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電腦硬體討論群組 > 儲存媒體討論區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firmware
Master Member
 
firmwar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r 2006
您的住址: On Chip
文章: 2,202
感謝I/O效能探究者帶來的 超級實用測試

HD的效能可是PC使用上最重要的一環呀,看來7K1000有入手的價值

請問大師,同樣都是7K1000,500G跟750G哪顆效能強呢 ?
     
      
舊 2008-01-05, 06:07 PM #2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irmware離線中  
deani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4
文章: 164
感謝馬蓋先老師的測試,而且在討論中也提到不少精闢的見解,小弟受教了。
不過能請教個問題嗎?
就是這三顆硬碟,在相同的環境底下,使用壽命哪個會比較優呢?(撇開效能不談)
 
舊 2008-01-05, 06:26 PM #2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eani離線中  
青葉大哥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4
文章: 2,015
梭魚11問題,小弟響說可能出現在希捷公司為了追上日立大容量硬碟(1TB)的領先地位,在磁碟傳輸方式有所改變,以往都是希捷先發表領先技術後其他公司才跟進

而日立原本沒有購進IBM硬碟事業群之前

自己本身也有生產硬碟,而且早期日立硬碟是屬於高階伺服器(萬轉,如果小弟沒有記錯的話,萬轉硬碟是由日立先生產,希捷再把轉數一萬5千轉),這也是為什麼日立硬碟在應用軟體分數一向都不錯的原因之一吧

日本3大硬碟商,日立,東芝,富士通,日立跟富士通走高階伺服器路線,東芝走NOTEBOOK取向
富士通早期也有比酷鳥型號打進台灣DIY市場,不過最後還是退出零售DIY市場了

至於IBM硬碟事業群,主要是Deskstar(星座系列)出名,早期IBM硬碟在台灣店家販賣主要取星座名稱
來稱呼(印象中除了大力神外,還有天蠍座)
__________________

哇,路上的女生怎麼越來越高?
女生圓臉比例似乎越來越高啊?


此文章於 2008-01-05 07:10 PM 被 青葉大哥 編輯.
舊 2008-01-05, 07:08 PM #2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青葉大哥離線中  
MAXX228
Golden Member
 
MAXX228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2,892
引用:
作者firmware
感謝I/O效能探究者帶來的 超級實用測試

HD的效能可是PC使用上最重要的一環呀,看來7K1000有入手的價值

請問大師,同樣都是7K1000,500G跟750G哪顆效能強呢 ?


7K1000這個MODEL只有750/1000兩種容量喔

論效能當然是1000的比較強 單碟容量較750GB的MODEL大
__________________
舊 2008-01-05, 07:24 PM #2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AXX228離線中  
superhot1001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5
文章: 325
引用:
作者青葉大哥
梭魚11問題,小弟響說可能出現在希捷公司為了追上日立大容量硬碟(1TB)的領先地位,在磁碟傳輸方式有所改變,以往都是希捷先發表領先技術後其他公司才跟進

而日立原本沒有購進IBM硬碟事業群之前

自己本身也有生產硬碟,而且早期日立硬碟是屬於高階伺服器(萬轉,如果小弟沒有記錯的話,萬轉硬碟是由日立先生產,希捷再把轉數一萬5千轉),這也是為什麼日立硬碟在應用軟體分數一向都不錯的原因之一吧

日本3大硬碟商,日立,東芝,富士通,日立跟富士通走高階伺服器路線,東芝走NOTEBOOK取向
富士通早期也有比酷鳥型號打進台灣DIY市場,不過最後還是退出零售DIY市場了

至於IBM硬碟事業群,主要是Deskstar(星座系列)出名,早期IBM硬碟在台灣店家販賣主要取星座名稱
來稱呼(印象中除了大力神外,還有天蠍座)


