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電腦硬體討論群組 > 顯示卡討論區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orinsinal
Master Member
 
orinsinal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2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1,611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X武者
R9200的規格如下...雖然新增功能不多但也不是全然沒有...
http://www.big5.tomshardware.com/gr...9800pro-05.html
至於GF4-MX命名到底會不會誤導不知情的消費者,相關討論已很多...

所以r9000/9100/9200就不會誤導消費者?
r9200是今年最差的DX8.1世代顯示卡產品,效能連fx5200都不及的東西打上9開頭的型號
從R9200看到的一個新技術特點就只有Hyper ZIII
9200的效能還比9000PRO來的低
9000Pro推出同時R8500仍然是市場主流,會不會有誤導?
     
      

此文章於 2003-07-18 12:55 PM 被 orinsinal 編輯.
舊 2003-07-18, 12:39 PM #5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orinsinal離線中  
blair
Elite Member
 
blair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地球
文章: 6,234
GF系列的命名方式相當容易辨認...才會有誤導消費者的嫌疑...
ATI的千位命名方式,坦白說很爛...不去查規格根本不曉得...

ATI的7/8/9千位命名真的跟DX世代有關係嗎?
爲什麼?
還是觀者自己加上這層關係的?

最初我們只知道ATI每一期卡的高中低階看數字就好,
問題是來個三期之後,編號就混在一起了...
造成user還必須去搞清楚第一期是哪些編號,第二期是哪些,第三期是哪些...etc...

從這邊來看GF1/2/3/4好多了,
但是從NV搞了個GF4 MX的包之後,
GF命名就跟DX脫節了...

兩大廠無不是竭盡所能混淆視聽...(當然從時間點來看,又是NV開了先例... =_=a )

anyway,現在ATI最大的問題還是強力的協力廠不多...(現在有個ELSA,讓人有信心多了...別再跟我說ELSA是請人代工的沒差云云...)
 
__________________
~愛由一個笑容開始,用一個吻來成長,用一滴眼淚來結束。
當你出生時你一個人在哭,而所有在旁的在笑,因此請活出你的生命,
當你死的時候,圍繞你的人在哭而你便是唯一在笑。~
舊 2003-07-18, 12:59 PM #5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lair現在在線上  
天天天天天
Amateu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2
您的住址: HK
文章: 3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Artx1
基本上, 在ATi和nVIDIA的分隔上其實都有不好的地方.

nVIDIA:
GF4MX = GF2MX + Accuview + 2TMDS build-in + 2RAMDAC build-in
基本上這個命名就是最讓人詬病的地方, 讓不少人吃了悶虧.
當初就是這個地方被幹得要命....
不過到FX的時候倒是有悔改, FX系列維持5200~5900技術全部同步, 只差在速度.
於是這部分算是可以原諒.

除卻這些問題的話其實MX440的確算是最強的NV1x, 效能的確不差.(版上不是有人能超到3Dmark01上探10K? 真不得了)
我倒是很懷疑用NV2x能不能搞出像NVS這麼誇張的東西, NV2x的耗電量比較大電源迴路比較難搞, 清晰度可能比較難顧.

技術全部同步是甚麼意思,
同樣支援dx9???,就是技術全部同步??
5600,5200 都是2條管線,各2組材質單元
5200不具備IntelliSample最佳化功能((IntelliSample HCT)將4:1的色彩壓縮效率改善了50%的程度,這一點應該會對FSAA效能有所幫助。)

你真的相信超到3Dmark01上探10K???在640X480@16bits???

9700 and 9500真是技術全部同步
除去管線因素,9800,9700,9600,9500內建技術完全相同

引用:
而且感覺上ATi 還努力發揮惡習?
nVIDIA產品編號還維持固定, GF4MX的晶片編號是NV17/18, NV10以來就是DX7,
GF3是NV20, 一路到NV28(GF4Ti-8x), 全部都是DX8.
NV3x(FX系列)全部都是DX9, 只要晶片號碼寫出來就是不會有錯, 連Rumor時期都不會有爭議.
就算到時NV36和NV45一起發售叫做FX3, 重演GF4MX的遊戲, 其實在晶片編號上都講白了....

