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Feb 2005
文章: 167
|
引用:
非常感謝回覆&說明 謝謝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Jan 2013
文章: 419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l 2002
文章: 289
|
引用:
回收的塑膠是英國已經處理好的,還是運到台灣在處理這點還是要說明清楚的, 如果是運到台灣處理那免不了有二次汙染的疑慮.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Oct 2013
文章: 5,060
|
引用:
您有看過真正的影片嗎? 我覺得還滿嚴重的 [YOUTUBE]8HEhSYf98Ao[/YOUTUBE] [YOUTUBE]GSMGKwZBaWM[/YOUTUBE] 當然也可以像您講的過度放大 別國家海洋汙染關台灣屁事 黑潮會帶走一切 少杞人憂天了你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5
文章: 14
|
古代沒吸管一樣可以吃
生命會尋找出路不用擔心。。。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Dec 2004
文章: 864
|
引用:
政府的政策是末端的塑膠使用減量 而這是中上游的廠商進口的原料 你說製造業有沒有污染? 當然一定有 但我們早有規範 只要廠商遵守所有規範行事 你要用什麼理由阻止廠商趁著價格大跌的時候進口更多回收原料? 這不就是我們要在末端減少使用的原因? 需求減少才能減少生產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l 2002
文章: 289
|
引用:
所以說還是沒說明的是進口垃圾還是原料? 是外國處理好的原料那新聞報導就是不實報導, 如果是未處理的回收塑膠廢料那新聞說的有什麼不對, 還有台灣有沒有廢五金處理業?有,那為何廢五金要禁止進口? 就像你說的只要廠商遵守所有規範行事為何廢五金不能趁著價格大跌進口, 政府會禁就是台灣廠商不會遵守所有環保法規. 此文章於 2018-07-01 10:23 PM 被 chengjer 編輯.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Cape Crozier
文章: 6,122
|
小弟以前不知道,也是以為 PLA 就是救世主,直到朋友告訴我:
(1) 紙杯、紙餐盒 算是 騙人環保 (不才之前以為可以簡單回收成紙類) (2) PLA 也算 (不才之前以為可以在大自然分解掉) 「可分解餐具」出了實驗室就變「假的」,你還在用小麥碗筷、玉米刀叉嗎?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9293 ... (建議如果你真的認為自己是環保尖兵,就應該把全文看完)... 徒有分解的「可能」,沒有分解的「機制」 ...節能減碳故事賞報導,要讓聚乳酸分解的堆肥條件其實頗為嚴苛,必須達到相對濕度90%,並處在攝氏58─70度的高溫下,且同時確保該環境屬於氧氣充足的非密閉空間,聚乳酸製品才可自動被微生物完全分解為水、二氧化碳或甲烷。而分解時間依照每個塑膠產品的大小而有所不同,但平均皆需要經過至少47天的時間才能分解完畢。 2008年苦勞網轉載的聯合報報導指出,台灣各縣市的堆肥場,都只收廚餘和行道樹枝葉,未被要求回收聚乳酸製品。多數的聚乳酸產品,最後都進了焚化爐。 就算少數進了掩埋場,在層層重壓下,也隔絕了微生物分解所需的陽光、空氣、水,聚乳酸「可分解」的特質很難真正發揮。 徐美秀表示,包括聚乳酸在內,2008年全球的可分解塑料的產能大約是30萬公噸,只占傳統塑膠用量的2%。因為目前使用量還太小,尚未達到特別回收處理的經濟規模,回收來堆肥反而不敷成本,所以各國大多以成本低廉的焚化方式處理。 環保署的統計,台灣每年可分解塑膠的使用量約1500公噸。這些沒有回收標誌的廢棄物,就算不能進入堆肥場,至少也應該跟著一般垃圾一起焚化處理掉。但是因聚乳酸的外觀跟傳統塑膠長得太像,民眾很容易誤丟入塑膠回收區,一旦混入回收系統後,不僅無法分解,還會影響塑膠回收,造成再製的塑膠品質不良,同樣形成「塑膠汙染」...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15 您的住址: 靈堂
文章: 17
|
引用:
跟電動車的環保程度有一拚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ug 2005
文章: 215
|
引用:
電動車至少路上沒有廢氣 出行的乾淨空氣 製造過程的廢氣工廠要處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