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Feb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86
|
引用:
嗯,電腦科學中的"隨機"的確是有某種規律的 那是只用固定的seed來產生的"random"吧?假如你決定seed的方式每次都不同呢? 比如說用UNIX Time(從1970 1/1 開始計算到現在的秒數)來當seed,這樣算隨機嗎?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601
|
用數學式可以描述的
應該都是pseudo random吧 差在週期大或小而已 真正的random通常都是一些物理現象 用硬體去產生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279
|
樓主,你的[胡思亂想]不就是隨機的嗎?
若要以一個函數來完整表示你的[胡思亂想],加入的變數個數會是無限大. 電影[太陽浩劫]裡,伊卡魯斯二號那部超級人工智慧電腦恐怕都沒辦法處理. 當變數是無限多個,就是隨機.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7
文章: 19
|
我也是覺得只要把所有的變數全抓出來就能夠知道最後的答案
基本上物理只是一種超複雜可是實際上卻很簡單的數學 而量子的產生對現在的人們很有幫助 因為人們還沒有辦法抓出所有的變數 所以先把那些變數機率化 這是一種很聰明也很有用的方式 等人們能抓出更多變數時 量子的運用就能慢慢的縮小 而最後的答案也能夠越來越準了 最近對弦論很有興趣,我先去想這個好了 有沒有人要一起幫忙想的?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Oct 2005
文章: 114
|
麥克兄被數學公式荼毒甚深
該不會把"隨機"給公式化、標準化了吧 隨機=不特定、不指定、不固定 若是有特定、指定的篩選就不叫"隨機" 而是變成人為控制或是人為操控 以骰子為例,每一點擲出所出現的機率為1/6 坦若骰子每一點或每一面的重量相同 在同角度、同高度、同一面、同力道、無風空間、水平度0、垂直度90、同粗糙度(影響滾動)、同硬度(影響彈跳變型)、同濕度(影響附著力)、....(所有內在及外在影響的變因通通找出來) 骰子擲出的點數機率將是1/1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6
文章: 24
|
關於隨機,物理學上有一派的解釋是,我們觀察一個物理現象所得到的結果是由「測量」這個動作所決定的,而「隨機」則是用來解釋兩個關於測量的概念:一個是在外在變數因為測量這個動作而被決定之前,你只能列出可能的結果但是不能做出百分百準確的預測;另一個是現實中因為測量動作本身內建的不準確性,所以你不可能重覆百分之百一樣的測量。﹝當然還有其他派的說法,只是這剛好是我比較認同的一個,所以我單就這個說法來論述﹞
以上面有人舉出的擲骰子為例,「測量」這個動作包含了擲骰子的動作本身,也因此,測量這個動作決定了骰子飛出去的高度、角度、力道等。而的確,如果在擲出去的瞬間我們可以得知這些所有的資訊的話,那麼配合我們所知的骰子的初始條件﹝重量、粗糙度等﹞,以牛頓力學是可以算出最後骰子在這些所有條件下會出現的點數的。 然而,在物理學上,上述的結果只是一個單一事件情況的描述,並不是一個通用的結論。為什麼?因為在現實上,這個事件是沒有辦法被複製的。這一點得用到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來解釋:你沒有辦法對一個物體做出無限精確的描述。任何在你擲完第一次骰子後所做的實驗跟第一次比,總是會存在一個有固定下限的誤差,不管你怎麼修正都不能把這誤差修到更小。這個內建的誤差就決定了現實中的隨機性是不能被去除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