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salfonxman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4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663
引用:
作者GOLDHAN
如果車流量大 人流量大時 紅綠燈秒數太短 反而效益差會造成交通雍塞

沒錯,這就是為何尖峰時間的紅綠燈秒數比離峰時間長

長時間的紅綠燈當然令人不爽,但是相對於大排長龍然後每次都只能前進20~30%的車輛,我也寧可紅燈等久一點,然後一到兩次就過去

另外,就是多時象號誌跟人車非同步的紅綠燈設計,也是會拉長紅綠燈的時間的
     
      
舊 2019-09-26, 10:06 AM #7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alfonxman離線中  
salfonxman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4
您的住址: 台北市
文章: 663
引用:
作者goodpig
在台北我覺得最塞的時間是星期五下班時間+下雨天,會塞到很誇張

還有就是上下學時間的學校附近或是通往學校必經之路

寒暑假的時候同樣時段跟路段,有沒有學校車輛數可以差到快一倍
 
舊 2019-09-26, 10:08 AM #7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alfonxman離線中  
hippo998
Major Member
 
hippo998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5
您的住址: 台北觀光果園
文章: 291
整串討論看下來,如果不是我看漏了....
似乎沒有人提到北市府選定區域實施汽機車格劃位收費
政策訴求的基準,是為了挹注經費到1280月票的補助
打算進而再擴增大眾運輸的效益/利用率/稼動率

至於
巷弄汽車格收費
選定"熱點"進行機車格收費
1280月票成效
公車路線優化/大眾交通系統利用率
鄰里(巷弄)交通改善
產生了甚麼改變或是惡化
認為權益受損的人和認為有益的人的爭執還是一直持續著

而汽車格/機車格劃位收費這個議題的攻防
像PTT的八卦和政黑早在去年1125之前就噴到口水都乾了
能說的正反意見全戰光
這碗冷飯根本沒人要再翻出來炒(有人看過近期議員質詢拿出來問的嗎?)
這邊還有人願意拿自己的不快出來討論,也算是好事

單就一點想說的
選定機車收費區域的條件、原因和最後拍板施行的地點(可能還分期擴大)
早在這幾年
鄉民/陳情/議員/選民/報導早就積了一大堆討論和意見
可惜的是這串討論內容也沒有更新的突破點(讚彈雙方各持己見)

對於我這種二輪為主的人而言
是增加了多花錢買1280月票的必要性
從交通不方便的地方騎二輪到適合停車的地方,然後搭月票免費的路網移動
假日強迫自己出門搭大眾交通曬太陽面對人群
(從台北市區捷運轉公車到瑞芳、金山、深坑一類的,甚至是搭到動物園門口再決定要回頭、入園散步還是上山,淡水那種捷運下車到的就更不用說了)
讓每個月花1280不會覺得浪費了(撈回來的人性?)
天氣不好的時候,增加了想利用住處附近時段不是很方便的公車移動到捷運再轉往公司的機率(不太想雨中騎車搏命)
此外,面交、瞎逛、約朋友捷運站碰面的頻率是增加了沒錯(有時間的話)

我不是天龍國選民,所以沒辦法體會天龍國人的喜悅與憤怒
至少我這個外來者是不排斥
這種從我生活中剝奪一些東西,又從另一個地方拿回來的結果
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分解』——『再構成』
舊 2019-09-26, 10:34 AM #7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hippo998離線中  
BALA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00
您的住址: Taiwan
文章: 704
應該說 為了加速都更
舊社區的巷道要改成停汽機車都要收費
台北市的一些舊社區
一樓屋主不是做生意不准別人門口停車
就是車開走後拿花盆佔車位

另外 到底機車是不是大城市的嫌惡設施
看看日本人來拍台灣的機車瀑布可見一番
我知道很多人會說 自己家裡附近沒有很方便的捷運跟大眾運輸
但其實
就算住在捷運站旁邊
還是一堆人會騎摩托車通勤上下班
理由不外乎是便宜跟省時間

以台北來說
為了朝向先進城市
剷除或減少機車族
是未來跟現任市長的使命
雖然不中聽
但是正在逐步規劃的進行式
舊 2019-09-26, 10:43 AM #7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ALA離線中  
GOLDHAN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3
文章: 324
引用:
作者goodpig
其實我覺得在台北市開車比在台中、高雄都還要輕鬆

