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6 您的住址: 人群中
文章: 4,213
|
1.沒有RAID狀況..如果系統與應用軟體要分開,那分開放在不同實體硬碟才對效能有幫助
否則反之.....因為會加大讀寫頭來回奔跑於不同分割的距離....pagefile同理 分開存放於不同分割,只對整理有幫助,對效能沒有幫助 2.分在同一分割,實無所謂干擾論...檔案散亂,就需要定期重整....AHCI開啟也能略有助益 讀寫頭只有一組的情況下,檔案讀寫順序由需求產生... 如果分開在不同分割,當系統同時需求讀寫系統與應用軟體 導致讀寫頭得來回奔波於不同分割之間....那才真的是干擾 3.討論系統硬碟要多大...每個人應用不同,很難比較.... 不過,剩餘的系統硬碟要多大才敷使用,就相對比較有意義了 個人認為,如果檔案不散亂的情況下,安裝完所有多西....一般情形剩下5G應夠用了 能更大些當然沒甚麼不好.... 4.系統檔案如果定期整理,當系統需要寫入任何東西, 就會減少A區塊不夠大,又把檔案寫到B區塊的不連續情形發生 減少讀寫頭來回奔跑,("物理極限"速度受限於隨機讀寫)就是增加效能 5.硬碟重整可以看出,大部分硬碟連續區塊都是從硬碟最前面開始排列... 但自從XP以後,就跟win98不同了,win98一定從最前開始排列(這是優點), 但未必考慮到檔案的關聯性(這是缺點)...XP反之, 於是XP的檔案重整會產生連續區塊與連續區塊間的空白區... -a檔案如果從分割最前端開始排列(假設20G),儘管分割區很大(假設100G), 讀寫頭讀寫區域會在那20G來回奔跑...效率有不至於太低... 但如果檔案散亂,讀取同樣數量的檔案,來回奔跑的次數就增加...於是就減低效率 -b反之..如果連續區塊中間的空白距離越大,那讀寫頭奔跑的距離就越遠 6.當檔案散亂的情況下,如果系統分割越大,那表示散亂檔案所分布的空間也越大 就造成讀寫頭需要奔跑的區域就越大.... 因此,適當的系統硬碟大小是有助於讀寫效率的 就有點像整理房間...假設你的房間是一個硬碟,你是讀寫頭... 你的書桌是C...系統分割 房間內另一個書桌是D,放資料的分割 -如果你將你每日工作所需要的東西通通放在C書桌, 那就會減少你起身到B書桌拿東西的機會....這會比較有效率 -如果C書桌東西散亂,那整理好C書桌有助於工作效率,減少找東西的時間 -如果C書桌太大,那散放在桌面的東西不是正好在手邊可及,你有可能需要探身拿取 那也會減低效率 -如果C書桌太大,雖有定期整理,但有些資料放在離你身體較遠的地方, 你還是有可能需要探身拿取那也會減低效率 -書桌太小,空間不夠,造成有時候臨時放個茶杯茶點,放點資料,還得東挪西移...那效率降低 -量身打造自己所需要的書桌大小,合適自己工作環境的書架與適當的閒置空間 並定期整理資料與書架...散亂的東西歸回原位...才是最佳的效率的書桌 -兩個實體硬碟,就像一件工作分給不同房間的兩人來做,會增加效率 此文章於 2009-11-28 04:15 AM 被 Axel_K 編輯.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Dec 2006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8,344
|
引用:
依據實際可用空間與自己使用經驗. 其實電腦的設定是要能 兼顧當下的 現實與需求, 不一定要鎖死. 四年跑XP的筆電只有40GB硬碟, OS跟data依舊有分開放的習慣, 系統切個15GB, 後來發現 用久了也會吃緊. 後來換100GB的7200rpm, 就很大方的切了40GB出來, 現在自己換SSD, 已知道自己的使用情境大約25GB應該已沒問題, 有些過於肥胖的程式都有更精練的替代品 就只需這樣大小, 其他留做資料空間. 不妨觀察一下自己過往的經驗來決定會最貼切.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an 2009
文章: 125
|
分享我的懶人方法
在桌機上,我是完全不切的 個人有2顆硬碟 C:安裝系統.各類安裝後的程式 D:存放資料.P2P存檔.GHOST映像檔備份 重新安裝時,在C灌好所有軟體(Office.防毒.繪圖.影音插件) 全部更新到最佳狀態之後,用GHOST備份 之後不管怎麼搞都沒差 有問題時就把系統還原到最佳狀態 輕鬆不麻煩,而且備份與還原花不了多少時間的 至於單顆硬碟,我至少會切100GB 根本不用擔心碰到塞爆的局面 ![]() - 此文章於 2009-11-28 08:04 AM 被 ㊣_㊣ 編輯.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Jul 2000 您的住址: taipei.taiwan
文章: 6,506
|
我也是像樓上這樣
現硬碟那樣大又便宜實在沒必要斤斤計較 要說肥win7有些檔案目錄也蠻肥的但砍不了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5
文章: 2,584
|
引用:
重組?很不好意思我很少重組,因為雖然程式跟OS都灌在一起 但是我的暫存檔和工作區域都設定在別的槽,整體來說程式並不太會造成多少資料變動 基於各種因素,雖然分散程度還是會慢慢增加,不過長期下來也沒超過5%分散率 慢慢重組?我想我重組的次數和時間可能還沒你多喔~ ![]() 我的C槽不管用XP還是Win7都沒有破40G,因此我的系統槽也就是40G 拿XP來說,我那些543灌一灌也才10多G,用Ghost壓起來也才花10分鐘,這也只是偶爾壓一次 要還原?加開機5分鐘內就搞定了是有久到哪裡去?解壓縮快的咧 就算是Win7,映像檔也才8G,還原一次也才10分鐘,除非你一秒鐘幾十萬上下才嫌浪費吧 ![]() 我覺得我這樣搞的好處是,我一個系統就一個映像檔備份,不必分成幾個分別去解壓縮 像是Win7就一個,XP也那麼一個,在Win7對各軟體還沒完全友善的時候這樣就方便了 我臨時要換OS去用某工具,那我就任意還原,不必去考量我其他資料夾程式的問題 畢竟我有換了OS就一定要重新設定的軟體──如果你是灌在別的槽讓兩OS共用的話 我這樣一個映像檔就像個整合包一樣,整合包嘛~總有人愛也有人不愛~ ![]() 那我幹麻不留在XP就好了?我是已經又回XP了,反正Win7過癮到了 但我也不會因此改變我的做法,因為對我而言這樣是最方便的備份方式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