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電腦硬體討論群組 > 儲存媒體討論區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mig33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2
您的住址: 註定了漂泊
文章: 83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adelies
上面就說過,在臨界點前,有可能發生 Jitter 越高,C1 越低的狀況。(因為這邊 C1 與 Jitter 無關)
還有,在資料原本就錯的狀況,小弟就不知道三者的差異。
您如果有興趣,可以整理出:Jitter、C1C2 與光碟記錄資料正確度的相關表。這樣,就不會造成誤解與困惑。
奇怪,小弟沒修過統計怎回答?有可能會有「負相關」的答案,要怎樣來回答「正相關」?這點挖嘛姆哉... 好吧,沒去修選修的統計也算是一種錯吧??

OK! 既然您沒修過統計
我就用最粗淺的說法來描述一下

100%正相關:完全一致,沒有例外
正相關:基本上一致,偶有例外
零相關:無一致或相反的關係
負相關:基本上相反,偶有例外
100%負相關:完全相反,沒有例外

表達成圖形如下


100%正相關表達成圖形就是一直線
但正相關就不一定了
請注意看該圖的ABC三個點
雖然A點和B點並未成正比關係
但就整個大趨勢來說,還是有正比關係
這就是正相關
如果是100%正相關
就不會有AB兩點的現象存在

負相關是指X越大則Y越小
例如C1越大,但jitter卻反過來越小
100%負相關(紅色線條)則表示絕不會有例外

我好可憐
您現在才說您沒修過統計學
統計學存在的目的就是希望藉由精確的用詞
來避免雙方的認知不一樣
您說"有時零相關,有時正相關"
我已經嘗試去理解這就是"正相關,但不是100%正相關"
希望今後您還是用統計學上的用詞討論事情
如此才可以儘量避免認知不一樣的現象
祝 心怡
     
      
舊 2002-12-21, 10:50 PM #10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ig33離線中  
t1000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1
文章: 1,076
mig33網友對於辯護自己的推測真是不遺餘力啊.....

首先,我說的是"能燒出不黃昏的片子",而不是"能燒出不黃昏的訊號",什麼叫做"不黃昏的片子"呢,就是每次讀到的結果都會是一樣(當然是經過C1C2校正,一般的"讀取"都是一定要過這關的),就如同品質正常的原版CD一樣,而如果講求"不黃昏的訊號",那連原版CD也作不到。

再者,mig33網友對統計學名詞的解釋也真是令人激賞,問題是,當您說C1跟jitter是「正相關」時,請問您是由多少觀測值去得出正相關的圖形,就如您提供的圖,好幾個點才能看出趨勢的走向,您又怎能憑著一個8X的C1測試就推測出「正相關」的結論呢?
 
舊 2002-12-21, 11:29 PM #10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1000離線中  
mig33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2
您的住址: 註定了漂泊
文章: 83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VanHalen

訊號在進入 DAC 之前,會先進行暫存。
另外修正 C1C2 錯誤對晶片來說屬於簡單的運算,
且音樂播放是以一倍速進行讀取,以這麼慢的時間來說要讓晶片修正 C1C2 是綽綽有餘,
更何況還有暫存的機制存在。

C1C2 和 jitter 是兩回事,且其成因並不相同,不應混為一談。

有兩件事值得探討

一、簡單的運算 = 不花時間的運算?
X = X + 1 是個簡單的程式
但是執行1000次和執行1次的時間一樣?
一個陣列的資料,只錯1筆,和錯了20筆
程式(在晶片內)執行的時間會一樣?
1X這麼"慢"的時間?
別忘了電腦的發展也是有過這麼"龜速"的時期

假設10*10的陣列
真正儲存資料的是9*9(第10列存放檢查碼)
那這81個資料中
只錯1個和錯了10個所花的時間會一樣?
錯的越多,該程式執行修正的次數就越多

二、C1和jitter有沒有"正相關"?
即使C1和jitter沒有因果關係,不代表沒有正相關
關於[正相關、100%正相關、零相關、負相關、100%負相關]請參考前文
C1越低,源於pit和land的形狀越符合標準(完美)
我不相信pit和land形狀很糟時,還會有很低的C1
當pit和land的形狀越完美時,則jitter的現象也會較輕微
請注意,我說的是"正相關" (而不是100%正相關)
另外我相信片子的染料(反射率不同)也會影響到jitter

您是否認為C1和jitter是零相關或負相關?
也就是若有兩片CD
其中一片C1 AVE=200,另一片C1 AVE=0.2
您是否認為C1 AVE=200的其jitter很可能會比較輕微?
舊 2002-12-21, 11:47 PM #10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ig33離線中  
mig33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2
您的住址: 註定了漂泊
文章: 83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1000
mig33網友對於辯護自己的推測真是不遺餘力啊.....

