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411
|
AMD Ryzen 9 5900X搭載BIOSTAR B550M-SILVER超頻實測
本篇評測影片版請見此:https://youtu.be/1oTqdmdRKIw
風大在上一篇5800X評測已經分享過超頻設定、效能差距與心得感想, 本篇主角為核心數更多的AMD Ryzen 9 5900X,價位也更高一些, 以下簡稱5900X,同樣採用台積電7nm製程,12核心24執行緒, 基礎時脈3.7GHz,最大超頻4.8GHz,指單核心自動超頻最高可達4.8G, L3快取64MB、預設TDP為105W、最高溫度90°C,應該是指安裝夠強的散熱器。 ![]() 主機板使用BIOSTAR新版B550M-SILVER,同屬於RACING系列, 與先前B550GTQ全黑設計不同,有SILVER字樣改用銀色散熱模組搭配, 這兩款M-ATX B550主機板在細節的設計與配置也有所差異, 首先看到BIOSTAR B550M-SILVER外盒與內容物一覽: ![]() B550M-SILVER隸屬於RACING系列,也是此品牌中高階系列的定位, 尺寸規格為M-ATX,加上先前推出兩款M-ATX B550GTQ與ATX B550GTA。 B550M-SILVER外觀設計與先前全黑色系B550GTQ有明顯不同, 採用銀白色散熱片搭配SILVER PCB圖案,有著新型態的外觀設計。 ![]() B550M-SILVER沒有搭載SSD散熱片是較為可惜的地方, 不過有M.2(E Key)網卡插槽與上方供電MOS散熱片,這部分比B550GTQ配置更好, 外型搭配也相當具有特色,建議專門開個SILVER新系列,不要包在RACING系列會更易辨識。 ![]() 配件一覽:快速安裝指南、驅動軟體安裝光碟與4條SATA線材。 ![]() B550M-SILVER左下: 1 x PCIe 4.0x16、1 x PCIe 3.0x16(最高x4)、1 x PCIe 3.0x1、 B550晶片組僅有主PCIe支援4.0,不像X570全部都支援4.0。 2 x M.2,支援PCIe Gen4 x4(64Gb/s)或SATA3(6.0Gb/s)SSD; M.2支援Gen4會讓最大頻寬倍增,目前有不少M.2高階款可到7000MB/s, 1 x M.2(E Key)支援2230 Wi-Fi & Bluetooth module,需自行另購網卡, Raeltek ALC1150音效晶片,最高可達7.1聲道與獨家Hi-Fi音效技術(前置也支援)。 ![]() B550M-SILVER右下: 6 X 黑色SATA3,由AMD B550晶片組提供, B550晶片組銀白色散熱片擁有流線外型並搭配RACING標誌, 下方提供EZ Debug LED,可讓使用者可以快速識別主要硬體當下狀態。 ![]() B550M-SILVER右上: 4 X DIMM DDR4,支援DDR4 1866~3200,3600~4933+(OC), DDR4容量最高支援128GB,左下方為前置USB 3.2(Gen1)與24PIN電源輸入, 右上分別有1組12V RGB LED Header與2組5V ARGB LED Header。 ![]() B550M-SILVER左上: B550晶片組標榜可使用最新Ryzen CPU,從Ryzen 3rd Gen(Matisse)開始, 簡單說就是7nm CPU才可以使用,想搭配有內顯G系列使用,只支援7nm 4000G系列, AM4插槽左方與上方供電處使用銀色散熱模組,特殊線條設計搭配霧面材質提升質感。 ![]() 後方IO:2 X WiFi天線接頭 / DVI-D / DP / HDMI / PS/2鍵盤滑鼠 / 2 x USB 2.0 /1 x USB 3.2 (Gen2) Type-C / 1 x USB 3.2 (Gen2) / 4 x USB 3.2 (Gen1) / 2.5G LAN / 3 x 音效連接埠。 ![]()
__________________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411
|
拆下散熱模組後一覽:
