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電腦硬體討論群組 > 系統組件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resistance
Amateu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1
您的住址: 海外,史考特基地,好冷呀.
文章: 33
adelies:

你回好快啊,但我的所在地128K就差不多要台灣768K的價格.
看了你的圖.........
POWER又要改朝換代了嗎? -__-"五條,兩條黑色是GND,一條5V,一條12V吧?!
另一條???............
以現階段ATA33/66/100/133來說,
5V是供電給控制線路,12V給HDD馬達,
你POST的http://www.anandtech.com/showdoc.html?i=1174&p=1
上面有談關於5V的東西但因為資料不全,還不太能完全理解.
看來還要等等了.(我指完全理解Serial ATA架構.)

謝謝你,adelies. ^^
     
      
__________________
哪裡可以相親??
舊 2002-03-28, 09:03 PM #2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resistance離線中  
adelies
Elite Member
 
adelie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Cape Crozier
文章: 6,122
五條電源:
1. 12V
2. 5V
3. 3.3V (文件指出是為了 Mobile 或需低耗電裝置使用)
4. GND x 2 (正好把三條電源線隔離 )

訊號線:
1. 傳輸差動對 x 2 (共四條)
2. GND x 3 (沒說更詳細,不知怎搭配 )

From:
Maxtor.com : Introducing Serial ATA White Paper
 
舊 2002-03-28, 09:10 PM #2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delies離線中  
resistance
Amateu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1
您的住址: 海外,史考特基地,好冷呀.
文章: 33
adelies


UM......你還是超快的. T__T

但謝謝你的說明.
不過,我還是比較偏向轉速/讀取臂控制方面進步對HDD"實際效能"改善比較大
的看法.
可惜以現有的技術,HDD的散熱和高速精確定位就像玩音響一般.
不是不能解決,但是以市場價格定位來說,恐怕很貴.
一分錢不一定能拿回一分貨,恐怕只有10%不到改進.T__T

adelies還是謝謝你.^^
__________________
哪裡可以相親??
舊 2002-03-28, 09:33 PM #2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resistance離線中  
adelies
Elite Member
 
adelie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Cape Crozier
文章: 6,12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resistance
不過,我還是比較偏向轉速/讀取臂控制方面進步對HDD"實際效能"改善比較大
的看法.可惜以現有的技術,HDD的散熱和高速精確定位就像玩音響一般.
不是不能解決,但是以市場價格定位來說,恐怕很貴.
一分錢不一定能拿回一分貨,恐怕只有10%不到改進.T__T


呵呵∼
沒錯啊,裡面比外面重要。
不過真的這種大量生產的東西一定要考慮市場接受度,除非走高階路線。
不過資料傳的快也有好處,至少不會佔用系統太多時間,如果在多磁碟機系統效能還是會有進步的,這種東西如果拿來單顆測比較看不出來。

就像如果今天拿一個「同轉速」的 IDE 與 SCSI 來比,效能應該會差不多,但 多顆陣列 SCSI 在 CPU 佔用率、整體性能來比還是會比 IDE 好。不然廠商也不用發展 Fibre 的磁碟系統了,頻寬 > 400MBps,老實說根本沒有硬碟轉的那麼快能填滿他的頻寬...
舊 2002-03-29, 12:30 AM #2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delies離線中  
Niise
Advance Member
 
Niis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01
文章: 303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adelies


呵呵∼
沒錯啊,裡面比外面重要。
不過真的這種大量生產的東西一定要考慮市場接受度,除非走高階路線。
不過資料傳的快也有好處,至少不會佔用系統太多時間,如果在多磁碟機系統效能還是會有進步的,這種東西如果拿來單顆測比較看不出來。

就像如果今天拿一個「同轉速」的 IDE 與 SCSI 來比,效能應該會差不多,但 多顆陣列 SCSI 在 CPU 佔用率、整體性能來比還是會比 IDE 好。不然廠商也不用發展 Fibre 的磁碟系統了,頻寬 > 400MBps,老實說根本沒有硬碟轉的那麼快能填滿他的頻寬...



看來又回到一開始我提出的問題囉
稍微看了一下adelies提出的資料,看來serial還是有其優勢在,
但是我好奇的是,既然是serial....
為什麼不能像usb或IEEE1394一樣同時存取呢
又為何一條線僅能接一項裝置?這是ide的特性?
為什麼在改成serial時不將此特性一並改掉?
我沒計錯的話..serial早在1999年就已經提出
現在都已經2002囉..
我知道修改架構會考慮到向下相容的問題
但老實說,以目前平行序列傳輸來說
根本已經到達極限(最頂級的ide傳輸速率搞不好連50MB/s都不到)
就算全面翻新也僅是控制晶片的問題
介面上老實說應該差距不大吧(不好意思非相關科系,有錯誤請更正)
有沒有人可以給我一些解答呢
舊 2002-03-29, 01:57 AM #2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iise離線中  
adelies
Elite Member
 
adelie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Cape Crozier
文章: 6,12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Niise
但是我好奇的是,既然是serial....
為什麼不能像usb或IEEE1394一樣同時存取呢
又為何一條線僅能接一項裝置?這是ide的特性?
為什麼在改成serial時不將此特性一並改掉?
我沒計錯的話..serial早在1999年就已經提出
現在都已經2002囉..
我知道修改架構會考慮到向下相容的問題
但老實說,以目前平行序列傳輸來說
根本已經到達極限(最頂級的ide傳輸速率搞不好連50MB/s都不到)
就算全面翻新也僅是控制晶片的問題
介面上老實說應該差距不大吧(不好意思非相關科系,有錯誤請更正)
有沒有人可以給我一些解答呢


其實 IEEE 1394 雖然可以玩大串連遊戲,但是「同一時間也是只有一個機器能傳資料」 (USB 1.X/2.0 同),最簡單的解釋,就是線只有一條。除非像 CPU 有多管線,當然可以同時並進。

Serial ATA 主要的目標,只是「取代傳統 ATAPI 機器的傳輸介面」,他並不針對外接或網路等產品。所以用的是「Point-to-Point」介面:

優點:
1. 減低控制器複雜度,因為一條線上就只有一個機器,可以降低複雜度與成本。
2. 增快速度,不會因為有慢的機器卡在線上而使傳輸速度受到影響。

缺點:
1. 不能共用。
2. 多硬碟的話線比較多。

AMD 的 HyperTransport 介面 (K7 與 K8) 也是 P-to-P 這樣的形式。所以您可以把他視為是一種 1394/USB 的精簡版。因此,其實只要控制器 (南橋或 Serial ATA 控制器) 做的好,效能一樣不錯,而且可以避免硬碟/光碟不相容打架的情況。

目前平行傳輸的確遇到很大的瓶頸,加上那一排線實在令人困擾,所以個人蠻期待 Serial ATA 的 RAID,接線不再複雜,頻寬增加,我想在多顆硬碟的 RAID 表現應該可以向上提昇才是。

至於外接的市場,就讓 USB 2.0 或 1394 去爭個你死我活吧∼
舊 2002-03-29, 03:17 AM #2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delies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0:57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