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ug 2000 您的住址: Delta quadrant
文章: 1,796
|
引用:
關於那個你說很有意思的問題,純粹只是因為從小學簡體字,所以不熟繁體字的結構組織罷了.不要說網路上看得懂就等於了解其奧妙,光是看跟寫就很不同了. 如果時光倒流,能夠自己選擇,我還是選擇繁體字,畢竟繁體(正體)字包含了中華文化數千年的文字傳統,藝術與精髓.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4 您的住址: 休士頓/台北縣永和
文章: 25
|
1
世界上有簡體字 也有正體字 但沒有繁體字 2 簡體字的產生除了部分是早期漢字的簡化(草書) 共產黨政府推動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方便學習以及教育的普及 因為早期大陸地區的文盲比率顯然偏高 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02 您的住址: 回歸三民主義
文章: 3,371
|
我下麵給你吃
用簡體字去想想看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ul 2003
文章: 1,031
|
說到簡體字,一直有個疑問,
中國的簡體字是自創的?還是? 因為日本很多漢字跟簡體字一樣,日本的漢字是自創的? 還是說在古時候就有簡體字的出現? 上面一堆廢話,講給我日本的朋友聽了也三條線 ![]() 簡單講,中國的簡體字以及日本的漢字有沒有關係 ![]() 日本的漢字中,像簡體字的又是怎麼來的 ![]() 引用:
![]() ![]() 此文章於 2006-03-16 03:03 PM 被 sankyb456 編輯.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Nov 2003 您的住址: 群青的高空
文章: 229
|
引用:
請舉例? 聽說要10個字…
__________________
![]() 個人ACG網誌 「I would never lie. I willfully participated in a campaign of misinformation.」 (我從不說謊,我只是故意的參加了誤傳行列。) 群青ソ高空……朱色ソアパホ陽……舞ゆれベペ……白青ソ王者…… 赤ゆ砂塵——白ゆ……炎シ, 輝ゑ神像,銀色……ソ……с、З、У……! |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5 您的住址: TPE
文章: 5
|
![]() 引用:
終於有人提出來談了, 小弟也是支持大大的看法... 記得在對岸的時候千萬別跟他們爭辯這問題, 因為大多數的中國人被洗腦的很徹底, 我只遇過兩個朋友站在正體字這一方, 其他的是根本無法溝通... (連海龜派的有的也會這樣, 我只能說很遺憾...) 從簡體字學來學正體字, 就像我們從正體字看回去一樣, 久了就懂了, 反倒是使用簡體字的, 問題來了, 寫的時候沒幾個人會寫, 複雜的筆劃像"龜"這個字簡直要他們的命... 小弟比較傾向在個人筆記上可以用簡體字來加快書寫的速度, 反正是自己看的懂最重要, 至於要出版的文字, 或是比較正式的場合時, 堅決用正體字表達. 當然, 到對岸的網站可以的話轉成簡體字給他們看, 也是一種禮貌就是了... 正體字是文化的進步表現, 基本上人類文明不就是由簡入繁的嗎? 會倒退走基本上還是有他的歷史問題存在的...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Andrew Blake 的攝影棚
文章: 9,201
|
引用:
不知哪裡看來的資料, 據說日本使用漢字, 是起於唐朝時代, 日本派遣人員研習中文, 回去將漢字的加入日文, 其中的漢字別字, 很可能是抄寫時書寫錯誤, 或者是流傳後世的變體, 需要考證!! ![]()
__________________
[YOUTUBE]8-EzAew1U98[/YOUTUBE] ![]()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大稻埕&雙連埤
文章: 19
|
![]() 引用:
這還可以提出更有趣的例子: 「我乾妹妹 or 我乾女兒」→用簡體字去寫寫看 提示:簡體字裡「乾=幹=干」、「麵=面」、「后=後」、「發=髮」....。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6 您的住址: 生機勃勃日益進步的大陸
文章: 11
|
![]() ![]() 畢竟它在學習/書寫/通用性方面有它的優勢。 我沒有說排斥、廢除簡體字的意思。電腦時代,書寫不便的因素比較少了。而且繁體字的確能夠保留很多中文的重要特徵。其實“簡化”只是部分常用字簡化而已。在完整的(大陸制定的)國際標準漢字字符集中,繁體字仍然被保留了下來。 至於說有人說我是要引起爭執,請便。你可以作壁上觀。 ![]() 大陸天涯社區的討論——『闲闲书话』繁体字和简体字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le=63653&flag=1 [注1] 現代史上的漢字簡化工作,始于1909陸費逵在《教育雜誌》上發表《普通教育當採用俗體字》。1935年國民黨政府通令全國,推行《第一批簡體字表》。但不久就遭到反對;1936年教育部奉行政院的命令,正式下達了“簡體字應暫緩推行”的訓令。 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通過《漢字簡化方案》以及《關於公佈(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開始正式推行漢字簡化方案。1964年,文改委編印了《簡化字總表》。 這次改革雖仍有不少問題,但人們多持肯定意見:1.它把2235個漢字從平均16.03個筆畫減省到10.3個筆畫,學習和書寫都方便了許多;2. 消除了一批異體字;3.構造更爲合理,比如“償”容易讀成“shong”,簡化爲“償”就不會誤讀了;4.結構上更爲美觀,字形之間差異更爲突出。在掃盲試驗中,簡化字掃盲的效率比繁體字掃盲的效率高出20%左右。 [注2] 1966年,《文字改革》雜誌、上海《中文拼音小報》停刊,《光明日報》的《文字改革》專刊停刊。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被迫停止工作,至1972年才開始恢復工作。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05
文章: 33
|
大陸的簡體字系統就是1.傳統漢字+2.取其古代筆劃較少的傳統異體字+3.利用現
行大陸「簡化」規則的所簡化的簡化字,這三種文字系統所組成的就是大陸目前的 「簡體字」了,日本和大陸在簡化運動中有個共通的想法,就是以筆刷較少旳傳統 異體字,做為法定的漢字,而這也是為什麼日本和大陸有些漢字是一樣的,而大陸 和日本的差別就是多了一些利用現行大陸簡化規則所產生的「簡化字」。 對於正、簡字的看法,我是覺得傳統漢字就像是在煮一鍋高湯一樣,一開始放入雜七 雜八的食材,然後隨著時間慢慢的熬煮,慢慢的湯由濁變清,成一鍋好高湯時,但是 簡化運動卻把以前已經撈起來的廢渣,再放入那清澈的高湯中,然後再放一些完全不 對味的東西,這時高湯不再是高湯,本來是想借機翻了這鍋湯,再重新煮一鍋西洋湯 的,結果原來的高湯翻不掉,現在也只能看到那鍋混沌的雜湯在那裡滾動而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