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電腦硬體討論群組 > 儲存媒體討論區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todau
Amateu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Taiwan
文章: 41
其實他主要是在討論如何燒出好音質的 CDR.
而不是燒出正確資料的 CDR (這是應該的)

所以, 如果某人不認為
同一片 Audio CD 分別燒出兩片 CDR.
而這兩片 CDR 在同樣的音響設備聽起來會有不同.

那就不必看這個討論了...
     
      
舊 2002-12-19, 02:22 PM #4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odau離線中  
supermaxfight
Golden Member
 
supermaxfight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2
您的住址: 地獄18層
文章: 3,103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mokog123
SCSI的規格訂定較嚴格,因為以前是MAC以SCSI作為傳輸規格後,PC才有訂定相關規格,加上SCSI存在PC上常見於工作站上,訊號處理距離短?如果你去將硬碟接45CM和90CM去比較就知道,訊號距離會影響訊號傳輸,資料的正確性那是早期IDE燒錄機並沒有燒不死的功能,很容易因暫存區資料掏空而燒出飛盤,SCSI則有不會

照你這樣說起來燒不死技術不就是專為IDE發明的
 
舊 2002-12-19, 04:22 PM #4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upermaxfight現在在線上  
fatality
Advance Member
 
fatality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2
您的住址: 北極大陸
文章: 31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supermaxfight

照你這樣說起來燒不死技術不就是專為IDE發明的


燒不死技術是為高倍速燒錄發明的
舊 2002-12-19, 04:40 PM #4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atality離線中  
adelies
Elite Member
 
adelie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Cape Crozier
文章: 6,12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odau
其實他主要是在討論如何燒出好音質的 CDR.
而不是燒出正確資料的 CDR (這是應該的)

所以, 如果某人不認為
同一片 Audio CD 分別燒出兩片 CDR.
而這兩片 CDR 在同樣的音響設備聽起來會有不同.

那就不必看這個討論了...


現在的問題,就是,為何會不一樣:

假如兩片 cdr 的資料經過讀取比對都一樣的話 (例如燒兩片一樣的音樂 CD,然後用抓音軌程式把音軌分別抓取後,以 Binary 型式比對),是否不一樣的因素變成是光碟機的問題。

就如同小弟前面問的,如果沒有 C2,所有的資料應該都可以重建 (C1 Error 是可更正的),那這樣,不同片的音樂 CDR 在本質上,其不同的 Jitter 到底會以怎樣的方式影響音質?

這點,還是希望比較了解光碟機內部架構的大大能抽個空說明一下。小弟知道這個版很多工程師會看,就拜託啦,註冊一下,在您量訊號解 Bug 打報告畫電路之餘,就可憐一下芸芸眾生,來解一下惑吧~...

不然,C1C2 不難了解,但片子本身的讀取 Jitter 到底要怎樣影響音質 (在資料可重建的前題下),卻一直不懂... ~>_<~ (如果讀就發生 C2,當然就會有問題,這點比較容易理解)
舊 2002-12-19, 06:20 PM #4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delies離線中  
mig33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2
您的住址: 註定了漂泊
文章: 839
Re: Plextor專訪:怎樣製造出能燒出好音質CD的燒錄機?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SCE
http://www.zdnet.co.jp/news/0212/18/nj00_cdr4.html
1.要燒出好音質的CD,燒錄機電源部分相當重要,一般來說,外接式電源一定比內接式的干擾要少,所以外接式燒錄機音質會比內接式的好。
2.震動要盡量押到最低,這點燒錄機和片子都要有所講究。PlexMaster 02這台燒錄機就強調內部用全鋁製的一個特殊轉盤,可將CD旋轉時震動降低,進而降低片子外圈燒錄時的jitter。

呵呵~~~
這就是我喜歡把燒錄機外接的原因
可參考小弟半年前的文章
http://forum.pcdvd.com.tw/showthrea...18&pagenumber=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mig33

