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電腦硬體討論群組 > 系統組件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qxxrbull
Advance Member
 
qxxrbull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12
文章: 311
旋剛捍衛者500W 開箱測試

=================================前言=================================
之前要組裝一台I5+R9 270的機器
由於預算方面的考量 所以電源供應器只能選購比較便宜的
不過又不想要買太爛的 希望基本的保護方面至少要做好 至少有一定水準
所以 選擇了這顆懸剛捍衛者500W
以下將介紹該產品的外觀與電壓波動表現
============================外包裝與內容物============================

↑這是該產品的包裝正面

↑左下角寫著該產品的功能特色 80PLUS銅牌認證 以及五年免費,
兩年換新的保固
售價只有1290,還能做到這樣的保固算是不錯了

↑側邊寫了WPM系列的四種瓦數,看起來是四種瓦數共用同一包裝

↑其中這次要介紹的500W的詳細輸出能力 為單路+12V的產品,+12V有456W的輸出能力

↑另一個側邊則是寫了該產品的特色與模組化線材數量

↑包裝內容物一覽 模組化線材放在該黑色袋子裡面 基本的電源線和四顆螺絲當然也會有

↑保固卡這次忘記蓋章,建議購買時可以給店員蓋個章

↑說明書上有詳細記載各線材的長度



↑模組化線材一覽 在SATA、MOLEX 4pin、以及6+2Pin PCI-E的部分
都是用模組化線材出去的
PCI-E的部分,上方也有標示哪一端是接PSU,哪一端是接後端device的

↑保護方面,
根據官網上的解說總共有:
過電壓保護 (OVP)、低電壓保護 (UVP)、短路保護 (SCP)、過載保護 (OPP)
、突波與湧浪保護 (SIP) 五項
============================電源供應器本體============================

↑這是電源供應器的上方
從這裡看到綠色變壓器,即可略知應該是CWT代工的

↑側邊標示著安規與輸出能力,以及一些警告標語

↑另外一邊則是沒有任何東西

↑上方也沒有任何標記

↑後方可以看到實體開關,以及蜂巢狀散熱孔,
建議這裡可以再標示個Full Range 90-240V這樣子

↑PSU的直出線就只有接主機版的20+4PIN和4+4PIN兩個

↑變壓器近照

↑BULK電容使用日系Nippon Chemi-Con的SMQ系列
耐壓400V 容值220uf 耐溫85度
SMQ系列 相較KMR KMQ系列
算是比較低階的就是 畢竟日系電容也是有分產品等級
並不是日系就一定很好,
不過通常相同參數的電容,日系的品質通常會比台系和陸系好一些

↑二次側從這個防爆紋和熱縮膠套管來看,應該是CapXon的,
不過角度問題無法看到該電容的參數

↑從下方兩個一大一小的儲能電感來看 該產品應該是單磁性放大架構
雖然說外觀沒有看到防拆貼紙,不過畢竟是幫別人組裝的,我就不拆了

↑實際上機圖
===============================測試平台===============================
CPU:I5-4460
RAM:品安DDR3 1600 8G
GPU:撼訊 R9 270(雙風扇版)
MB:微星H97M-G43
HDD Seagate 1T ST1000DM003
PSU:旋剛 捍衛者500W(測試主角)
DVD ROM:Lite On iHas324 SATA
CASE: SAMA坦克軍團
OS:Windows 7 64bits 專業版
使用電壓:110V/ 60Hz市電
===============================效能測試===============================
測試方面使用UT61-E直流電表,自帶RS232通訊能力,並將數據輸出到另外一台筆記型電腦上進行記錄,匯出成EXCEL檔並繪製圖表

並且使用辨電家進行AC端的瓦數測量,以便得知目前整體系統的耗電量
低負載為系統開機到桌面,即不做任何操作
高負載為使用OCCT Power Supply mode進行燒機測試
5V和+12V量測點為MOLEX 4PIN,
紀錄+5V和+12V在IDLE和FULL LOADING下的數值

↑+3.3V量測點為主機板上的20+4PIN

↑+5V +12V量測點MOLEX上的4PIN

↑UT16E

↑低負載系統耗電量

↑+5V 低負載

↑+12V低負載

↑+3.3V低負載

↑高負載系統耗電量

↑+5V 高負載

↑+12V高負載

↑+3.3V高負載
===============================心得結論===============================
這顆電源供應器,在售價上可謂十分便宜
只要1290元,就可以買到500W
而且也是CWT代工的,保護機制也有一定的水準
甚至還有五年保固,兩年原價屋換新

