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文章: 1,925
|
【開箱簡測】HP EX900 500GB M.2 2280 NVMe SSD 效能簡測 (圖多,不喜勿入)
本來在測一系列的3D TLC SSD,當時在比較慧榮SM2263XT時,網路查到
HP EX900似乎是這款主控的特製版,沒用過就拿來試試看,看看跟正統 的SMI SM2263XT有啥差別?加上網路上評測開箱文也不多,朋友剛好手 中有這款產品,就花點時間試試它。 根據網路資料,EX900分為兩種規格,最大就1TB,與先前測試過的AGI SM2263XT主控一樣的最大容量上限僅500GB有差異,保固也僅三年。 ![]() 以下利用手機簡單拍照,若有傷眼處,敬請見諒。 採取近期HP SSD黑底包裝風格,左下角敘明容量,右邊有防偽標籤。 ![]() 外紙盒背面多國語言簡述產品聲明。 ![]() 內裝採透明膠盒包裝,因為是借朋友的來試玩,SSD上貼著它們額外 的識別標籤,產地為MIC。 ![]() 配件很簡單,一張多國語言快速安裝說明書及保固條款聲明。 ![]() 輕輕地將SSD的標籤移掉,可以看出SSD本體的基本硬體規格。 ![]() 就是這顆SM2263XT的特製主控H8068,正面另有四顆美光3D TLC NAND。 ![]() SSD採單面設計。 ![]() 開箱結束,上機去。 測試環境簡述: M/B: ASUS Prime X299-Deluxe II BIOS 0504 CPU: i9-7900X oc 4.5G RAM: GSkill DDR4-3000 8G*4 OS SSD: Samsung 970 Pro 1TB 測試碟: HP EX900 500GB NVMe SSD OS: Windows 10 Enterprise 1809 64-bit Driver: Windows 10 Default Standard NVMe Driver 透過CrystalDiskinfo確認規格確實為NVMe Express 1.3。剛上機的裸碟 溫度為攝氏33度。 ![]() 密閉機殼內且未加散熱裝置的最高溫度攝氏81度,溫度有點高。 ![]() AIDA64 Read Test Suite,設定檔案容量為1MB及8MB來測, 隨機讀取速率約2249~2353MB/s。 ![]() AIDA64 線性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線性讀取曲線略有起伏,平均讀取速率2477MB/s;寫入曲線自約12%後快 速下探,平均寫入速率216MB/s。 ![]() ![]() AIDA64 隨機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隨機讀取初期略低後,曲線略有波動,平均讀取速率2465MB/s;寫入曲線 波動還算穩定,平均寫入速率1396MB/s。 ![]() ![]() AJA 設定影片格式為2048*1556 2K-1080解析度,編碼為16bit RGB,從 64MB~64GB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讀取速率1500~1895MB/s、寫入速 率1304~1420MB/s。 ![]() ![]() ![]() ![]()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分別設為Compress 0Fill或Compress 100% (Incompressible模式),以下測試皆勾選Write-Thru選項去測試,從 1GB~32GB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 Compress 0Fill 模式 ![]() ![]() ![]() Compress 100% 模式 ![]() ![]() ![]() AS SSD分別設定檔案大小為1GB及10GB,並測試Copy 及Compress Benchmark。 1GB的循序讀寫速率約1875及1440 MB/s,4K QD1讀取10751 iops,4K QD1寫入32241 iops。 ![]() ![]() 10GB的循序讀寫速率約1888及1417 MB/s,4K QD1讀取10791 iops,4K QD1寫入31027 iops。 ![]() ![]() Copy Benchmark 測試項目 1GB的ISO讀取速率1610MB/s、程式載入速率669MB/s。 ![]() 10GB的ISO讀取速率1696MB/s、程式載入速率619MB/s。 ![]() Compress Benchmark 測試項目 1GB的讀取曲線還算平穩,寫入曲線較不穩定,,最低至約951MB/s。 ![]() 10GB的讀取曲線在末端出現降速,寫入曲線略有波動,最低至約1000MB/s。 ![]() ATTO Diskbenchmark設定檔案長度為64K、64MB、256MB、512MB、1GB、 2GB、4GB及32GB,測試模式設定為Overlapped I/O及Neither模式進行 測試。 Overlapped I/O,佇列深度4 (QD4)模式 在檔案長度512MB時,表現最平順。其餘環境下,都出現波動情況。 讀取速率最快2910MB/s、寫入速率最快1605MB/s。 ![]() Neither模式 讀寫曲線波動較大些,讀取速率最快2053MB/s、寫入速率最快1597MB/s。 ![]() CrystalDisk v6.0.2採Default及0Fill,測試50MiB、500MiB、1GiB、 4GiB、8GiB及32GiB。 0Fill模式 循序讀取速率大約都落在2050~2067MB/s、寫入速率1501~1513MB/s。 4K QD32T1讀取速率約362~365MB/s、寫入速率約244~310MB/s。 ![]() Default (Random)模式 循序讀取速率大約都落在2043~2070MB/s、寫入速率1486~1495MB/s。 4K QD32T1讀取速率361~364MB/s、寫入速率約244~309MB/s。 ![]() NetworkDLS - DiskMark採預設封包值64K,檔案容量為2.5G測試結果。 平均讀取速率997MB/s、寫入速率1.10GB/s。 ![]() HDTune v5.7設定檔案容量為8MB,各測試選項結果值如下圖。 循序讀寫測試項目:讀取曲線分成兩段,平均讀取速率2500MB/s;寫入曲線在 約110GB後垂直降落,之後大幅波動,平均寫入速率502MB/s。 ![]() ![]() 隨機讀寫測試項目 ![]() ![]() 額外讀寫測試項目 ![]() ![]() File Benchmark選項以Block Size 512MB檔案長度為基準,設定50MB、 500MB、2000MB及4000MB,並分別測試資料型態為Zero及Mixed。 Mixed型態 ![]() Zero型態 ![]() HD-Tach RW 讀寫效能測試,分別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Long Zone)測試。 8mb(Quick Zone):平均讀取速率1438MB/s、平均寫入速率991MB/s。 ![]() 32mb(Long Zone):平均讀取速率1463MB/s、平均寫入速率1258MB/s。 ![]() InHouse DiskBenchMark測試, 循序讀取速率2009MB/s、寫入速率1478MB/s。 ![]() Parkdale v2.97設定Block Size 1MB,把檔案大小從250MB~4000MB全測過一輪。 ![]() ![]() ![]() ![]() PCMark 8測試:分數4943,頻寬為284MB/s。 ![]() TxBench設定檔案長度64MB、512MB、4GB及32GB,分別測試隨機及0Fill 資料方式的結果。 0Fill寫入模式:循序讀取速率1996~2079MB/s、寫入速率1037~1561MB/s。 ![]() ![]() ![]() 隨機寫入模式:循序讀取速率1989~2081MB/s、寫入速率1235~1631MB/s。 ![]() ![]() ![]() 本想進官網看看是否有提供類似Toolbox類的工具軟體,很可惜原廠不提供。 測試至此,作個簡單的測試結論: 優點 1. 多數測試軟體裡,短程測試有達到官方數字。 2. 在沒有SLC CACHE快取設計,小檔寫入還算穩定。 3. 讀取速率還算穩定,算是入門級產品還不錯的選擇。 缺點 1. 全碟的循序寫入的速率幾乎蠻難看的。 2. 高壓運作溫度破攝氏80度,為同類主控相對偏高,且易導致降速發生。 3. 僅3年保固,且零售通路幾乎難見,多需在購物網站才買得到。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 商能見諒,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此文章於 2019-04-30 11:25 PM 被 巫佚 編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