![]() Digital PWM設計最高達10相供電,並搭配Dr. MOS與2.5 Guard技術確保電流穩定度, ![]() BIOS首頁EZ Mode模式,顯示主要硬體時脈與相關資訊, 並有幾個主要的功能可以快速開啟,A.I FAN模式也在其中。 ![]() 本篇超頻設定不透過AMD Ryzen Master專屬軟體,直接用BIOS調校, 分享裡面相關設定與電壓參數,若有體質相似與散熱能力良好的平台, 也可以參考本篇的設定與心得來進行微調的超頻設定。 此處將5900X超頻至全核4.65GHz,CPU Ratio設定為46.50, 其次將CPU防掉電壓選項開到最高,讓電壓波動降至最小提升超頻時穩定性, 圖中為CPU Load Line Calibration設定為Level6。 電壓要看每顆CPU體質與散熱系統的能力而定,CPU電壓設定為1.300V, 採用DDR4 3600,Memory Frequency超頻設定為4400, Memory Voltage設定+0.252V,顯示為1.444V。 ![]() 完成以上設定後,再進入DRAM參數頁面做微調, 此處設定成CL18 21-21-21-45 2T,依DRAM IC與每片主機板超頻能力也會有所差異, 同一對DDR4 3600在B550GTQ可超頻4600,不過參數較鬆且電壓要接近1.6V, 但也表示B550M-SILVER DDR4超頻B550GTQ較弱一階,希望日後透過BIOS可以改善。 ![]() A.I FAN為調整主機內CPU或系統風扇的轉速,提供4種模式可調整。 ![]() 測試平台 CPU: AMD Ryzen 9 5900X MB: BIOSTAR B550M-SILVER DRAM: Micron Ballistix Elite DDR4 3600 8GX2 VGA: MSI GeForce RTX 2070 SUPER GAMING X TRIO SSD: Samsung PM981 512GB POWER: Thermaltake Toughpower Grand 1200W Cooler: Bitspower 360高階水冷 OS: Windows 10 64bit ![]() AMD Ryzen 9 5900X超頻4.65G、DDR4超頻4400做測試, 後方括號則是以5900X預設值與DDR4開啟XMP 3600作對比。 CPUZ 1.94.8: 單線執行緒 => 648.8 (680.0); 12核心24執行緒 => 10229.8 (10055.4); X264 FHD Benchmark => 87.1 FPS (87.2 FPS); ![]() CINEBENCH R15: CPU => 3938 cb (3826 cb); CPU(Single Core) => 256 cb (272 cb); ![]() CINEBENCH R20: CPU => 9205 cb (8794 cb); CPU(Single Core) => 603 cb (637 cb); ![]()
__________________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411
|
Geekbench 5:
Single-Core Score => 1641 (1723); Multi-Core Score => 13687 (13193); ![]() FRYRENDER: Running Time => 1m 03s (1m 02s); x265 Benchmark 2.1.0 => 106.28 FPS (103.73 FPS); ![]() PCMARK10 = > 8066 (8114); ![]() 5900X超頻設定時脈4.65G,預設值單核最高4.8G、全核依軟體不同約4.3~4.5G, 以上CPU效能測試可以看出,單核是預設值較高,全核是超頻後大部分軟體較高。 AMD ZEN3架構讓IPC效能有顯著提升,不過風大先前在幾篇AMD CPU評測有提過, 不論是AMD X系列或Intel K系列其實不需要自行超頻,預設最大自動超頻已將單核或全核效能最佳化, 自行超頻反而容易出現全時都鎖定在高時脈與高功耗的狀態下,溫度也可能相對提升不少, 用AMD X系列CPU的使用者建議用最優化預設值在不同環境有不同時脈會較佳, 除非電腦用途絕大部分都需要用到全核效能,再考慮用手動超頻拉高全核時脈。 DRAM頻寬與時脈表現也是AMD新架構的一項特點, 開啟XMP運行DDR4 3600 CL16-18-18-38 2T, AIDA64 Memory Read - 53731 MB/s / Write - 52854 MB/s; ![]() 超頻DDR4400 CL18-21-21-45 2T, AIDA64 Memory Read - 65007 MB/s / Write - 55774MB/s; ![]() AMD ZEN3新架構看過網路新聞提及AMD官方最佳時脈提升至4000, 也就是DDR4 4000以下擁有1:1,但就算超過4000也不會像先前幾代有明顯頻寬下降, 5900X對DDR4 Latency延遲有明顯比3900X進步,不過還是落後Intel平台的表現, DDR4 3600 Latency會比超頻DDR4 4400還要好,而Read頻寬是4400較有優勢, 此外Write頻寬不像5800X或5600X那樣低,也就是擁有全速Write頻寬需要5900X起跳, 跟3000系列7nm相同,要有完整Write頻寬也是需要3900X以上等級,以下幾乎會減半。 