因為我習慣(喜歡)將燒錄機外接
之前的燒錄機都是放到外接盒去
是那種"三層高度"的"雙層外接盒"
CD-ROM放第一層、燒錄機放第二層
第三層可供空氣流通(風扇抽風的氣流路徑)
這樣做可以有效讓燒錄機的散熱做好
另外外接盒有獨立的電源供應
也可以確保燒錄機的電流不會受到干擾
從而降低燒錄時發生的jitter
讓pits和lands達到較完美的境界

另外我覺得TEAC的燒錄機很沉穩
我同時有512SB和1210TS
但512SB不管吃什麼片都穩穩的運轉
1210TS曾吃到某些不好的片子,會有點振動
在燒大爛片的情況下(例如燒X環的片子)
512SB燒出的C1值也比1210TS略低
我的意思不是說1210TS不好
1210TS是我認為的第二名機子
(我心中的第一名是512SB)
在我還沒用過1210TS之前
我也以為以1210TS的價位應該比512SB表現好
但.....用過以後才改變了我的看法
不過TEAC 48X燒錄機交給其它廠商代工
恐怕以後再也看不到TEAC的經典之作
可惜啊可惜!
所以Plextor一定要撐住啊.....
舊 2002-12-19, 06:59 PM #4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ig33離線中  
mig33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2
您的住址: 註定了漂泊
文章: 83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adelies

現在的問題,就是,為何會不一樣:

假如兩片 cdr 的資料經過讀取比對都一樣的話 (例如燒兩片一樣的音樂 CD,然後用抓音軌程式把音軌分別抓取後,以 Binary 型式比對),是否不一樣的因素變成是光碟機的問題。

就如同小弟前面問的,如果沒有 C2,所有的資料應該都可以重建 (C1 Error 是可更正的),那這樣,不同片的音樂 CDR 在本質上,其不同的 Jitter 到底會以怎樣的方式影響音質?

這點,還是希望比較了解光碟機內部架構的大大能抽個空說明一下。小弟知道這個版很多工程師會看,就拜託啦,註冊一下,在您量訊號解 Bug 打報告畫電路之餘,就可憐一下芸芸眾生,來解一下惑吧~...

不然,C1C2 不難了解,但片子本身的讀取 Jitter 到底要怎樣影響音質 (在資料可重建的前題下),卻一直不懂... ~>_<~ (如果讀就發生 C2,當然就會有問題,這點比較容易理解)

我不是工程師
不過我看來的一些資料以及想法
希望對大家會有點幫助

原本想請各位參考
http://site.pcmagazine.com.tw/audio/C1/C1-1709-2.htm
但原文的連結失效,所以我就只好把原文貼上來,若該作者看到,請勿見怪!

