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數位影音討論群組 > 音效討論區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babymlin
Senior Member
 
babymli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1
文章: 1,154
Unhappy 這樣的情形是否推力不足?

小弟使用的空間是大約總體空間的6坪,由Aboss同軸(canare原廠線材及頭)輸出至1602g解碼推主聲道AR-17(4s8)來聽音樂。

首先,由Edge換到AR-17的明顯感覺為,中間人聲的感覺更為突出具體,包圍感較Edge來的好,定位比Edge來的清楚(這可能跟我把主聲道往中間移有關)。
現在聽蔡琴、粱靜茹的一些人聲歌曲都變的很好聽毆,因為中間人聲很具體,蔡大姐的聲音變的更厚一點了。另外就是看電影感覺左右的寬度比Edge來的寬耶,有人知道是甚麼原因嗎?

但是呢,問題來了,以前都不覺得Edge大聲的話高音會吵(以聽歌曲而言),現在就覺得AR-17大聲會變的有點吵了,而且中低頻的低音只有蹦的一聲(沒啥延續),沒有Q勁,所以只要一聽不是人聲的流行歌就變的有點吵了,有人知道是哪邊搭配上面的問題嗎?是否就是因為1602沒法把該高該低的聲音給推出來,導致全部的聲音都集中在一個頻段?

另外就是,加後級是不是把中低頻的聲音加厚,讓中低音更有Q勁?還是說,書架型的喇叭沒有辦法達到那種有Q勁的感覺?

感謝各位~~~
     
      
舊 2003-01-13, 12:52 P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abymlin離線中  
soccer
Golden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0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3,902
回覆: 這樣的情形是否推力不足?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abymlin
小弟使用的空間是大約總體空間的6坪,由Aboss同軸(canare原廠線材及頭)輸出至1602g解碼推主聲道AR-17(4s8)來聽音樂。

首先,由Edge換到AR-17的明顯感覺為,中間人聲的感覺更為突出具體,包圍感較Edge來的好,定位比Edge來的清楚(這可能跟我把主聲道往中間移有關)。
現在聽蔡琴、粱靜茹的一些人聲歌曲都變的很好聽毆,因為中間人聲很具體,蔡大姐的聲音變的更厚一點了。另外就是看電影感覺左右的寬度比Edge來的寬耶,有人知道是甚麼原因嗎?


AR17的擴散性比EDGE好,能量感也夠。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abymlin
但是呢,問題來了,以前都不覺得Edge大聲的話高音會吵(以聽歌曲而言),現在就覺得AR-17大聲會變的有點吵了,而且中低頻的低音只有蹦的一聲(沒啥延續),沒有Q勁,所以只要一聽不是人聲的流行歌就變的有點吵了,有人知道是哪邊搭配上面的問題嗎?是否就是因為1602沒法把該高該低的聲音給推出來,導致全部的聲音都集中在一個頻段?


不見得,因為你有說音場變寬了,「推不好」的狀況,最明顯的就是音場推不出來....聲音都悶在中間。

你的狀況比較像是調整上的問題,我判斷是因為AR17的能量感比EDGE強,所以高頻的量有些失控了,導致高音會吵。

低頻也是類似的問題,中低頻的量過大,在人耳的遮蔽效應下,更低的頻率與彈性都消失了。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abymlin
另外就是,加後級是不是把中低頻的聲音加厚,讓中低音更有Q勁?還是說,書架型的喇叭沒有辦法達到那種有Q勁的感覺?

感謝各位~~~


加後級不是這樣子.....「推得好」的聲音很難用言語形容,要實際聽過才知道....

書架型的喇叭也做得到你要的那種感覺就是了,不過在調整上要花點功夫。


PS.
另,遇上聲音不好的問題,就直覺是「要加後級」的想法,說真的,有點危險.....還好是在這邊,「買AV」那邊的話,恐怕就會一堆人要你掏錢了.....

在掏錢換器材之前,還有很多方法可以嘗試,可以讓聲音得到改進。

切記,換器材是最後手段。
 
__________________
男人的浪漫...就是沒錢
舊 2003-01-13, 01:16 P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occer離線中  
ywe
Master Member
 
yw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y 2002
您的住址: ☆台灣後山☆
文章: 1,656
回覆: 回覆: 這樣的情形是否推力不足?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soccer
AR17的擴散性比EDGE好,能量感也夠。
PS.
另,遇上聲音不好的問題,就直覺是「要加後級」的想法,說真的,有點危險.....還好是在這邊,「買AV」那邊的話,恐怕就會一堆人要你掏錢了.....

