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8
文章: 7
|
歐美日資訊業、汽車等工業開發自動化設備不只是給自己用,有些自動化設備再修改可以賣給異業,
也就是他們設備成本支出是可以在製造更多效益做更多生意,不像台灣只能向別人買, 所以使用成本高,技術又被別人掐住脖子。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3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4,086
|
引用:
個人也不覺得自動化會造成失業問題,因為只是工作方式改變而已. 但同你所說的,但大量無止盡製造確實是一大問題,不過這只能怪人性的貪婪吧!個人覺得這除非均富的共產(非均貧的共產),殖民外好像也無解.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12
文章: 9
|
引用:
基本上沒有兩樣,生產模式改變了 人力就會投入到其它地方去 就像200年前人力都是以農業為大宗,工業革命之後農業就不再是人力投入的重點 |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4 您的住址: 身處無限車殼地獄 T_T
文章: 473
|
引用:
聽起來很理想, 不過現實的情況是絕不可能以這樣的情況展開的......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8
文章: 5,843
|
引用:
華工...這陣子老共那的抗爭還不少 規模也滿大的 反過來看呆丸...順民級工人無誤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02 您的住址: 東湖
文章: 1,688
|
其實 認真說 這篇新聞只是一角
但是日經看個幾年下來 一直有種感覺: 日本人為了在少子化的趨勢下讓MIJ維持下去 甚至讓MIJ在成本上有能力跟MIC一較高下 幾乎可以說是各行各業都努力的往自動化邁進 -即使 自動化的成本極高 外加不如人來的靈活 而且 就算是一個工廠只需要20個人不到 但是背後帶起的機械製造&維護的需求 總體而言還是有利的 反觀我們廠商 即使是回來了 腦袋還是沒升級 依然維持著老想法 只差在 以前一個1500人的工廠 這1500人都是自己人 可是現在 裡面有750個是轟轟 那說實話 倒不如提升自動化水準 把人力需求降到500人 然後剩下的250人轉移到機械製造&維護去 當然 我也知道這想太多了...台灣的老闆沒這個氣魄啦:P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1
文章: 90
|
問題是剩下的104個日本人要在家裡蹲
![]() 你來這邊只提供16個工作機會..大陸的地方政府不會允許吧 ![]() 話說...富士通跟富士康關係嗎? ![]() 富士康不是台灣的嗎? 此文章於 2012-11-17 09:07 PM 被 一心 編輯.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4
文章: 54
|
引用:
不會啦,日本派遣工那麼發達. 不然可以在家想一想麵要怎樣煮才好吃, 這幾天吃遍京都拉麵小路,沒一家及格. ![]() 此文章於 2012-11-17 09:23 PM 被 smoguli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05
文章: 164
|
人口太多, 壽命太長, 工作年數太久, 進一步壓縮下一代的生存空間,
最後應該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來解決問題吧! 唉! 果然百年無戰事是不可能的.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y 2007
文章: 513
|
引用:
16人能創造120人的效果, 1.2億的人口當然也能創造超過13億人的產值, 有沒有發現觀點不同結果不同? 當自動化到某種程度,低人口的國家一樣能創造多樣性的產業製造鏈, 就業人口沒必要都集中在單一產業上, 萬一單一產業陣亡國家經濟就會受重傷,(有沒有看出什麼?) 事實上我覺得血汗的策略很奇怪, 居然想在自動化壓力最低的國家,採用大量高成本的自動化設備, 有點本末倒置...還放話說要弄百萬機器人,這種策略實在很奇怪. 此文章於 2012-11-17 09:35 PM 被 NONOPIG 編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