數位與類比
  說到數位與類比轉換器,免不了就得解釋一下這二者的不同。我們都知道,人類不管是看到的、聽到的、觸摸到的東西或感覺,都是連續性的,也就俗稱的類比方式。但是現在的電腦處理資料方式卻都是數位,也就是訊號僅分有開或關,因此所有資料型態都得轉換成為數位的方式才能處理。因為數位的方式以電子電路來做非常簡單,僅要利用電晶體做為電子開關,而且數位方式只要信號在一定的準位範圍之內即可,不像類比的訊號,差一點就是不同。
  我們先來看看一般的資料轉換與處理流程。當我們要將自然界的聲音、溫度或重量等數據放至電腦中處理,首先要利用感應器(Sensor)將外部自然界的變化轉換成以電壓或電流表示,像聲音就是利用麥克風將原本的聲音大小轉換成電壓或電流大小的方式。在外部的資料轉換成電壓或電流之後,經由ADC(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後,便成了相對的數位信號。成為數位信號後,就很容易對這些資料做處理或傳輸,特別是使用電腦處理資料更是方便。當處理完,再經 DAC(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回復成類比的信號。
  不管是類比轉數位或是數位轉類比,在轉換的過程當中,都會使得原有的資料有所失真或不同,因此在轉換時就要力求數據的精確度。以數位到類比的轉換器為例,一般最常使用的 DAC電路是採用加權電阻或是一連串的R-2R階梯網路來轉換,如圖一便是這二種方式的電路簡圖。不管是用這二種方式的那一種來做數位到類比輸出轉換,其輸訊號總是會有一些失真的現象。要讓輸出的訊號更為接近原有的訊號,在做數位類比轉換時,可以提高其解析度,即是將轉換網路的位元數提高。以一個16位元轉換網路而言,其解析度可以精確至0.00153%,當解析度越高,其輸出就越接近原始的訊號。
  不管是採用二種中的那一種方式,雖然網路看似簡單,但是要獲得相當的精度,可得十分費心。因為這二種方式都是以電阻網路構成,另外還要有個參考電壓或電流源,電阻會受到溫度等環境影響,而電源部分也無法完美,所以真正接近完美的數位類比轉換器是相當高貴的。
  除了振幅會有所差異外,在數位化過程中,取樣時間也成了很重要的影響因素,只要類比轉數位時的取樣頻率與數位轉類比時的頻率相同,理論上便會獲得相當接近的訊號。但是取樣頻率的時基可能會漂移,若超過一定程度將會造成影響,以致轉換之後訊號的差異。這種時基的漂移現像,一般稱之為Jitter。Jitter很嚴重時,特別是在音樂上會讓人耳聽出來。還好拜各種技術進步之賜,目前這種問題已經不太影響聲音的輸出。不過有許多器材,或者說被某些人仕鼓動在器材內部加上許多修正Jitter問題的電路,像 DSP重新取樣等,號稱讓電路的Jitter消失於無形。但真的有人可以聽出Jitter所造成的影響嗎?以現今半導體設計與製造的技術來說,實在是很難聽到Jitter造成的影響。
  雖然說數位與類比訊號之間的轉換,會造成訊號的差異,但是在容許的範圍內,盡量提高取樣頻率與解析度位元數,還是能夠將失真的部分降至最低。畢竟數位是未來的生活趨勢,而且數位資料比較容易運算或儲存,長距離傳輸也比較容易,相信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東西改成數位方式。

此文章於 2002-12-19 07:42 PM 被 mig33 編輯.
舊 2002-12-19, 07:17 PM #4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ig33離線中  
talcs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02
您的住址: gdgf sfdsfdsf
文章: 78
那ieee1394 or usb 2.0的外接又會不會影響燒錄品質?
__________________
('} {')
舊 2002-12-19, 07:18 PM #4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alcs離線中  
mig33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2
您的住址: 註定了漂泊
文章: 839
關於 jitter (一)

引述一段Yamaha的產品介紹:
----------------------------------------------------------------------
Audio Master Quality Recording
在傳統的Audio CD複製與燒錄上,Jitter可說是影響品質的最大障礙,這使得燒錄出來的Audio Data無法在細的部分原音重現,CRW-3200使用由Yamaha獨家研發的先進技術--Audio Master Quality Recoding,這項技術藉由寫入較傳統燒錄更長的Pits與Lands使得Jitter較小,品質提升30% !
----------------------------------------------------------------------

再看一段EAC的特色介紹:
----------------------------------------------------------------------
Features of EAC
◎Usage of the Windows 95 and Windows NT ASPI Interface, so both SCSI and ATAPI CD-ROM drives are supported
◎Hidden sector synchronization (jitter correction)
◎Secure, fast and burst extraction method selectable. Fast extraction should get the same speed as other grabbers, but is probably not exact anymore. Burst mode just grabs the audio data without any synchronization.
◎Read error and complete lost of sync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in secure modes, as far as possible
----------------------------------------------------------------------

即使複製的片子經過和母片比對"資料"是一樣的
但jitter卻應該還是存在的,只是差異多寡而已
我是認為CD複製時,資料部分絕對是可以100%一樣
會有音質差異就是出在播放時,數位資料要轉類比資料時出現差異

