Early、Damping則可以控制反射的形式與材質,當然由於他們都是虛擬的,一切依你對這首音樂混音的想法去調整即可。



接著介紹Impulse Response式,Impulse本身雖然已經錄製好一個形狀,但要將這個聲音使用在Reverb運算當中,會比數位式更需要做朔型的動作,並且使用的是ADSR的方式,以SIR為例,控制項目如下:

Predelay:決定乾的聲音開始到Attack之前的延遲時間。
Attack1:起始Reverb聲音的強度。
Attack2:起始Reverb聲音的長度。
Envelope:同Release,消退時間的長短。
Length:同Sustain,發聲時間的長短。
Stretch:同Decay,強度。
Stereo LR:控制立體聲寬度。
Reverb EQ:控制Reverb聲音本身的EQ。
Wet、Dry:控制乾濕度。

透過右邊選單你可以選擇Impulse,Reverse鈕可以反轉Impulse Response,ADSR控制項目上方有圖形參考,使用上很方便,加上數位式的使用方式,IR式其實用法不會差異太大。

Reverb主要目的還是用來朔造空間感,因此適量調整到空間感有出來即可,特別樂器多的時候更需要適量,不當使用Reverb往往大幅降低整體混音解析度,並且Reverb本身的美感也會被破壞。

如果你使用發送,建議將Dry拉到最低,可避免連同乾的聲音再發送一次,發送軌本身也可以做混音的動作,要是不喜歡Reverb自身帶的效果,那麼可以在發送軌上搭配其他效果器。
舊 2007-03-30, 05:51 AM #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ntress離線中  
Antress
Advance Member
 
Antres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6
您的住址: 台北股市
文章: 486
8.Delay

另一種主要的空間效果Delay,近代有一些混音師提倡運用DIY Delay來取代Reverb的說法,似乎讓人看到Delay及Reverb彼此間的關係,實際上好不好這麼做見仁見智,但如果是主旋律的話,只加Delay不加Reverb在這幾年確實是個好方法,Delay也有很多種不同的設計方式,這邊以功能最完整的Spin Delay來做介紹。



雖然這顆Delay只有雙Tap,不過正常的情況下不太需要用到更多的Tap,否則Reverb也許更適合。

使用方式很簡單,右上角先決定SYNC模式,看要搭配Project的Tempo還是直接採取ms運算,接著由左邊兩個Tap調整Delay time。



Delay time設好之後,我們可以由左至右決定Delay的方式,最左邊的四個按鈕分別是Bypass、L * -1、R * -1、LR * -1,* -1這個動作,就是Phase flip相位反轉,讓原本正常收放的訊號反過來,聲音單獨聽起來不會有太明顯的改變,但是在混音中適當的運用Phase flip可以提高解析度,尤其遠的聲音,某些情況下會比EQ更好用。

接著調整Feedback,Feedback很類似Reverb time,聲音會嚴密的衰減,但是太久的話一樣會糊掉,所以設定一個適當值之後,來到後面。

這邊的Shift和Pan,都是Pan的工具,Shift代表Delay本身的位置,Pan則可以控制立體感寬度,最後我們可以調整雙邊Tap的音量,Master那邊的Dry是Input乾的聲音,Wet則是Delay本身的聲音,你可以使用下面Mute來分開監聽,調好就差不多完成了。



進階一點的話,左下方你可以選擇Routing的方式。



中間下方則可以幫兩個Tap調整不同的EQ型態,EQ的調整方式請見前篇。



簡單的提了八個工具做介紹,效果器雖然很多元,但如果這八個基本款可以先搞定的話,面對其他各種組合型態的效果器時就能找到很多相通點,也會比較好上手;且各種效果器對聲音的做用力可強可弱,因此若再調整的時候,可以連帶考慮維持聲音的自然度,玩一陣子應該就能抓到每種效果器的Range適用範圍,最後,祝大家都能Mixing順利,enjoy。
舊 2007-03-30, 05:53 AM #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ntress離線中  
不在當好人
*停權中*
 
不在當好人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r 2006
您的住址: 台北縣
文章: 80
訂閱啦~~~~~~~~~~~
真是棒~~~
舊 2007-03-30, 01:02 PM #1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不在當好人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12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