首先,我說的是"能燒出不黃昏的片子",而不是"能燒出不黃昏的訊號",什麼叫做"不黃昏的片子"呢,就是每次讀到的結果都會是一樣(當然是經過C1C2校正,一般的"讀取"都是一定要過這關的),就如同品質正常的原版CD一樣,而如果講求"不黃昏的訊號",那連原版CD也作不到。

再者,mig33網友對統計學名詞的解釋也真是令人激賞,問題是,當您說C1跟jitter是「正相關」時,請問您是由多少觀測值去得出正相關的圖形,就如您提供的圖,好幾個點才能看出趨勢的走向,您又怎能憑著一個8X的C1測試就推測出「正相關」的結論呢?

您打擊我也不遺餘力嘛!
不過好像只見您一再質疑我,要我證實
但您自己卻又不提出觀點,不提出證實
真是好樣的

我之前就已經說過數位資料沒有錯誤是源於錯誤修正機制
而非訊號一定完全正確
在我有此說明的情況下您現在又來說您的黃昏不是指訊號
而是指C1修正後的結果
(我也知道C1修正後資料的結果就會一致)
好吧! 再回頭看一次我的文章
您說的話還真是會轉彎啊
http://forum.pcdvd.com.tw/showthrea...10&pagenumber=7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mig33

不好的燒錄機,或是不好的燒錄片
就會燒出一堆的"黃昏"
讓讀取頭難以判定收到的訊號究竟是1或0
但偏偏又必須選一個,所以會有誤判
這也是電腦為啥一定要設計出許多修正錯誤的機制
所以一般的電腦資料不會錯
是因為有修正錯誤的機制在運作
而不是儲存的訊號一定不會錯

根據我的文章的意思
黃昏指的就是訊號
現在您又說您不是指訊號
真令我佩服您為您自己辯駁的"不遺餘力"

另外
若您想討論同一張CD 1X和8X讀的C1值是否有關係
請您先就[正相關、100%正相關、零相關、負相關、100%負相關]
選一個作為您的觀點
否則只見您說別人沒證據
卻不見您自己提出觀點和證據
真佩服您的為人啊

此文章於 2002-12-22 12:09 AM 被 mig33 編輯.
舊 2002-12-21, 11:58 PM #10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ig33離線中  
t1000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1
文章: 1,076
首先,說我打擊您,我想您想太多了,打擊您對我又沒好處,我只是在陳述我的質疑,就如同您在陳述您的推測。

再來的就是我一開始回「黃昏的片子」這部分,我已經說過了我要表達的是關於「數位訊號<->音質變差」的重點不在於數位訊號錯誤的問題,如果您堅持我是在糾正您關於數位訊號錯誤的論點,我也沒辦法....

再來,真的要選一個的話,那我就選「不知道」好了,因為目前都沒看到有哪個強而有力的證據啊.....

最後,如果說一直喃喃的念著:「不充份、不充分.....」我這樣的為人令您不齒,我也沒辦法.....
舊 2002-12-22, 12:42 AM #10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1000離線中  
mig33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2
您的住址: 註定了漂泊
文章: 83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1000
首先,說我打擊您,我想您想太多了,打擊您對我又沒好處,我只是在陳述我的質疑,就如同您在陳述您的推測。
再來的就是我一開始回「黃昏的片子」這部分,我已經說過了我要表達的是關於「數位訊號<->音質變差」的重點不在於數位訊號錯誤的問題,如果您堅持我是在糾正您關於數位訊號錯誤的論點,我也沒辦法....
再來,真的要選一個的話,那我就選「不知道」好了,因為目前都沒看到有哪個強而有力的證據啊.....
最後,如果說一直喃喃的念著:「不充份、不充分.....」我這樣的為人令您不齒,我也沒辦法.....

呵呵
我說您打擊我不遺餘力是回應下面這句話的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1000
mig33網友對於辯護自己的推測真是不遺餘力啊.....

其實您才不用想太多
那句話純粹只是回敬給您的
只是"投桃報李"才說的
(而不是想太多才說的)
若您沒那樣說我
我也就不會這樣說您
OK?