3D測試用MSI GeForce RTX 2070 SUPER GAMING X TRIO, 3DMARK Time Spy => 10122 (10548); ![]() UNIGINE 2:4K OPTIMIZED MEDIUM => 8424 (8419); ![]() FINAL FANTASY XIV : Shadowbringers - 1920 X 1080 HIGH=> 25332 (25943); ![]() FAR CRY 5 極地戰嚎5,將3D特效為極高模式, 1080P幀數 => 最低112、最高162、平均139 (最低123、最高162、平均141); ![]() Assassin's Creed Odyssey 刺客教條:奧德賽- 1080P畫質預設極高,內建測速 - 71FPS 最低28 最高134 (74FPS 最低39 最高147); ![]() 許多3D軟體或遊戲對高時脈會比多核心較為吃重,看起來預設值單核高時脈表現較好, 此外5900X預設與超頻的3D效能,對比之前5800X預設與超頻其實差異不大, 對於遊戲愛好者來說應以高時脈最優先,其次是依遊戲優化程度來搭配6~8核CPU, ZEN3架構的5000系列CPU在3D效能比起ZEN2+架構的3000系列有明顯再進步。
__________________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411
|
室內溫度約21度,進行AMD 5900X搭配360水冷散熱能力測試:
5900X預設全核約4.3G,電壓顯示1.188V,功率131.5W, 運作AIDA64 Stress CPU、FPU全速時最高溫度落在81度。 ![]() 5900X超頻全核4.65G,電壓顯示1.287V,功率162.5W, 運作AIDA64 Stress CPU、FPU全速時最高溫度落在96度。 ![]() 本篇5900X與上一篇5800X溫度做對比,預設值時5900X電壓明顯低許多, 也讓5900X溫度也比5800X還要低一些,建議5800X使用者需自行調降至穩定電壓, 而兩款同樣超頻4.65G時脈,也因為5900X核心數與執行緒多5800X一半, 導致超頻電壓會比5800X要高,隨著溫度也高上許多,算是蠻合理的狀況, 5800X預設值要自行調降至穩定的電壓,而5900X超頻時要控制溫度在可接受範圍內。 BIOSTAR近期推出B550M-SILVER屬於中階市場定位,價位應會比許多品牌更具CP值, 個人覺得ID設計與散熱片質感都比先前B550GTQ還好,CPU超頻能力也表現不錯, 比較可惜的是沒有內建SSD散熱片,不然整體規格會更完備,此外還有市場能見度不高, 雖然台灣兩大網購平台都有上架,但只有Intel系列或AMD較舊款版本,希望日後可以加強。 ![]() 上一篇分享5800X預設值與超頻效能,並將超頻心得做更詳細的說明, 有不少網友表示希望看到5900X解析,所以這篇也是花了許多時間來做超頻調校, 也與先前5800X做交叉對比,希望對5800X、5900X有興趣的網友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雖然新一代ZEN3架構效能表現更為出色,不過建議使用者對於散熱器挑選要更為用心, 因為有著很高的效能,伴隨著散熱器也要更高階才可以壓制預設值的溫度或做超頻動作, 此外市場上經常缺貨的問題,應該也是目前AMD最新系列的處理器的缺點, 希望可以早點恢復正常供貨,讓想要入手高階CPU的消費者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5950X測試要看春節期間有沒有空做文章,另外Intel 11代效能也要等到3月後才有機會分享。 ![]() 目前預定過年期間分享ViewSonic VP3481曲面專業色彩顯示器,希望能早點完成, 喜歡windwithme評測文章的網友歡迎到我的粉絲團按讚,以便更快得知最新的測試動態。
__________________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18
文章: 639
|
PBO2自動超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