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Feb 2011
文章: 944
|
[開箱] ASUS ROG STRIX X470F 外觀信仰升級 AMD Ryzen 2 持續反攻
AMD歷經了一年重登處理器迎頭趕上競爭對手的局面
經過了一年的市場考驗 2018 4月中旬 AMD 第2代Ryzen 研發代號Pinnacle Ridge改進的「Zen+」搭配12nm製程正式發布 首波型號 2700X 2700 2600X 2600 四款 鎖定6C-8C 多核心高效能的DIY玩家市場而來 其中X型號結尾則具備XFR2精準超頻技術以及最頂級的2700X 附贈的Cooler 散熱器更好,非X型號則也可以透過手動超頻 主機板方面也搭配了定位在中高階的X470晶片組作為首發對象 合作夥伴有了去年的經驗到位速度也更快更精準 有別於之前 ASUS 在 X370 初期只有 ROG CROSSHAIR 這次首發針對主流行玩家 STRIX X470 也很快地立刻就位 跟之前相比之下要拖延半年之久,整體產品布局以及 對AMD玩家的友善照顧跟選擇性一整好多了 ROG X470F GAMING 定位在 ROG CROSSHAIR 之下 顏色跟配置則採用2018樣式 Hybrid 混合風 ![]() 效能功能支援方面支援 NV SLI 以及 AMD CF ![]() 彩盒背後特色蓋覽快速講解︰ 1.M.2散熱片 2.USB 3.1 Gen2 3. 預先安裝的一體擋板 4.可編程的RGB ![]() 配件一覽︰驅動光碟/說明書/SATA排線/M.2螺 RGB LED 延長線、可編程 RGB LED 延長線 ROG 個性化貼紙、束線袋、NVIDIA HB SLI 橋接器 CableMod 兌換打折卷…等 ![]() ROG X470F GAMING 跟剛推出的其他平台色系 採用同步一致性的碳黑低調風格 透過大量的文字面印刷來襯托HYBRID 玩家共和國的一種精神文字面意象宣傳 據了解未來會加入更多的語言進去 ![]() ![]() ![]() 在M.2散熱片旁邊有一塊印著ROG字眼的小布料 可以讓DIY玩家再拿取散熱片,有個快速施力點 ![]() ![]() 8+2相的數位供電配以及搭配並8顆日系訂製的5k黑金固態電容 另外一邊的SoC區則供負責支援SVI2供電規範的APU ![]() ![]() MOS採用IR3555 PowIRstage元件 ![]() 跟 C7H 的8+4 CPU輔助12V不同 X470F 僅支援8PinEP ![]() PCI-E 插槽頻寬分配︰支援 x16 插槽兩組 可支援 x8+x8 SLI 或 CF 串聯顯卡 其餘 PCIe 2.0 x1 而最底下有一根x16透過FCH提供2.0頻寬 ![]() 擴展插槽 M.2 以及 SATA 分配 處理器旁邊具備散熱片的M.2支援完整的PCI-e 3.0 x4頻寬 而靠近晶片組的 M.2 頻寬支援為 3.0 x2 ![]() ![]() 其餘SATA 6Gbs共六組,也必須跟PCI-E擴充槽分享頻寬須注意 ![]() 配置4顆祥碩的PCI Express切換ASM1480晶片 ![]() 環控晶片採用的是IT8665E ![]() 音效解決方案採用的是ROG系列專屬的 SupremeFX 8Ch CODEC S1220A搭配日系音效電解電容 軟體方面則為客製化的- Sonic Radar III ![]() 為了讓AURA SYNC發揮到極致 X470F 也支援 12V 的 RGB 以及目前最新主流5V Addressable 的 RGB擴充針腳 ![]() 高速USB3.1Gen則由第三方晶片ASMedia ASM1142 所提供 ![]() ![]() 後方I/O上蓋則採用最新的 Pre-mounted I/O shield 如此一來可以減少裝機擋板公差不合或者割手的情況發生 ![]() 拆掉上蓋可以發現底部有一條負責供電發光的訊號線 LED_CON1 ![]() 背後輸出配置一覽︰支援DP1.2以及HDMI 1.4輸出 PS/2 一組、USB 3.1 Gen1 x 5 / Gen 2 A+C 共三組 網路晶片採用的是 Intel I211-AT ![]() 搭配快睿 M9a 塔散組裝完成,黑色系的風貌 ![]() 開機後 I/O shield 帶一刀流風格版本的 除了敗家之眼以外,一刀流也會跟著發光整體更耀眼 ![]() 搭配 VGA 跟 RAM 可以支援三部位的RGB AURA SYNC ![]() ![]() ──────────────────────────── 測試平台如下︰Ryzen 2700非X 以及本次加入價格接近的競賽對手 Core i7 8700非K ![]() 一起做一個競爭互相比較,兩邊參數盡量調整到接近包含時脈 ![]() 主要元件︰ 處理器︰R7 2700 / i7 8700 運行時脈 4.1Ghz 全核 顯示卡︰ROG STRIX GTX1070Ti 記憶體︰KLEVV CRAS II DDR4 3000 RGB SSD︰鎂光 MX500 1TB 記憶體支援度方面測試條件︰AMD Ryzen 2 手邊這對最多能上到 2933 不過目前R2記憶體頻率已可爬升至3466 OC ![]() 而 Intel Core i7 8700 + H 晶片組支援至 2666 ![]() 測試平台這顆 2700 約略在空冷1.352-1.39V 穩定測試 4.1Ghz 全核心頻率相比過去的1700普遍在3.8~3.9 這次的 2 代也如預期的增加200~300Mhz區間的幅度 至於對手i7非K版本全核可以至4.3 TB單核至4.6 不過AMD銳龍的競爭優勢仍然是多兩顆核心 CPU Mark 99︰ R7 2700 : 600 i7 8700 : 733 ![]() CPU-Z︰ R7 2700 ST︰455 R7 2700 MT︰4769 i7 8700 ST︰405 i7 8700 MT︰3511 ![]() Super Pi 32M 愈低愈好 R7 2700︰10m 00.433s i7 8700︰08m 12.177s ![]() Cinebench︰ R7 2700 : OpenGL 128.78fps R7 2700 : CPU 1831Cb R7 2700 : CPU SC 169Cb i7 8700 : OpenGL 137.31fps i7 8700 : CPU 1321Cb i7 8700 : CPU SC 179Cb ![]() Fureturemark 套裝測試 PCMark10 R7 2700︰5738 i7 8700︰5800 ![]() 3DMark TimeSpy R7 2700︰7100 i7 8700︰6977 ![]() 3DMark TimeSpy Extreme R7 2700︰3204 i7 8700︰3175 ![]() ──────────────────────────── SATA 系統碟 X470 FCH / H370 PCH 效能測試分數 ASSSD Benchmark (5GB) R7 2700︰1235 i7 8700︰1171 ![]() CrystalDiskMark (1GB) ![]() 遊戲 Bench 解析度︰1920x1080 火線獵殺:野境(特效 VERY HIGH) R7 2700︰81.71FPS i7 8700︰86.29FPS ![]() 極地戰嚎5 R7 2700︰最低83 FPS R7 2700︰平均100 FPS R7 2700︰最高118 FPS i7 8700︰最低93 FPS i7 8700︰平均106 FPS i7 8700︰最高120FPS ![]() 功耗比較 全平台待機︰Windows 電源管理(高效能) R7 2700︰70W ![]() i7 8700︰51W ![]() 運行 3DMark Timespy Extreme 監測瓦數 R7 2700︰269W ![]() i7 8700︰233W ![]() ───────End of Test─────── X470 以及 Ryzen 2000 系列一年後的測試比較心得 ROG STRIX 主板方面全新的 Hypbid 文字風 自居視為新的設計美學,屬於前衛大膽的主機板潮流設計 不過對於比較保守的玩家派,可能短時間無法接受是必然之結果 審美觀變仁見智,你看覺得醜 / 我看覺得帥,很難滿足所有人 不過主機板在10-20年來外觀成長有限,每一年都要想新的梗著實不易 CPU方面比起一年前的 X370 跟 Ryzen 1000 系列 不論在超頻性以及主機板的完整性更齊全 但礙於格羅方德半導體的技術力不足跟品質主要原因 時脈超頻確實成長有限,不過看的出來AMD在調教方面 有更努力的趨向,以及記憶體穩定度相較過去更佳 而在多工/單工軟體表現方面,表現不凡跟Intel互有輸贏 而且始終 AMD 以相同價格多給市場更多的核心 這一招殺手?