反觀ATi, 現在誰能告訴我R420支援的DX版號? DX9.0還是DX9.1?
R420還是R380直接改編號過去的哩. 然後新技術請等R500? 開發時程改就算了, 有必要這樣改開發編號嗎?
結論: 連自己的開發編號都拿去當文宣了, 老實說我覺得是比nVIDIA還誇張.

我就跟你談產品編號
ATi產品編號300以上全支援dx9,300以下只支援dx8
8500/9100(R200),9000/p(RV250),9200(RV280)
9800(R350),9700~9500(R300),9600(RV350)
和nv一樣
而且加了RV 系列區分高階和低階,不像nv 的nv31比nv34好,一般人看到34比31大,應該nv34=5600,殊不知nv34是5200, nv31才是5600
誰說'只要晶片號碼寫出來就是不會有錯, 連Rumor時期都不會有爭議.'
大慨害怕被知,最後乾脆只印上5600和5200
__________________
AMD Athlon XP 1700+(JIUHB 0312)@2200+ (200X9)
Alpha PEP66-T with Sunon 6cm 4500rpm
Infineon DDR400 256MB X2
Abit NF7-S
Built By ATi (HIS) Radeon 9500 PRO
Hitachi Deskstar 180GXP(IC35L090AVV207) 80G
Seagate Barracuda IV(ST360021A) 60G
Martor 84320D5 4G
Aureal Vortex SQ2500
3Com 3C905-TX
Buffalo LCI4-TXI
Creative RW2410E CD-RW
Pan 記 CR-589 24X CDRom
Seventeam ST-352HLP 350W
Philips 107T
舊 2003-07-18, 04:27 PM #5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天天天天天離線中  
asopp
Senior Member
 
asopp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寂寞部屋三十一號房
文章: 1,061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東瀛魔神
嗯..... 滿有可能使用 台達的 暴力扇



傳說中的"冬季限定"CPU嗎?
__________________

我路過...故我在.... asopp
舊 2003-07-18, 04:42 PM #5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sopp離線中  
Artx1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2
您的住址: 耗電量頗高的地方.
文章: 1,95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天天天天天
技術全部同步是甚麼意思,
同樣支援dx9???,就是技術全部同步??
5600,5200 都是2條管線,各2組材質單元
5200不具備IntelliSample最佳化功能((IntelliSample HCT)將4:1的色彩壓縮效率改善了50%的程度,這一點應該會對FSAA效能有所幫助。)


無損失色彩壓縮在程式語言特性上是看不出來的, 只會表現在速度上.
所以對programming model而言的確可以說是技術同步.
以DX9, CineFX spec等等, 任何在軟體執行的相容性上,
目前NV3x彼此之間幾乎都相同.

目前真正出現落差的是NV35的nv_shadow_bound_test(UltraShadow), 目前只能在NV35上使用.
不過two side stencil test則是共通的. 這點R300之後也一樣.

引用:
你真的相信超到3Dmark01上探10K???在640X480@16bits???

應該去問版上有測試的仁兄, 不應該來問我.


引用:
9700 and 9500真是技術全部同步
除去管線因素,9800,9700,9600,9500內建技術完全相同

9800的F-Buffer需要硬體支援, 這點和UltraShadow一樣.
9600的階層性Z-Buffer在Pro才具備, 9500與9600都不具備.
這都是
何況9500本來就是9700的晶片動手腳得來, 差異本來就不大,
並不是說這是罪惡, 而是兩家廠商相去不遠, 五十步與百步的差異才是重點.