畢竟一般播放時,是即時地將數位資料轉化為類比資料
若是用品質好的水藍片,讓CD Player讀的順,自然可以減少jitter
(正如前面文章提到的jitter是一種時基上的誤差)
品質好的CD,我的W540E可以用41.6X的速度讀它
品質不好的CD,我的W540E就得要降到7.9X的速度讀它
但這是差異很明顯(極端)的例子

今天再這麼解釋好了
原始的音樂是1分鐘2又3/10秒處左聲道和右聲道均有不同聲音
但是紀錄到CD片時,這些聲音勢必被迫得分出個"先後"順序
但是CD Player讀出來時,若是片子讀的順,這些jitter就可減少
若是片子讀不順,本來該在同一時間播放出來的
例如左右聲道都應在1分鐘2又3/10秒播出的
其中一個竟然落後到1分鐘2又4/10秒才播出來
又現在的音樂恐怕不止兩聲道,每個聲道又還有許多音素要紀錄
所以CD的數位資料轉成類比資料時,一定會有jitter
(同一個1/10秒處的資料不會在同一時間讀出來,總有先後順序)
只是jitter越少,聲音的還原就會越逼真
(只是人耳實在是不怎麼敏銳,對於細微誤差毫無感覺)

前面文章有提到
Audio CD讀取後,會直接送到DAC迴路器中
因此如何儘量減少jitter是個重要的課題
(也就是DAC迴路器的設計優良與否也很重要)

一些CD Player修正jitter的功能不是做的很好
所以片子的品質好,讓Player讀的順暢時,可以減少jitter

.....待續
舊 2002-12-19, 07:29 PM #4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ig33離線中  
mig33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2
您的住址: 註定了漂泊
文章: 839
關於 jitter (二)

我又找了一下關於jitter的資料
發生原因大概如下
CD播放時都是用同等速度(一倍速)播放
但是內圈和外圈的圓週長並不一樣
所以轉速是持續下降中的
但轉速的控制卻未必能夠精準到完美的地步
所以無可避免一定會造成讀取時會發生『時快時慢』的現象
也就是會有jitter發生
若是jitter較多,沒有在最正確的時間把正確的資料送達正確的地方
就會影響到音質(但我也聽不出來音質有沒有變差)

另外我是猜想若C1值多的話,可能也容易使jitter現象變的較嚴重
所以片子好(燒錄機也好),可使得C1值低,則jitter現象也就能跟著降低

綜看一些號稱能使燒音樂音質變好的技術
我的感想如下

◎Yamaha的Audio Master Quality技術
由於jitter是發生在播放階段,所以若是這個技術真能有效降低jitter
也許真的可以獲得比母片更好的音質(母片的壓製品質若不夠好-->jitter較高)
之前網路上的網友一致認為燒錄片不可能比母片好
但如果數位資料真的100%複製,只是將這些資料還原回類比訊號時才發生jitter
那這倒是有可能的事


◎Plextor的VariRec技術
這技術要用人工方式調整燒錄功率,藉由調成較適當的功率產生較好的燒錄品質
嗯! 這個功能有點難用,一般人哪知道怎樣的燒錄功率才適當?
又為啥不乾脆直接做成硬體(韌體)就會判斷最佳的燒錄功率,還要麻煩user

雖然TEAC的Fine Focus Control技術,不是專為音樂設計的
但在不麻煩使用者的情況下,能自動燒出最佳的品質
燒出的品質好,自然也能使複製的音樂CD有較少的jitter

此文章於 2002-12-19 07:52 PM 被 mig33 編輯.
舊 2002-12-19, 07:33 PM #4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ig33離線中  
adelies
Elite Member
 
adelie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Cape Crozier
文章: 6,122
對不起,小弟沒解釋清楚問題,事情是這樣的:(關於 C1C2 與 Jitter 定義請看上一頁)

takuro 在 這篇的問題:(文字重排減少版面)
引用:
可是一般cd-player都會有緩衝區,數位資料先寫入緩衝區,再轉成類比訊號,所以差0.0幾秒的東西應該還是跟得上,不知道降子講對不對?
引用:
問題是Jitter和c1c2並無絕對直接的關聯,每張片子都有Jitter,但是有Jitter不代表讀取時會有數位資料的錯誤,如果是這樣的話,每張CD都有錯誤了。