不過畢竟這個價位,也不能要求太多。在電壓表現上算是比較糟糕的,
其中+12V的震盪幅度表現將近差了1V 到了近8%的幅度,雖然只有一下子
不過這樣的表現算是比較不能接受的,個人建議預算方面如果OK了話,
可以選購更高檔的產品,例如antec的TP450c 台達電的銅牌實在力量等等。
不過如果預算比較有限,或是想要維修舊電腦,又想要有一定的品質水準了話,
這顆其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感謝收看 如有錯誤歡迎不吝賜教
     
      
舊 2015-03-30, 01:27 A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qxxrbull離線中  
LongD
Master Member
 
LongD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2
文章: 2,353
這話說很多次了,圖縮一下。
 
舊 2015-03-30, 10:35 A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ongD離線中  
qxxrbull
Advance Member
 
qxxrbull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12
文章: 311
引用:
作者LongD
這話說很多次了,圖縮一下。

有一張忘記縮 其他都縮成1024 x768左右的
舊 2015-03-30, 11:26 A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qxxrbull離線中  
sonyz
Advance Member
 
sonyz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13
文章: 437
舊 2015-03-30, 11:48 A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onyz離線中  
EANCK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3
您的住址: earth,taiwan≠china
文章: 1,853
用電表紀錄直接紀錄實際燒機的電壓變化=綜合性測試,
但是由於你沒有足夠等級的設備,
所以這綜合性測試還需要稍微變化一下才會更有參考價值。

試試以可以隨時開關的燒機軟體,以10秒為單位,手動作執行/關閉程式的切換,
觀察切換瞬間的電壓變化。
這是在模擬cpu、gpu瞬間增加/減少負載時的,psu的所配對的硬體有怎樣的輸出品質,
所得到的結果是"相對",而非"絕對",意思就是只適用於當下的硬體,
有換硬體就不會是現在的結果。

你增/減各切換個10次,統計出來的表現就有一點參考價值了。

另一個重點,你這台UT61-E一秒鐘取幾個數據?
舊 2015-03-30, 03:58 PM #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ANCK離線中  
qxxrbull
Advance Member
 
qxxrbull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12
文章: 311
引用:
作者EANCK
用電表紀錄直接紀錄實際燒機的電壓變化=綜合性測試,
但是由於你沒有足夠等級的設備,
所以這綜合性測試還需要稍微變化一下才會更有參考價值。

試試以可以隨時開關的燒機軟體,以10秒為單位,手動作執行/關閉程式的切換,
觀察切換瞬間的電壓變化。
這是在模擬cpu、gpu瞬間增加/減少負載時的,psu的所配對的硬體有怎樣的輸出品質,
所得到的結果是"相對",而非"絕對",意思就是只適用於當下的硬體,
有換硬體就不會是現在的結果。

你增/減各切換個10次,統計出來的表現就有一點參考價值了。

另一個重點,你這台UT61-E一秒鐘取幾個數據?

取樣間距0.5sec 跟之前ang728買的那隻一樣

你是想要看動態負載測試對吧
這方面我有在思考如何測試 不過手上的設備耗電量都不夠就是...
要弄出更有參考價值的數據 勢必要弄出更大耗電的平台

狼大的那台電子負載售價不斐 我沒錢買
不過數位示波器我家倒是有就是(最近幾天買的) 未來會增加示波器的測試數據
如果可以了話 還會考慮增加轉換效率的測試數據(購買直流勾表)

此文章於 2015-03-30 10:14 PM 被 qxxrbull 編輯.
舊 2015-03-30, 10:09 PM #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qxxrbull離線中  
EANCK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3
您的住址: earth,taiwan≠china
文章: 1,853
引用:
作者qxxrbull
取樣間距0.5sec 跟之前ang728買的那隻一樣

你是想要看動態負載測試對吧
這方面我有在思考如何測試 不過手上的設備耗電量都不夠就是...
要弄出更有參考價值的數據 勢必要弄出更大耗電的平台

狼大的那台電子負載售價不斐 我沒錢買
不過數位示波器我家倒是有就是(最近幾天買的) 未來會增加示波器的測試數據
如果可以了話 還會考慮增加轉換效率的測試數據(購買直流勾表)