在掏錢換器材之前,還有很多方法可以嘗試,可以讓聲音得到改進。

切記,換器材是最後手段。



沒錯,這就是小弟我為什麼比較喜歡來這的緣故...................
舊 2003-01-13, 02:59 P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ywe離線中  
shunkailu
Senior Member
 
shunkailu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2
文章: 1,066
我的建議先從擺位改起 能改善多少算多少 再不行的話換喇叭線 (PS的喇叭線可能比較適合你)
__________________
坐在書桌前看書 聽音樂 旁邊一杯拿鐵或愛爾蘭咖啡 是我逝去的夢想
舊 2003-01-13, 03:40 P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hunkailu離線中  
shunkailu
Senior Member
 
shunkailu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2
文章: 1,066
你的狀況和KGV魔皇類似 不過你的比較嚴重 所以我才建議你用PS的喇叭線(它專治高尖 低不足的系統)
__________________
坐在書桌前看書 聽音樂 旁邊一杯拿鐵或愛爾蘭咖啡 是我逝去的夢想
舊 2003-01-13, 03:44 PM #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hunkailu離線中  
babymlin
Senior Member
 
babymli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1
文章: 1,154
回覆: 回覆: 這樣的情形是否推力不足?

引用:
AR17的擴散性比EDGE好,能量感也夠。

了解,原來是擴散性。

引用:
不見得,因為你有說音場變寬了,「推不好」的狀況,最明顯的就是音場推不出來....聲音都悶在中間。

足球大,所謂的聲音都悶在中間,是指除了人聲以外,其餘的聲音也會在中間聽到?
因為我說的音場變寬是指看電影的時候因為中間定位感變好,連帶的覺得旁邊進來中間的聲音特別的明顯,因此覺得旁邊的聲音好遠的感覺.....

引用:
你的狀況比較像是調整上的問題,我判斷是因為AR17的能量感比EDGE強,所以高頻的量有些失控了,導致高音會吵。
低頻也是類似的問題,中低頻的量過大,在人耳的遮蔽效應下,更低的頻率與彈性都消失了。
加後級不是這樣子.....「推得好」的聲音很難用言語形容,要實際聽過才知道....
書架型的喇叭也做得到你要的那種感覺就是了,不過在調整上要花點功夫。

高低頻的量感失控是否可以在哪邊動手腳改變呢? 吸音?
我記的有在一篇文章看過,就是當你一個人再房間的時候,可以大聲吼看看聽不聽的到自己的回聲來判斷是否吸音還是擴散?
其實17的低頻量感也不會太大,還沒到足球大說的遮蔽效應,所以我才會想說是不是推不好的原因。
PS:遮蔽效應是否是說,例如超低音過量,導致各個聲道的聲音不明顯,只有哄哄聲。
唉~~真希望能去一個推的好的聲音聽聽看...lpc大您那邊有17...

引用:
PS.
另,遇上聲音不好的問題,就直覺是「要加後級」的想法,說真的,有點危險.....還好是在這邊,「買AV」那邊的話,恐怕就會一堆人要你掏錢了.....
在掏錢換器材之前,還有很多方法可以嘗試,可以讓聲音得到改進。
切記,換器材是最後手段。

所以這一篇文章我只在這邊post,要是在myav那邊可能不會有啥回應,要不然就是推一台歐美的後級...><
了解,謝謝足球大的教導。

此文章於 2003-01-13 04:03 PM 被 babymlin 編輯.
舊 2003-01-13, 03:53 PM #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abymlin離線中  
babymlin
Senior Member
 
babymli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1
文章: 1,154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shunkailu
我的建議先從擺位改起 能改善多少算多少 再不行的話換喇叭線 (PS的喇叭線可能比較適合你)

因為小弟的AR-17比較靠近後墙(大約15cm左右),我猜這樣反射音會很嚴重。
之前我把主聲道擺的很寬,但是中間的凝聚力就不好,2顆拉近一點,凝聚力變好,感覺聲音反而比擺寬一點還要來的寬敞。(因為右邊喇叭有靠墙,我把她拉離50 cm遠了)
看來還是需要把喇叭往前面拉....
舊 2003-01-13, 03:58 PM #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abymlin離線中  
soccer
Golden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0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3,90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abymlin
因為小弟的AR-17比較靠近後墙(大約15cm左右),我猜這樣反射音會很嚴重。
之前我把主聲道擺的很寬,但是中間的凝聚力就不好,2顆拉近一點,凝聚力變好,感覺聲音反而比擺寬一點還要來的寬敞。(因為右邊喇叭有靠墙,我把她拉離50 cm遠了)
看來還是需要把喇叭往前面拉....