說到這裡...我對日立(非IBM)的硬碟印象超級不好的....我唯一壞掉的scsi硬碟就是日立的..
舊 2008-01-05, 07:28 PM #2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uperhot1001離線中  
leewayne
Elite Member
 
leewayn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土城人
文章: 8,854
Smile

引用:
作者青葉大哥
梭魚11問題,小弟響說可能出現在希捷公司為了追上日立大容量硬碟(1TB)的領先地位,在磁碟傳輸方式有所改變,以往都是希捷先發表領先技術後其他公司才跟進

而日立原本沒有購進IBM硬碟事業群之前

自己本身也有生產硬碟,而且早期日立硬碟是屬於高階伺服器(萬轉,如果小弟沒有記錯的話,萬轉硬碟是由日立先生產,希捷再把轉數一萬5千轉),這也是為什麼日立硬碟在應用軟體分數一向都不錯的原因之一吧

日本3大硬碟商,日立,東芝,富士通,日立跟富士通走高階伺服器路線,東芝走NOTEBOOK取向
富士通早期也有比酷鳥型號打進台灣DIY市場,不過最後還是退出零售DIY市場了

至於IBM硬碟事業群,主要是Deskstar(星座系列)出名,早期IBM硬碟在台灣店家販賣主要取星座名稱
來稱呼(印象中除了大力神外,還有天蠍座)



某些論點正確,但某些則要保留...........

例如:

1、Seagate 是在轉速與傳輸介面上具有開創者的角色,但整個磁盤讀寫技術的領先者是 IBM,
各有擅長之處,不過從 multi word DMA2 進展到目前的 UDMA 6,Seagate 功不可沒。
2、第一款萬轉硬碟,Seagate 宣稱是自家印度豹第一代,非 IBM,
3、IBM 一向具有出色的應用程式執行效率,與日立、富士通部分生產線走走SCSI高階伺服器無關。
(在 120GXP 之前,IBM≠HITACHI,而 120GXP 之前,IBM 在許多測試上便有該特性)

這些骨灰級的「硬碟發展史」資料,敝人都忘記放在哪裡了,要找一下了......
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電腦、攝影,旅遊、玩車其實也是我的最愛!
☆雙核遊戲機 E8600 oc 4.3G+P5Q-E+G'Skill-DDR2 1066 2G*2+ ATI 4870 1GB
☆四核轉檔機 Q9550 oc 3.77G+友通DK P45+創見D9-DDR2 1G*4+ nVIDIA GTX285 1GB

攝影器材:
Nikon D80
Canon EOS 3 / 300D / 450D
SONY W300/FujiFilm F100FD+F50fd/Sony 707/Sanyo J4
舊 2008-01-05, 07:33 PM #2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eewayne離線中  
leewayne
Elite Member
 
leewayn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土城人
文章: 8,854
Wink

引用:
作者MAXX228
7K1000這個MODEL只有750/1000兩種容量喔

論效能當然是1000的比較強 單碟容量較750GB的MODEL大



正確!
的確是只有 750/1000 GB 兩款,
不過敝人所得到的資料有兩個版本的說法:
第一種,便是 MAX 兄所得知的 ---->
『他們具有不同密度(單碟容量),
1000GB版 單碟 = 200GB;750GB版單碟 = 187GB,』

不過另一種版本的說法如下,敝人比較傾向支持這一種說法,

http://219.84.132.86/blog/?p=65

理由就是,最大傳輸或是平均傳輸,兩者幾乎一模一樣,
而且 750GB 的搜尋約在 12.6 ms;1000GB 版的搜尋則慢到約 13.4 ms,
相較之下,750GB 會佔一些便宜............
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電腦、攝影,旅遊、玩車其實也是我的最愛!
☆雙核遊戲機 E8600 oc 4.3G+P5Q-E+G'Skill-DDR2 1066 2G*2+ ATI 4870 1GB
☆四核轉檔機 Q9550 oc 3.77G+友通DK P45+創見D9-DDR2 1G*4+ nVIDIA GTX285 1GB

攝影器材:
Nikon D80
Canon EOS 3 / 300D / 450D
SONY W300/FujiFilm F100FD+F50fd/Sony 707/Sanyo J4

此文章於 2008-01-05 07:41 PM 被 leewayne 編輯.
舊 2008-01-05, 07:39 PM #2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eewayne離線中  
MAXX228
Golden Member
 
MAXX228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2,892
引用:
作者leewayne
某些論點正確,但某些則要保留...........