無疑對Intel來說是芒刺在背 而基礎I/O Storage的存取表現也比過去的AMD有更好的表現有目共睹 美中不足的仍然是 X470 晶片組架構頻寬分配 相較INTEL平台有靈活的調配架構,對於講究擴充錙銖必較分配的DIY玩家 在AMD Ryzen 平台擴充零組件需要特別注意頻寬的分配問題 最後在實務遊戲表現更貼近於DIY組裝使用者的一面 打遊戲多數的項目目前 Intel > 仍領先 AMD 是確定的結果 但是可以看的出來 AMD 在落後幅度方面也不斷在縮小差距 以及省電耗表現 Ryzen 2000 整體追求更加幅度表現 的結果耗電幅度也開始在上升,看看後面7nm是否能在優化解決降低 瓦數這代整體上升不少,在高階部分已經需要8+4或8+8來應付 AMD Ryzen 2000 的出現看的出來可以讓處理器市場 雙方的布局腳步更白熱化 彷彿即將回到15年前的那段激鬥速龍與奔騰角逐拉鋸 讓玩家.消費者受惠的日子有再來的一天不再是差距過大的局面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Oct 2017
文章: 525
|
燒雞溫度測試被省略了?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7
文章: 150
|
![]() 大寫哥買不起8700K ![]() 此文章於 2018-04-26 12:53 PM 被 西亞Skin 編輯.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4 您的住址: 台灣國台北市
文章: 1,739
|
引用:
為什麼? 3顆8700K都還沒有1支愛瘋X貴 連高中小屁孩都買得起愛瘋X了... 你發言挑釁EANCK是對誰有好處了嗎? 應該不是釣魚仔吧?
__________________
類亞希子登場...可是沒有空間可放縮圖...好個爛雅虎奇摩... ![]() Orz..Orz..Orz..Orz..Orz..Orz..Orz..Orz.. ![]() タブブラウザ Sleipnir 公式ページ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r 2003
文章: 341
|
偷嘴人是人生唯一使命了 對樓上上某位而言XD
少了偷嘴??? 像斷氣一樣 生存的證明=偷嘴
__________________
BENQ FP202W ST-461T1 Seasonic 330W MSI K8N NEO4 FI AMD Athlon 64 3200+ 200*10 (0447TPDW) oc 3800+ 250*10 1.4V KingSton DDR400 512MB * 2 (HYNIX BT-D43) 8 4 4 3 2.6V MSI GeForce 6600GT Diamond(1.6ns) oc 570/1280 BlackGold II 5.1 (CS4630) Seagate SATA 160GB BENQ DW1610 BENQ DW1640 ALTEC MX5021 BENQ Keyboard BENQ MOUSE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r 2003
文章: 341
|
印象中大寫哥不是跟CDX??? 還是誰 戰的如火如塗嗎......
連站務反應區都有檢舉文章了 所以會被指名偷嘴 倒不是很EY
__________________
BENQ FP202W ST-461T1 Seasonic 330W MSI K8N NEO4 FI AMD Athlon 64 3200+ 200*10 (0447TPDW) oc 3800+ 250*10 1.4V KingSton DDR400 512MB * 2 (HYNIX BT-D43) 8 4 4 3 2.6V MSI GeForce 6600GT Diamond(1.6ns) oc 570/1280 BlackGold II 5.1 (CS4630) Seagate SATA 160GB BENQ DW1610 BENQ DW1640 ALTEC MX5021 BENQ Keyboard BENQ MOUSE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7
文章: 150
|
引用:
他意思說這裡只能大寫哥挑釁別人 不然I皇會森77 ![]() 此文章於 2018-04-26 01:39 PM 被 西亞Skin 編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