這部份嘛...

除了往前拉之外,可以調整toe-in角度

讓喇叭,也就是高音單體的投射角度改變一下,多少會有幫助...
__________________
男人的浪漫...就是沒錢
舊 2003-01-13, 04:46 PM #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occer離線中  
soccer
Golden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0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3,902
回覆: 回覆: 回覆: 這樣的情形是否推力不足?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abymlin

足球大,所謂的聲音都悶在中間,是指除了人聲以外,其餘的聲音也會在中間聽到?
因為我說的音場變寬是指看電影的時候因為中間定位感變好,連帶的覺得旁邊進來中間的聲音特別的明顯,因此覺得旁邊的聲音好遠的感覺.....

你說的狀況是好事,可見AR17的效果你有發揮出來

推不好的狀況下,會覺得聲音都擠在中間,感覺是「放不開」、「緊緊的」。

加了後級充分驅動喇叭,其中之一的改善就是「聲音變輕鬆了」,音場也會開闊起來。

不過雖然加後級好處多多,但花費也是多多.....喇叭不是那麼難推,經費不是那麼充足的情況下,請三思而後行.....

只是要解決聲音不對勁的問題的話,先用擺位調整,或是考慮空間處理(可回復的處理方式),再不行才是線材與調音道具出場。

畢竟若問題出在擺位、空間上,就算加了後級、換了神線、用了神墊,原本的問題還是不會解決.........只是用其他部份更好的表現,來讓自己轉移焦點而已。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abymlin
高低頻的量感失控是否可以在哪邊動手腳改變呢? 吸音?
我記的有在一篇文章看過,就是當你一個人再房間的時候,可以大聲吼看看聽不聽的到自己的回聲來判斷是否吸音還是擴散?
[/

你說的應該是「拍手調音法」吧...

這篇有講到一些:
http://www.morkai.com.tw/knowhow-2.htm

「在靠近喇叭處或聆聽位置拍拍手可以簡單瞭解空間音響特性,聽拍手瞬間擊發的爆發音瞭解尾音殘響多少以及中高頻量感分布狀況」


另外,以THX標準的空間處理來說,前半部(銀幕與前置聲道等)要以吸音為主,在那邊做拍手測試,聲音會被空間吸收掉。

後半部(聆聽位置)則是以擴散為主

不過,擴散過的聲音,不等於因為室內太硬而產生的「共振的鈴聲」.....這點要分辨的出來喔。

PS.
有段時間我走火入魔時,每到一個新的空間都會拍拍手.....

=========
啊,忘了講.....處理高音最好的方法就是適度的吸音,例如地毯、厚窗簾等。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abymlin
其實17的低頻量感也不會太大,還沒到足球大說的遮蔽效應,所以我才會想說是不是推不好的原因。
PS:遮蔽效應是否是說,例如超低音過量,導致各個聲道的聲音不明顯,只有哄哄聲。
唉~~真希望能去一個推的好的聲音聽聽看...lpc大您那邊有17...

不是這樣子喔

打個比方,如果現在喇叭可以發出低至60Hz的聲音,

但空間在120Hz有駐波,以至於120Hz的中低頻量感太多,

這樣子就「遮蔽」掉60~120Hz這段頻率的聲音了。

越低的頻率,要更大的音壓才能讓人耳查覺到,所以這時候會覺得低頻都沉不下去,好像才延伸到80、90Hz而已,其實是人耳被騙了....


要改善的方法,最好是移動喇叭位置,讓(低頻)能量不要集中在某一頻率,只要「均勻分佈」,聲音就會好聽很多了。

調整過後應該可以達到「雖然中低頻量感少了點,但沉潛度更好,低頻的表現反而更佳」的狀態。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abymlin
所以這一篇文章我只在這邊post,要是在myav那邊可能不會有啥回應,要不然就是推一台歐美的後級...><
了解,謝謝足球大的教導。


教導兩字我擔當不起,您太客氣了....
__________________
男人的浪漫...就是沒錢

此文章於 2003-01-13 05:12 PM 被 soccer 編輯.
舊 2003-01-13, 05:07 PM #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occer離線中  
KGV
Golden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1
文章: 3,048
你的喇叭有腳架.角錐嗎?
舊 2003-01-13, 05:11 PM #1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KGV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26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