例如:

1、Seagate 是在轉速與傳輸介面上具有開創者的角色,但整個磁盤讀寫技術的領先者是 IBM,
各有擅長之處,不過從 multi word DMA2 進展到目前的 UDMA 6,Seagate 功不可沒。
2、第一款萬轉硬碟,Seagate 宣稱是自家印度豹第一代,非 IBM,
3、IBM 一向具有出色的應用程式執行效率,與日立、富士通部分生產線走走SCSI高階伺服器無關。
(在 120GXP 之前,IBM≠HITACHI,而 120GXP 之前,IBM 在許多測試上便有該特性)

這些骨灰級的「硬碟發展史」資料,敝人都忘記放在哪裡了,要找一下了......


我涉獵沒那個深遠...第一顆硬碟是火球EX6.4GB....

印象中IDE領域第一個FOR DESKTOP的HDD是火球KA 最大容量出到13.6GB的樣子

後來梭魚才從企業級7200轉市場打下來桌上型市場作抗衡

當時企業級應該是已經有印度豹10K RPM的產品了...IBM相對的應該是UltraStar系列

像我現在有時候維修還會換到厚度約一吋半以上的3.5" SSA 10K RPM 36GB的HDD

都轉不知道幾年了...真耐操

不過我是不知道原日立本身就有做硬碟...以前只知道Q牌S牌F牌M牌跟IBM...後來WD進場接著併購等等等...
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章於 2008-01-05 07:43 PM 被 MAXX228 編輯.
舊 2008-01-05, 07:41 PM #2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AXX228離線中  
MAXX228
Golden Member
 
MAXX228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2,892
引用:
作者leewayne
不過另一種版本的說法如下,敝人比較傾向支持這一種說法,

http://219.84.132.86/blog/?p=65

理由就是,最大傳輸或是平均傳輸,兩者幾乎一模一樣,
而且 750GB 的搜尋約在 12.6 ms;1000GB 版的搜尋則慢到約 13.4 ms,
相較之下,750GB 會佔一些便宜............


這文有點奇怪...他說7K1000比較高

可是我剛剛去翻一下HGST網站 26.1mm應該就是3.5"常見的高度阿

文中說比一般3.5"的18mm來的高...

我怎麼覺得26.1mm左右是一般...18mm應該才是少見的薄型才對

另外...真快阿...轉煙間1TB已經發表快1年了
__________________
舊 2008-01-05, 07:50 PM #2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AXX228離線中  
leewayne
Elite Member
 
leewayn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台北土城人
文章: 8,854
Talking

引用:
作者MAXX228
我涉獵沒那個深遠...第一顆硬碟是火球EX6.4GB....
印象中IDE領域第一個FOR DESKTOP的HDD是火球KA 最大容量出到13.6GB的樣子
..........



剛剛翻到一篇敝人早年在肥貓資訊站發的文,現在回憶起來,有些耐人尋味......
當年的語氣還真是『嗆』啊! 有些想笑........