引用:
我就跟你談產品編號
ATi產品編號300以上全支援dx9,300以下只支援dx8
8500/9100(R200),9000/p(RV250),9200(RV280)
9800(R350),9700~9500(R300),9600(RV350)
和nv一樣
而且加了RV 系列區分高階和低階,不像nv 的nv31比nv34好,一般人看到34比31大,應該nv34=5600,殊不知nv34是5200, nv31才是5600
誰說'只要晶片號碼寫出來就是不會有錯, 連Rumor時期都不會有爭議.'
大慨害怕被知,最後乾脆只印上5600和5200 [/B]


先前說過了, programming model是一樣的.

不知道這段是什麼意思.前面文章說的是後頭"變本加厲", 說"學壞", 覺得並無不妥.
連電子時報都開始報R420是R390的改名字, 一般這種晶片名在內部使用,
透過有意無意的文宣流出是為了加強投資人的信心.
不過是覺得同一個晶片猛然改開發編號的狀況不尋常.
和前面比起來的確可以看得出來ATI的命名準則有開始作調整.

至於NV31=5600, NV34=5200, 可能是和負責的team有關, 深究之似乎是頗為多餘的.
本來跑去看rumor就是玩家才在作的事情, 要有憑自己的認知與經驗分辨的心理準備,
ATi 現在的這些動作其實已經在試圖操作玩家的心理了, 過去不曾看過有這種開發中直接改晶片型號的狀況.

因為R200 vs NV2x, R300 vs NV3x的programming model在去年GDC2002才大略確立, 現在R390明明屬於R300系, 卻臨時變成R420, 這個需要其他的因素來解釋.

一般的解釋是R420加入了Dynamic Flow Conrol, 整個spec朝相容DX9.1(過去是DX10)的方向前進(在OpenGL下的差距則並非那麼大), 而原來的R400改成R500的原因是因為改為完全不同的架構(據信是scaler array +TBR架構, 和NV4x接近), 所以等於過去的百位數決定programming model的方式, 可能在R300系改為R300~400為同一programming model(兩者的差距從DX10改名為DX9.1便可看出並不太大).

所以曾有消息提出R420會在GDC2004提出, 並且支援DX9.1 , 但是仍然是用R300的主要觀念(傳統pipeline非scaler array)來實作, 所以個人覺得R390的名字合適; 但ATi可能認為是既然能夠支援DX9.1, 改成R420則會更有符合programming model分類原則的方式. 這是個人對改名原因的推測.

以上, 還請各位做個參考.

此文章於 2003-07-18 05:59 PM 被 Artx1 編輯.
舊 2003-07-18, 05:48 PM #5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rtx1離線中  
Artx1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2
您的住址: 耗電量頗高的地方.
文章: 1,959
另外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天天天天天
你真的相信超到3Dmark01上探10K???在640X480@16bits???


討論串前篇
http://forum.pcdvd.com.tw/showthrea...threadid=222980

討論串後篇
http://forum.pcdvd.com.tw/showthrea...threadid=223564
都是本版的討論串.

承啟MX440-8x
1024x768 @ 32bit
with P4 2.4GHz, 算是不錯的CPU, 並非極為暴力而不當拉高分數.
315/630, 3Dmark01 8952

330/640, 記憶體加散熱片
3Dmark01 9176

惟測試者認為超過10k頗有困難, 除非在冷卻系統做非常大的修改.(目前仍止於加散熱片等空冷手段)

看來並非是640x480@16bit跑出來的分數啊, 非常遺憾.

----
雖然不太可能,
但是其實如果搞出一個可以裝256MB記憶體, 核心能跑到500/1000,
採用PCI-Express的NV1x, 不知道它是不是會有很可怕的效能呢?

這種說法太空想了就是.

此文章於 2003-07-18 06:10 PM 被 Artx1 編輯.
舊 2003-07-18, 05:56 PM #5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rtx1離線中  
X武者
Senior Member
 
X武者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風雨飄搖工作室
文章: 1,31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orinsinal
所以r9000/9100/9200就不會誤導消費者?
r9200是今年最差的DX8.1世代顯示卡產品,效能連fx5200都不及的東西打上9開頭的型號
從R9200看到的一個新技術特點就只有Hyper ZIII
9200的效能還比9000PRO來的低
9000Pro推出同時R8500仍然是市場主流,會不會有誤導?


