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Feb 2005 您的住址: 桃園楊梅
文章: 863
|
![]() 最近看到好多人都用小白鯨系列組文書電腦,更不用講很多仿小白鯨設計的機殼,
質感真是落後原設計一大截。 話說剛組好這台小可愛的時候,隔沒幾天就是公司接案的旺季開始,原本計畫要做的溫度實驗, 便暫時被小弟擱在旁邊生灰了。時隔兩個月,好不容易勉強不用加班的時候, 想說來把報告補完吧,但是轉下了側板兩顆螺絲後,一邊看著裡面密密麻麻的配線和週邊, 一邊心想:﹝夭壽喔 ![]() 就這樣反反覆覆,開了殼又嫌麻煩,拖了好久。直到前天,好不容易把蘋果電腦的案子 結束到一個段落,心中大石頓時放下。萬般想做的蠢事一一搬出爐來抒發壓力。 ![]() 這時,總算是把勇氣拿了出來。 是時候了,心理這麼想著。該把報告做出來了。 接著介紹主角吧! -------------------------------------------- 測試系統配備: CPU:Intel Xeon Nocona 3.0GHz *2顆 MB:ASUS NCCH-DL MEM:金士頓 DDR400 512MB *2條 HDD:Hitachi STAT 160GB *2顆 (RAID 0 Mode) VGA:ATI Radeon 9550 SE 256MB Power:康舒450W DVD:Pioneer A09*2台 -------------------------------------------- 這次的主要紀錄器是Agilent 出產的34970A型資料收集器,除了電壓,電流, 最好用的就是可以測量多達40個頻道的溫度! ![]() 不過這次也沒用到這麼多,10個頻道就夠我用了,反正要量的溫度也不多。 稍微對測溫模組檢整一下,看有沒有斷線和接觸不良的地方,保險起見, 所有的測溫熱電偶頭都重新整修過。 接著簡述一下要量測的點,兩顆CPU、兩個硬碟、機殼上下左右四個點、 電源供應器,還有就是最重要的環境溫度。 大略分布在以下這些地方。有紅色小圈的地方就是要貼測溫線的地方。 接著把CPU散熱器拆下來。 由於CPU不能將測溫頭直接壓在散熱片和CPU鐵蓋中間, 所以選擇了將測溫頭貼在散熱片上接近CPU鐵蓋的邊緣。 有貼著金屬貼紙,線是白色的,是機殼上小護士溫度計的測溫頭, 對面貼著米白色貼紙,線是咖啡色的才是溫度紀錄器的線。 接著是硬碟一號的線, 硬碟二號的線 分布在機殼四個對角的線,這是為了用來看機殼哪一個部分溫度最高。 接著是電源供應器的線。 在來是環境溫度的線,用膠帶貼在罐子上立在離桌面30公分高的地方。 蓋上機殼兩片側板,準備OK。 測試將持續100分鐘,前面50分鐘紀錄待機溫度,後面50分鐘紀錄滿載工作溫度。 為了要觀察到硬碟的溫度,代表一般的運算測試並不適合在這裡進行, 因為當資料讀取完畢後,運算尚未完成之前,硬碟並不會再被使用到。 那這樣的話硬碟的結果並不具有參考價值。
__________________
10年過去了,PCDVD依然活得好好的 此文章於 2005-11-26 05:32 AM 被 chunyan0001 編輯.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Feb 2005 您的住址: 桃園楊梅
文章: 863
|
接著就先讓系統什麼也不做待機50分鐘。
![]() 接下來準備滿載運轉。 但是到底什麼程式是最耗硬碟資源,而且又是最簡單的呢?答案就是播放影片。 這次使用RMVB格式動畫共12集,一次全部播放,並設定為無限循環撥放, 讓CPU以及硬碟可以持續不斷的運轉。 檔案準備完,準備撥放。 框選12部影片,同時開始撥放,利用並排指令將畫面並列展開。 雖然一次撥放了12部,但是每一部都依然流暢不定格。﹝抱歉沒攝影機,沒法錄影﹞ 負載上升到了100% 經過了50分鐘,將影片關掉,把溫度紀錄器的數值下載回電腦內,利用Excel轉換成圖表。 由於溫度紀錄的時間設定成每10秒鐘紀錄一筆資料,因此100分鐘一共有600筆資料。 最後,用Excel轉換成折線圖,溫度變化曲線圖就出來啦! 環境溫度一直穩定的維持在25度,CPU空載的時候就到達了44度, 但是奇怪的是CPU-1在CPU-2的上方,而且NCCH-DL的主CPU是CPU-1, 但是CPU-2的溫度卻比CPU-1還要高了3度,而這個現象在拆機前並沒有, 推測是因為CPU-1的散熱器沒有鎖緊的關係。不過還不至於造成系統的損毀, 所以就不管它了。 ![]() 滿載的時候,CPU在30分鐘內上升到溫度的最高點56度上下震盪,此後就穩定了。 而硬碟二所在位置比硬碟一容易散熱,兩者溫差到了5度。 機殼的部分,我們可以看出,最熱的部分還是位在後方上側CPU的地方, 主機板以及CPU部分的廢熱都聚積在此,因此機殼後上方有必要使用渦輪扇將廢熱帶出, 不然熱量堆積在此會連帶使CPU溫度上升。 