[原文一字不漏剪貼過來]
********************************************************
[民國 88 年 6月]
[發文處肥貓資訊站、九零網]

看慣了過內一大堆紛亂不齊的硬碟測試嗎?
PC Magazine、ComputerDIY、RUN PC、PC Reporter.....
每一家都說自己的最準確,甚至批判別人的測試失真,
我針對五本測試交叉比對了一番,發現每家結果竟然差異
頗大,其中除了 PC Magazine 的測試環境以及過程比較值得
參考外,其他如「李超仁」、「陳文欽」...等人的測試可能
還需要斟酌(例如FAT32與FAT16的區分測試;分割區資料存放
在磁碟片的外圈或內圈;主機板的特性...等等交代模糊)
小弟在此也想提出一份國外目前最負盛名的硬碟類專門網站:
『http://www.storagereview.com』做出的測試,相關測試
環境以及解說都詳細公正而且具有說服力(讓人對國內測試
感慨失望),以下就是我挑出市售 7200 rpm 中的各廠主力
硬碟:

IBM Deskstar 22GXP(DJNA) 系
Quantum Fireball Plus KA 系
Maxtor DiamondMAX Plus 5120 系
Western Digital Expert 系

詳細環境、背景請自行連線該站檢閱,我只列出整理過的數據
我先分出幾個測試項目,然後依照效能高低排序名次:
不過還是聲明:這不代表「絕對正確」,僅供朋友們參考,讓
各位又多了一項升級硬碟的依據罷了,畢竟世界上還沒有什麼
事物是「絕對的」,您說對嗎?

(全部都是 FAT 32)

------------------ Winbench99 Disk access time ------------------

1.Quantum Fireball Plus KA 18.2 GB --> 11.7 ms
2.Western Digital Expert 18.0 GB --> 13.6 ms
3.IBM Deskstar 22GXP(DJNA) 22.0 GB --> 13.6 ms
4.Maxtor DiamondMAX Plus 5120 20.4 GB --> 15.9 ms

--------------- Winbench99 High-end Disk WinMark 99 ---------------

1.Western Digital Expert 18.0 GB --> 12133 KB/sec
2.Quantum Fireball Plus KA 18.2 GB --> 11733 KB/sec
3.IBM Deskstar 22GXP(DJNA) 22.0 GB --> 11700 KB/sec
4.Maxtor DiamondMAX Plus 5120 20.4 GB --> 10300 KB/sec

------------- Winbench99 Business Disk WinMark 99 -------------

1.IBM Deskstar 22GXP(DJNA) 22.0 GB --> 3763 KB/sec
2.Western Digital Expert 18.0 GB --> 3650 KB/sec
3.Maxtor DiamondMAX Plus 5120 20.4 GB --> 3387 KB/sec
4.Quantum Fireball Plus KA 18.2 GB --> 3343 KB/sec

--------------- Winbench99 Disk CPU Utilization ---------------

1.Maxtor DiamondMAX Plus 5120 20.4 GB --> 3.92 %
2.IBM Deskstar 22GXP(DJNA) 22.0 GB --> 5.08 %
3.Western Digital Expert 18.0 GB --> 5.11 %
4.Quantum Fireball Plus KA 18.2 GB --> 6.60 %

---------------- ThreadMark 2.0 (FAT32) ---------------
1.Maxtor DiamondMAX Plus 5120 20.4 GB --> 9.17 MB/sec
2.Quantum Fireball Plus KA 18.2 GB --> 8.81 MB/sec
3.Western Digital Expert 18.0 GB --> 8.49 MB/sec
4.IBM Deskstar 22GXP(DJNA) 22.0 GB --> 7.63 MB/sec

-----------------------------------------------------------------

四顆硬碟各有所長,很難輕易定奪哪一顆硬碟的好與不好,
希望以上整理節錄的測試數據給大家多一份參考的依據!
********************************************************
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電腦、攝影,旅遊、玩車其實也是我的最愛!
☆雙核遊戲機 E8600 oc 4.3G+P5Q-E+G'Skill-DDR2 1066 2G*2+ ATI 4870 1GB
☆四核轉檔機 Q9550 oc 3.77G+友通DK P45+創見D9-DDR2 1G*4+ nVIDIA GTX285 1GB

攝影器材:
Nikon D80
Canon EOS 3 / 300D / 450D
SONY W300/FujiFilm F100FD+F50fd/Sony 707/Sanyo J4
舊 2008-01-05, 07:53 PM #3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eewayne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17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