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r 2003 您的住址: 台中<-->台南
文章: 461
|
引用:
數位擴大機要設計的好....其價位真的是很高...不過聲音合不合 我們的胃口這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了,但是採用D類放大的好處就 是效率高,比較省電就是了.......呵....不好意思,扯太遠囉........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Sep 2000 您的住址: 中正紀念堂
文章: 1,315
|
引用:
生存下來的, 不見得是比較好的 當年Beta. VHS之爭就是最好的例子..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277
|
引用:
請不要將dvi與聲音原理相比較.而且數位訊號"失真"絕對低於類比訊號 聲音的本質是類比信號.所以好的lp的唱機音質會比cd(經由2次a/d d/a轉換) 來的溫暖.耐聽 而lcd剛好相反.說d-sub(多2次轉換)會比dvi的信號正確.打死我也不信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taiwan
文章: 244
|
引用:
嘿 原來你的意思是好的D-sub可以狂電爛的DVI囉? 這是什麼亂七八糟邏輯阿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Dec 1999
文章: 2,066
|
我從來沒有說D-SUB比DVI好,你們不要亂賴,頂多一樣而已(正確性)
我只是要說兩件事 1.在1024*768 60HZ的狀況,由於所需頻寬關係,DVI和d-SUB表現不會有明顯差距,儘管經過兩次轉換;或許你會說有些LCD D-SUB做的很差,沒錯,我也有看過,這些問題多不會是發生轉換的時候(這些轉換ic都已經商品化的東西,解碼品質不會差到哪裡去),比較有可能問題至出在類比電路設計引入雜訊,老實講這種1024*768 60HZ D-SUB信號都做不好的公司,你不用太期待他DVI會做的太好,不要把數位的東西太神了 2.數位信號比類比信號好,這可不一定,數位信號比類比信號正確,這也可不一定 TO hiromi_tu 我不想跟您吵,連我提個黑膠唱片,都說我活在日據時代了,沒聽過黑膠帳片我不怪您,套句您自己說的話,"好好的記著你的留言,有一天你懂的時候會覺得可笑!",還有您口氣一定要這樣嗎,還有我是小丑這種話都說出來了,我的第一台crt是1792UA,第二台銀幕是P97,我自認為我看螢幕品味,還不會差到哪裡去,您說您身邊的朋友很多都分辨的出來dvi還有d-sub,我只想問一下,您是用哪一台15吋同時有dvi還有d-sub而且可以讓您分出這兩者的差別,還是您是拿EIZO的dvi比sampo的d-sub這樣比呢,要這樣比我還可以舉個反例勒,ACER ACL732的dvi雜訊比d-sub多,還要用專用線才沒有問題;您要說17吋以上,我不反對1280*1024,d-sub罩不住的狀況很多;事實上15吋LCD有作dvi的不多,無論是以前很貴的時候或是現在很便宜的的時候,就像您說的,"如果東西是真的好,那應佔市場的大宗才是",為什麼15吋的lcd很少配備dvi(大概10台中有1-2台吧),17吋以上大概3(沒有dvi):1(有DVI)吧,19吋以上大概只有oem市場的沒有dvi吧, 還有您問我的類比電路信號遺失,類比電路哪來的信號遺失,問題是出在雜訊的問題,信號又不是東西,還會不見勒,要線斷了才有啥遺失不遺失的,類比信號也有抗雜訊的方法,你要不要先看看d-sub信號波型是跑怎樣的. 此文章於 2003-09-03 12:01 AM 被 umi 編輯.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Dec 1999
文章: 2,066
|
引用:
做的濫的dvi的確比d-sub差,例子AECR ACL732,典型dvi比d-sub雜訊多,還要用專用線才不會問題,不過之前那位網友說的也是不太對,"上到2048*1536 會畫面分兩邊"問題是雙channel dvi兩邊訊號不平均的關係,和dvi好壞無關,D-SUB要做到"能上到2536*2048都還會很準的訊號"很拼,可能還有天時,地利,人和配合才辦的到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3
文章: 125
|
引用:
一、數位的東西真的一點都不神,您口中的 d-sub 比較神(數位信號比類比信號好,這可不一定,數位信號比類比信號正確,這也可不一定),這真是太屌了,正確來說您口中的d-sub不是比較神,而是它就是「神」! 二、就舉我家的 samsung 172W 為例好了,它用 dvi 或 d-sub 就會,而且非常明顯,也不是只有這一台啦,只是看樣子您好像真的沒有遇過類似的例子,這也是一件不簡單的事唷。 三、D to A 及 A to D 時一定會有訊號的遺失,您不知道嗎? 這不也是常識嗎? 四、好呀,您就讓在下看看 d-sub 信號波型是跑怎樣的? 是怎樣可以跑到如 D to D,的零失真囉。 五、這個時候撂誰用過的 monitor 高檔,就代表說的才是真理嗎? 您有這興趣,我沒有。 ![]()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Dec 1999
文章: 2,066
|
引用:
您是真的聽不懂是不是 1.172w是17吋的,跑的是1280*1024,這個解析度所需頻寬是1024*768的兩倍以上,你說dvi比d-sub好很多,絕對有可能,我拜託您舉出來一台15吋跑1024*768dvi能比d-sub好很多機種出來,還是您根本舉不出1024*768的例子呢,您根本只是抓著轉換兩次這個問題打轉,不要跟我說您是172w跑1024*768,那還要牽涉到scaler ic 2.還有你一直說零失真,誰再跟您說零失真,無論類比或是數位都會失真,失真的原因是雜訊被引入了,問題在低頻寬的系統,雜訊被引入的機會不大,既使被引入低頻雜訊,用low-pass個濾波器乾乾淨淨,高頻雜訊並不會對低頻寬系統有多大的影響 3.D to A 及 A to D 時一定會有訊號的遺失?誰說的,看來您沒學過調變(modulation),這是種用類比載波帶數位信號的方法,在低頻系統就要做到傳遞數位資料不失真不是件太難的是,您的adsl還有數據機就是用這樣子做的,連adsl算高頻系統都因為有新的理論基礎出來而得以實現,但是先說這和銀幕沒關係,純粹是對您說的"D to A 及 A to D 時一定會有訊號的遺失"舉出反例,您的"常識"要不要去充電一下 4.跟你講我用的crt也不是在多高檔,只是比你這種只會罵人"小丑","活在日據時代" 的人多看過一點銀幕而已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Sep 2000 您的住址: 中正紀念堂
文章: 1,315
|
引用:
以這種觀點來看的話 其實所有的數位訊號都是類比傳輸啊...XD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Cape Crozier
文章: 6,122
|
引用:
以 modem 或 adsl 舉例,並不適合。因為他們傳遞的資料本身是數位訊號,所以是可以重建回來原來的訊號,而且就算有錯誤,傳輸過程中也有層層的機制可以校正回來 (當然,錯誤嚴重時候資料就會毀損)。 DA 與 AD 之間的問題,不管是理論上或是實際上,都已經書籍與報告囉,而較詳細的 DA 與 AD 的 IC 晶片規格書,也會有所提及這些問題~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