第二熱的地方不用看,一定就是電源供應器所在的前下方,從待機到滿載的時候, 溫度從32度上升到了36度。 機殼前上方是DVD-ROM位置,並沒什麼熱源﹝硬碟除外﹞,因此溫度上升幅也不大, 從30度上升到33度,推測主要還是由於熱對流的關係使得南北橋晶片組、 主機板CPU供電穩壓器以及硬碟的廢熱造成。 而機殼後下方的溫度則一直維持在28度以下,因為下方是渦輪扇將冷空氣抽入機殼的風口。 因此溫度上升僅1度。 電源供應器則是很辛苦,待機39度,全速運轉46度,溫差接近7度。 看來CPU實在耗電。供電部分1.3V在兩顆CPU滿載時將近要供應200A電流, Intel CPU實在不負吃電怪獸的名號! ![]() 實驗到此一個段落,記得之前剛把組裝文章PO上來時,許多前輩都懷疑散熱是否可行? 尤其是像視博通這樣的迷你機殼。 不過,透過適當的熱對流規劃以及導風管的使用,使所有元件產生的廢熱不積蓄在機殼內。 即使面對如Xeon或是P4EE如此的怪物,應該也不再會有過熱情形發生才是。 若想進一步了解小弟設計,歡迎參閱以前的討論串。 http://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539509 再次各位前輩說聲抱歉,測試報告拖了那麼久。 還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話說實驗做完已經晚上11點,BOSS居然又跑回公司來! 害我趕快假裝認真一下。唉,上班族~~~~ 要是又被抓到公器私用的話......................... ![]() 該死的PCHome,居然毫無預警把我所有圖片都砍了! 我沒有備份的圖片啊! ![]()
__________________
10年過去了,PCDVD依然活得好好的 此文章於 2005-11-26 05:34 AM 被 chunyan0001 編輯.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3 您的住址: Vancouver, Canada
文章: 15,006
|
BOOKMARK....................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282
|
小白鯨裝雙cpu
光這點就超猛了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3 您的住址: Vancouver, Canada
文章: 15,006
|
這次的主要紀錄器是Agilent 出產的34970A型資料收集器,除了電壓,電流,
這個您買的麼? How Much ? ![]() thx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Mar 2005
文章: 118
|
你.....
超強的.... 第一流的測試報告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3 您的住址: Vancouver, Canada
文章: 15,006
|
引用:
把壞蛋抓出來..... 叫他學習學習 ![]() ![]() ![]()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Feb 2005 您的住址: 桃園楊梅
文章: 863
|
Agilent 34970A 是公司的,財產標籤貼在機器背面,
沒注意要多少錢,週一上班再PO上來告訴您。 抱歉囉。
__________________
10年過去了,PCDVD依然活得好好的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3 您的住址: Vancouver, Canada
文章: 15,006
|
引用:
不用了...我還以為是您自己的... ![]() ![]() ![]()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3 您的住址: 偽大鬍子冰人XD
文章: 7,327
|
好棒的報告,比我的還詳細...
![]() ![]()
__________________
這年頭,討論區商家比玩家多;外行比內行更有說服力;粗製爛造的葉珮雯比用心寫的測試文更多回應 開始學著多去解決其他人的問題來取代嘴炮,就當作是一種回饋吧! 還在抱怨為啥沒有新的文章沒有好的內容,何不想想自己貢獻了什麼? ![]() PS:你還在買雞排店的產品嗎....請睜大眼看清楚,以免成為下一個受騙的對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