我回應別人的文章應該有看的比您清楚
當我的文章都已經說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mig33
不好的燒錄機,或是不好的燒錄片
就會燒出一堆的"黃昏"
讓讀取頭難以判定收到的訊號究竟是1或0
但偏偏又必須選一個,所以會有誤判
這也是電腦為啥一定要設計出許多修正錯誤的機制
所以一般的電腦資料不會錯
是因為有修正錯誤的機制在運作
而不是儲存的訊號一定不會錯

此時很明顯的黃昏就是指訊號

您現在又宣稱您所謂的黃昏不是指訊號
再看一次您的回文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1000
而一般的機子、片子就能燒出不"黃昏"的片子了
至於會燒出"黃昏"的機器、片子可以直接拿去扔了

我的文章明明就提到有錯誤修正的機制
不勞您擅自把黃昏所指的事情又改成這個吧!

另外您後來改口說
您只是"質疑"我
不過看看您那篇的回文
看不出有質疑的味道
倒是否定的味道蠻重的

另外!
一般人的財力、物力、人力都蠻有限的
若您想質疑我的論點
也請您提出您自己的論點
但是不見您提出
卻只會一直說向我說,請證明?
那您跟當年質疑哥白尼的人有何不同
只因為哥白尼無法證明地球會自轉
所以就一直要哥白尼拿出證據
然後哥白尼拿不出來,就質疑說哥白尼是錯的
我的財力、物力、人力很有限
您一直要求我證據
但又說您自己沒有觀點不用拿出證據
那我真的看不出您對討論事情持有任何一點的誠意

此文章於 2002-12-22 01:36 AM 被 mig33 編輯.
舊 2002-12-22, 01:08 AM #10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ig33離線中  
VanHalen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2
文章: 23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mig33

有兩件事值得探討

一、簡單的運算 = 不花時間的運算?
X = X + 1 是個簡單的程式
但是執行1000次和執行1次的時間一樣?
一個陣列的資料,只錯1筆,和錯了20筆
程式(在晶片內)執行的時間會一樣?
1X這麼"慢"的時間?
別忘了電腦的發展也是有過這麼"龜速"的時期

假設10*10的陣列
真正儲存資料的是9*9(第10列存放檢查碼)
那這81個資料中
只錯1個和錯了10個所花的時間會一樣?
錯的越多,該程式執行修正的次數就越多

二、C1和jitter有沒有"正相關"?
即使C1和jitter沒有因果關係,不代表沒有正相關
關於[正相關、100%正相關、零相關、負相關、100%負相關]請參考前文
C1越低,源於pit和land的形狀越符合標準(完美)
我不相信pit和land形狀很糟時,還會有很低的C1
當pit和land的形狀越完美時,則jitter的現象也會較輕微
請注意,我說的是"正相關" (而不是100%正相關)
另外我相信片子的染料(反射率不同)也會影響到jitter

您是否認為C1和jitter是零相關或負相關?
也就是若有兩片CD
其中一片C1 AVE=200,另一片C1 AVE=0.2
您是否認為C1 AVE=200的其jitter很可能會比較輕微?


重點不在於 jitter 和 c1 有沒有相關性,
重點在於你認為「c1 的發生會導致 jitter 的增加」這個論點根本就是錯的,
因此你後面就算再花多少時間解釋或強辯,只會愈錯愈離譜。
圓一個錯誤,必須花費更多的錯誤。

因為 IC 要進行許多 C1C2 error correction 而來不及把訊號傳出,造成 jitter,
你這種說法蠻鮮的,或說很有創意。
若是 C1C2 error correction 會造成 jitter,因而影響音質,
那麼乾脆從硬碟來播放音樂不就解決許多問題了?
因為如此便不須進行 C1C2 error correction,所以依你的說法也自然消除了許多 jitter。
那麼音響廠商還真是笨,一直把注意力放在 DAC 的迴路、電源及 clock 上,加掛一個硬碟不就簡單許多了?

就算 IC 的運算真的很慢很慢,會有來不及傳送迅號的可能,那麼 buffer 的設計難道是假的?
這是廠商早就想到的一種古老的基本機制,你該不會連這個都要質疑吧?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mig33
我是猜想若C1值多的話,可能也容易使jitter現象變的較嚴重
所以片子好(燒錄機也好),可使得C1值低,則jitter現象也就能跟著降低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mig33
當C1高的時候
花在C1 Decoder的時間也就要較多
(要修正的錯誤越多,花的時間就越多)
如此也會影響到資料送達DAC的時間

難不成您認為更正0個錯誤
和更正500個錯誤,會花一樣多的時間?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mig33
另外某大大曾解釋過C1
他用一個陣列來表達
若是其中有幾個資料錯了
可以根據陣列的其他數值來推算錯誤的數值
所以若該陣列中錯誤的資料越多
推算的時間也會越多
想想若您自己用VB寫這樣的程式時
錯誤越多要修正時
程式所跑的迴圈次數也會越多