像上次天之涯水之巔大大測的Mitsubishi Gold和TY 水藍,論Jitter的表現是TY水藍較好,但是比c1c2的話是Mitsubishi較好。

而Digital to Analogue轉換的部分應該是c1c2 stage之後的事情,也就是說,c1c2修正後的資料才會送到緩衝區,接著才做DA。如果資料本身不正確而無法修正為原資料的話,就會有cu錯誤了,然而市售的碟片如果有cu的話,就是NG片了!而且這樣的機率不大,如果碟片沒有cu的話,那照理說數位資料是一樣的,而同樣的數位資料同一台機器DA轉換後得到的東西,應該是一樣的。

引一張CDR-info的圖比較清楚:


由 上圖 可以看到,資料讀取後,就算原始資料因為讀取時的 Jitter 導致 0/1 誤判,但是,經過 EFM 與 C1 的更正後,「看起來」,除非發生 C2 的錯誤,不然,這時候,因為讀取 Jitter 誤判的資料應該會「更正」回來才對?! 不然 C1/C2 就失去意義。這樣大家懂小弟想問的問題嗎? (就是要問前端的讀取 Jitter,到底要怎樣影響後端的輸出?) 而如果前端無法更正錯誤,就會變成在緩衝區的資料就是錯的。

至於上圖中後端的 D/A 轉換器 (數位/類比轉換器),絕對是存在轉換時微小的時間差異而導致 Jitter 的問題。這也就是說明,為何有超便宜的 D/A 轉換器,也有超貴的 D/A 轉換器!這部分就如同 mig33 大所說的,是屬於 D/A Converter 的轉換問題。


最後,除了上面的問題,小弟再三八一下,將以前 Post 過的 Jitter 圖說再列一次:

Jitter 是「時基」誤差:

■ 代表洞,▲ 代表取樣點

(1) 完美情況:

  ■■■■■■
▁▁▲▁▁▲▁▁▲▁▁▲▁▁▲▁▁▲▁▁
  ↑     ↑雷射頭判定為狀態又轉換
  ↑
雷射頭判定為狀態轉換

(2) 洞變大情況:

  ■■■■■■▄
▁▁▲▁▁▲▁▁▲▁▁▲▁▁▲▁▁▲▁▁
  ↑        ↑要到這裡才會判定為狀態又轉換
  ↑
雷射頭判定為狀態轉換

(3) 洞變小情況:

   ■■■■■
▁▁▲▁▁▲▁▁▲▁▁▲▁▁▲▁▁▲▁▁
     ↑  ↑雷射頭判定為狀態又轉換
     ↑
要到這裡才會判定為狀態轉換

就像原來這張圖:
引用:
If the "Jitter" is large enough, the threshold crossings will be assigned to incorrect time bins and result in errors introduced into the EFM bit stream. While the next two codes in the CD system protect against these types of errors, it is possible for jitter to appear at your speaks as distorted audio if these errors go uncorrected.
輕微的 Jitter 一定會有 (世界上永遠沒有一模一樣的洞或永遠固定的轉速... 等),只要不要大到發生上面後兩種情況就好。天之涯水之巔大大用專業儀器量的應該是Jitter 的「大小」,而當某些時候 Jitter 大到會發生錯誤時,就會反應在 C1/C2 錯誤上。兩者是有關連,但不一定正相關。因為很多時候 Jitter 不夠大到產生真正的錯誤,如:

  ■■■■■▃
▁▁▲▁▁▲▁▁▲▁▁▲▁▁▲▁▁▲▁▁
  ↑     ↑雷射頭「還是」判定為狀態又轉換
  ↑
雷射頭判定為狀態轉換

PS: 解釋的很爛,請見諒... @@"

此文章於 2002-12-19 08:14 PM 被 adelies 編輯.
舊 2002-12-19, 08:04 PM #5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delies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51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