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8
文章: 6
|
認真一點就去看這篇故事吧!
http://www.linkingbooks.com.tw/basi...%CD%A9R%B1K%BDX 書名:改寫生命密碼 第二篇 「世紀之藥」百憂解發明人之一 「醫學研究這條路沒有幸運或機運這種事。」百憂解發明人汪大衛希望,有那麼一天,憂鬱症在社會觀念裡是一個雖然嚴重,但是一個普遍且可治療的疾病,屆時,應是這位科學家以其半生精力投入在憂鬱症藥物研發最感到欣慰的吧! 1972年,來自香港,曾在台灣大學念過一年書的禮來藥廠(Eli Lilly and Company)科學家,年僅37歲的汪大衛,一個年輕且充滿好奇心的生化科學家,共同發現了治療憂鬱症藥物,被譽為「世紀之藥」的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Fluoxetine)(Prozac,百憂解);至此奠定了他在醫藥界不可磨滅的地位。在1968年1月進入禮來,1999年底自禮來最高榮譽的「研究院士」(Research Fellow)功成身退,離開他投身32年的禮來藥廠。這32年,年輕的生化家已見灰白髮絲,他以信心與不懈的發明刻下臉上的智慧。榮退那一年,禮來邀請生化、醫藥界專家舉行一場研討會,談藥物發明之路,重頭戲是在300多人的晚宴上,向主角汪大衛致上最高的敬意,並在2000年初,頒給他「神經科學傑出研究成就獎」(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Neuroscience Research)。至今,他仍持續發表專業論文。 進入二十一世紀,回顧過去100年,人類最偉大的發明──Prozac稱得上其一。 ..........................................他說,作為一名藥廠的研究學者通常壓力來自三個P,產品(Prouduct)、專利(Patent),及論文(Publications),除了實實在在的努力付出,思考問題,專心在自己的實驗工作之外,他覺得,要達到這三個P,最重要的就是與其他學者共同「合作」,這往往能促使自己從一個「想法」,慢慢發展為一個很好的「計畫」,甚至是「產品」。 在禮來32年,汪大衛一直覺得工作上的挫折未必是大環境造成,但若自己無法克服困難,無論到什麼地方,困難都會一直跟著自己,只有找到一個有意義的定位,才會歡喜做,也就沒有不能克服的壓力了。 雖然汪大衛少有機會真正接觸到「百憂解」使用者,但這一幕令他非常難忘: 那是在1990年代初,我應邀在一所美國西岸的知名學府公共健康系講學,在一場演講之後,一位年輕人要求參加午餐。他正是學校的助理教授。「他謝謝我發明了百憂解。」我很自然地接受了,接著,他告訴我,他是百憂解的受益者,沒有它,他根本不可能完成研究院的深造並取得博士學位,更不可能擔任柏克萊加大的教職;我認真地聽著。他又說,他把這樣的經驗告訴了同樣患有憂鬱症的兄弟,兄弟都服用了百憂解,能夠放開心扉,交換許多心情,後來,他們決定把服用百憂解的情況告訴他們的母親,是的,這位母親也同樣深受憂鬱症之苦,結果母親接受了百憂解的治療,也康復了。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1
文章: 2,272
|
引用:
NO!NO好人卡 (BY 花本老師 (蜂蜜幸運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