R9200新加功能不止一項...
R9000P推出時R9700早也出了...R8500還是市場主流?而也就是怕有誤認R9000P比R8500好...所以R8500才重定位為R9100...。
每人觀點不同...小弟尊重你的發言囉...
不過ATi給R9200編上9開頭型號那又如何?它高興R300也可命名R11000...
難會有人因此笨到認為R300支援DX11???
__________________
T-850 Series
舊 2003-07-18, 05:58 PM #5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X武者離線中  
Artx1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2
您的住址: 耗電量頗高的地方.
文章: 1,95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X武者
R9200新加功能不止一項...
R9000P推出時R9700早也出了...R8500還是市場主流?而也就是怕有誤認R9000P比R8500好...所以R8500才重定位為R9100...。
每人觀點不同...小弟尊重你的發言囉...
不過ATi給R9200編上9開頭型號那又如何?它高興R300也可命名R11000...
難會有人因此笨到認為R300支援DX11???


....嗯, 難保不會有人這麼笨....

開玩笑的.
這種說法的確會造成一點預期心理....
何況, 為什麼要做"重定位"的舉動呢? 把R9000定成R8300不是也不錯嗎?
但是就不合"今年的新產品"的印象啦.

於是R9100重定位後又用完全一樣的東西換紙盒子, 聽說價錢還有落差?
呃, 還是同樣的晶片塞有點差異的PCB版, 時脈小改就送出來了?
這部分我就沒有盯著看了....

嗯, 我的確認為重定位這種做法, 其心態可議.
於是先前有人提出把GF3Ti200/500重定位為GF4Ti4000, 我覺得這樣做頗不適當.

----
重點在於, 消費者實在不需要站在廠商的立場去思考問題, 雖然有些問題可以用這種方式來解釋.
既然廠商能夠這樣搞還能把產品賣出去, 顯而易見的事情是一定有消費者不在意, 因為對他們而言其實只是想確實地玩到遊戲.

此文章於 2003-07-18 06:18 PM 被 Artx1 編輯.
舊 2003-07-18, 06:02 PM #5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rtx1離線中  
Artx1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2
您的住址: 耗電量頗高的地方.
文章: 1,959
另外一個新聞.
http://www.theinquirer.net/?article=10544
R360 has tape out

因為core/RAM應該能夠破400/800, 所以頗有機會超越FX5900U,
奪回效能寶座....

至於為什麼要出這種小改款的晶片, 可能是ATi 的晶片設計上critical-path(關鍵路徑,整個晶片中的最長路徑, 其長度直接關聯到晶片本身可以達到的時脈)上可能還有問題, 所以R350沒辦法長久運作在這麼高的時脈, 一定要弄出R360出來比較安全; 另外一個可能則是R360的成本控制比較好, 可以在成本比較低的PCB運作, 或者另外甚至還有和防止有人破解改出被關閉的的功能有關的新設計.

不過總之, ATi 的確在短期內生了不少種差不多的晶片出來....
這算不算是一種成本浪費, 我們慢慢接著看吧.
舊 2003-07-18, 06:27 PM #5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rtx1離線中  
天毅
Junior Member
 
天毅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r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857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Artx1
....嗯, 難保不會有人這麼笨....

開玩笑的.
這種說法的確會造成一點預期心理....
何況, 為什麼要做"重定位"的舉動呢? 把R9000定成R8300不是也不錯嗎?
但是就不合"今年的新產品"的印象啦.



完全同意...
如果當初Nvidia把GF4 mx 改叫GF2 pro plus之類的...一樣會沒人買的道理是相同的
舊 2003-07-18, 06:43 PM #6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天毅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45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