你目前的零件有:
GPU:撼訊 R9 270(雙風扇版)
MB:微星H97M-G43

考量到能夠測psu,又能夠有實質使用價值,
最經濟的方式就是再來一塊 R9 270,不過只能測有pci-e 6pin*4 的psu。

可惜amd沒錢寫泛用性更高的crossfire driver,200series只限同款gpu才能組合,
不然現在280x價格正優惠,耗電量也驚人。

2塊 R9 270的耗電量 ≒1塊 R9 280x,
在某些遊戲的效能上也比1塊 R9 280x要高。


裝2塊 R9 270的主要缺點是需佔用較大的體積,以及待機~低負載時的功耗明顯偏高。

此文章於 2015-03-30 10:44 PM 被 EANCK 編輯.
舊 2015-03-30, 10:39 PM #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ANCK離線中  
supermaxfight
Golden Member
 
supermaxfight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2
您的住址: 地獄18層
文章: 3,233
去買一張很吃電的二手舊卡也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
徵你不要的AM4 CPU
徵你不要的SATA接頭斷裂SSD
舊 2015-03-30, 10:52 PM #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upermaxfight離線中  
qxxrbull
Advance Member
 
qxxrbull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12
文章: 311
引用:
作者EANCK
你目前的零件有:
GPU:撼訊 R9 270(雙風扇版)
MB:微星H97M-G43

考量到能夠測psu,又能夠有實質使用價值,
最經濟的方式就是再來一塊 R9 270,不過只能測有pci-e 6pin*4 的psu。

可惜amd沒錢寫泛用性更高的crossfire driver,200series只限同款gpu才能組合,
不然現在280x價格正優惠,耗電量也驚人。

2塊 R9 270的耗電量 ≒1塊 R9 280x,
在某些遊戲的效能上也比1塊 R9 280x要高。


裝2塊 R9 270的主要缺點是需佔用較大的體積,以及待機~低負載時的功耗明顯偏高。

這台是組給別人的就是了 所以現在PSU也不在我手上了
我手上有280X 不過當時不方便拆裝 所以沒辦法用280X來測試
如果旋剛/視博通肯免費給我一顆 甚至讓我拆卸了話 那麼我就可以做更進一步的測試
引用:
作者supermaxfight
去買一張很吃電的二手舊卡也可以

這點有在考慮 應該會考慮雙芯卡3870X2之類的吧
未來也會計畫購入

總歸一句 還是預算問題==
舊 2015-03-30, 11:28 PM #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qxxrbull離線中  
EANCK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3
您的住址: earth,taiwan≠china
文章: 1,853
引用:
作者qxxrbull
這台是組給別人的就是了 所以現在PSU也不在我手上了
我手上有280X 不過當時不方便拆裝 所以沒辦法用280X來測試
如果旋剛/視博通肯免費給我一顆 甚至讓我拆卸了話 那麼我就可以做更進一步的測試


280X是gcn1.0的最高階版本,
但是板卡廠的oc版、amd原廠的boost時脈都是加功耗去硬撐效能的,
有興趣的話你可以自己玩一玩降頻,
會發現700~800mhz才是280X的"效能/瓦"最高的時候,
powertune和垂直同步都開啟的話就能自動調整時脈。

想要明確觀察的話,必須強制一階一階降時脈,再逐一去跑燒機軟體,
統計效能和功耗之間的關係。

引用:
作者qxxrbull
這點有在考慮 應該會考慮雙芯卡3870X2之類的吧
未來也會計畫購入

總歸一句 還是預算問題==


"3870X2"入手之後,你打算用它來測幾瓦到幾瓦的psu?
我覺在有限經費下,最好限定自己有能力測定的瓦數範圍。
另一個重點是"3870X2"也沒有比280X耗電到哪裡去,
2者也不能crossfire,買了也是白買。

我是覺得 280x +150w的amd cpu就足夠考驗400~550w的psu,
這也是消費者最常買的瓦數區間。

如果你想測700w、800w,那最好還是買第2塊280x。
舊 2015-03-31, 04:21 PM #1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ANCK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33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