因為台北市有四通八達的高架道路,台中、高雄只有平面道路,這幾年越來越塞

我的經驗一樣開半小時,在台北能夠跑比台中高雄遠很多的距離

在台北我覺得最塞的時間是星期五下班時間+下雨天,會塞到很誇張


+1 北中南常開車出差的經驗的確如此

大台北地區的高架道路真的相對健全,有效分散市區很多車潮

即使下班時間 我常常要在南京東路、忠孝東路、敦化北路、復興北路等鬧區道路走

走起來雖然車多 但絕對不會像我在新竹竹北、台中中港路、台南永康交流道附近那種動彈不得的感覺

不過下雨天時很多私家車出動+視線不佳+上下車緩慢開起來真的痛苦很多
舊 2019-09-26, 10:56 AM #7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GOLDHAN離線中  
莫爺
Major Member
 
莫爺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y 2014
您的住址: 台北不是我的家
文章: 126
引用:
作者hippo998
整串討論看下來,如果不是我看漏了....
似乎沒有人提到北市府選定區域實施汽機車格劃位收費
政策訴求的基準,是為了挹注經費到1280月票的補助
打算進而再擴增大眾運輸的效益/利用率/稼動率

很簡單就只是為了砲而砲啊!
只想狗幹現任市長,也不想想前幾任市長交通搞的怎樣?

還扯到繳稅,為啥還要使用者付費。
不使用者付費,停車都免費,誰要當傻子搭大眾交通?
然後在那靠背台北交通不好,不覺得那裡奇怪?
__________________
爭強鬥狠終日險 仁慈寬厚彌天高
觀心不用腹中取 看人何需面對面

此文章於 2019-09-26 11:03 AM 被 莫爺 編輯.
舊 2019-09-26, 11:02 AM #7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莫爺離線中  
goodpig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2,172
引用:
作者GOLDHAN
即使下班時間 我常常要在南京東路、忠孝東路、敦化北路、復興北路等鬧區道路走

我超愛走忠孝東路的,一個紅綠燈的時間可以跑超遠

就算是上下班時間也只是車多,要塞車就是星期五下班+下雨才比較有機會遇到

台中高雄的市區主幹道行駛經驗就差多了,有夠慢
舊 2019-09-26, 11:07 AM #7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goodpig離線中  
cys070
Elite Member
 
cys070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3
文章: 10,632
台北交通不好有些就現任搞出來
縮減車道之前吹那樣讚,他後來怎麼沒做?
說真的不要為了護航而護....
他搞那個陸橋也是災難.....

市長有做得好,也有做得差部分
都不能講,還有那種討論一下就叫人搬出台北市
假如是買不起房那些說叫人搬到便宜地方也就算
講講在台北市碰到交通問題就叫人搬出去~這在搞笑還是有什麼問題......
舊 2019-09-26, 12:14 PM #7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ys070離線中  
BALA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00
您的住址: Taiwan
文章: 704
如果台北交通是換市長就會好
那也怪了
換了藍綠白三任20幾年的市長
為什麼都做不好

只因為現任市長的交通政策影響自己
就上網來取暖 被打臉還會生氣
那我就覺得更好笑了
舊 2019-09-26, 12:21 PM #7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ALA離線中  
cys070
Elite Member
 
cys070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3
文章: 10,632
引用:
作者GOLDHAN
如果車流量大 人流量大時 紅綠燈秒數太短 反而效益差會造成交通雍塞

台北市不是每個地方都大眾運輸方便,但是絕對有其他替代方案

例如我同事會騎到捷運較外圍的站再搭乘進入市中心

且講白點要住得清幽不壅擠 交通本來就是要付出的代價

要住的便宜 交通也是要付出的代價

台北市就這麼小,再怎麼大眾不方便的地方 多耗的時間也沒有多到哪去

台北市就這麼小,要擠那麼多車 就是要有所取捨,使用者收費比一堆老舊車停在路邊佔位置好太多了,停車位收費也比免費造成一堆車開到附近一直繞一直找車位造成車流不順 空氣不佳 好太多了


這篇我從前面就沒有說收費不好,是說收錢也有限度...不可能都搞到人不騎
要花多錢或是選擇其他方式,本來就是使用者自己決定
你要把人都敢去搭大眾運輸是不可能啦

紅綠燈問題這個台北市這幾年都有不少抱怨和反應
有些是真的過久,這已經不是單純你講的問題,你搭大眾運輸走路都有感覺花更多在等待這些紅綠燈,去年因為他要選舉,市府也說會檢討......
舊 2019-09-26, 12:25 PM #8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ys070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56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