拿 IC 的低階硬體邏輯處理來和 VB 這個效能不怎樣的高階視窗軟體開發語言相比,
似乎不怎麼對稱。你在 IC design house 工作嗎?或者你是程式設計師?
不知你對這兩者的了解各是多少。

再強調一下,不要一直在"相關性"打轉,因為這個問題不在於 C1 和 jitter 的相關性高低,
而在於你把 C1 和 jitter 關連弄錯了,並且過度關連。
若要說什麼相關性,那麼乾脆說價格和 jitter 的相關性最高,
例如:價格愈高的空片,搭配價格高的燒錄設備,通常可以有較好的 BLUR,較佳的 REF,
較佳的 ECC,較佳的 Time Deviation,較佳的資料保存性,較佳的 jitter,較佳的 ... 等等。
這不就得了?
舊 2002-12-22, 01:35 AM #10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VanHalen離線中  
mig33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2
您的住址: 註定了漂泊
文章: 83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VanHalen

重點不在於 jitter 和 c1 有沒有相關性,
重點在於你認為「c1 的發生會導致 jitter 的增加」這個論點根本就是錯的,
因此你後面就算再花多少時間解釋或強辯,只會愈錯愈離譜。
圓一個錯誤,必須花費更多的錯誤。

因為 IC 要進行許多 C1C2 error correction 而來不及把訊號傳出,造成 jitter,
你這種說法蠻鮮的,或說很有創意。
若是 C1C2 error correction 會造成 jitter,因而影響音質,
那麼乾脆從硬碟來播放音樂不就解決許多問題了?
因為如此便不須進行 C1C2 error correction,所以依你的說法也自然消除了許多 jitter。
那麼音響廠商還真是笨,一直把注意力放在 DAC 的迴路、電源及 clock 上,加掛一個硬碟不就簡單許多了?

首先,您可以懷疑這論點是錯的
但我不知您如何得知『C1很多也絕不會導致資料送達DAC的時間有快慢』?
我不敢保證我的這一個說法一定對
但我不知您如何保證您的這個說法卻一定對?

再來硬碟並不具有DAC
所以從硬碟播放wave檔和CD Player讀音樂的過程並不一樣
另外jitter的另一個起因是"電流"
加掛一顆硬碟,使得DAC分到的電流並不穩定時
效果不會更好!
況且加掛硬碟會增加成本
廠商沒必要做花錢未必更好的事

另外不做C1C2可以使資料送達DAC的時間不會有誤差
但直接的影響是錯誤的訊號導致錯誤的聲音
wrong input ==> wrong output
所以C1C2還是有存在的必要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VanHalen

就算 IC 的運算真的很慢很慢,會有來不及傳送迅號的可能,那麼 buffer 的設計難道是假的?
這是廠商早就想到的一種古老的基本機制,你該不會連這個都要質疑吧?

拿 IC 的低階硬體邏輯處理來和 VB 這個效能不怎樣的高階視窗軟體開發語言相比,
似乎不怎麼對稱。你在 IC design house 工作嗎?或者你是程式設計師?

再強調一下,不要一直在"相關性"打轉,因為這個問題不在於 C1 和 jitter 的相關性高低,
而在於你把 C1 和 jitter 關連弄錯了,並且過度關連。
若要說什麼相關性,那麼乾脆說價格和 jitter 的相關性最高,
例如:價格愈高的空片,搭配價格高的燒錄設備,通常可以有較好的 BUR,較佳的 REF,
較佳的 ECC,較佳的 Time Deviation,較佳的資料保存性,較佳的 jitter,較佳的 ... 等等。
這不就得了?

請看此圖,請告訴我
您說的buffer在哪裡?

若您有仔細看我先前的文章
我本來就在懷疑buffer到底在哪裡?

另外程式設計的原理總有一定規律
若是VB要跑10次迴圈才能解開10個陣列上的錯誤
難道您認為低階的語言如組合語言
可以只用1次迴圈就解開10個陣列上的錯誤?

先撇開C1多導致jitter高的論點不看
我還有另一個論點
C1和jitter具有『正相關』
且我已經解釋過是源於pit和land的完美(符合標準)
當pit和land的形狀越完美
所以C1可以低,所以jitter可以低
也就是說C1和jitter即使沒直接的因果關係
卻也會因為此種"間接關係"而產生『正相關』
我在此請您就這論點提出您的看法?
看您是認為[正相關、100%正相關、零相關、負相關、100%負相關]
(請別說這論點不重要,我可是認為很重要)
我覺得在相關性上討論很有意義
因為一般人沒有檢測jitter的測試機器
但可以藉由C1C2測試來判斷所燒的音樂片品質好壞

我在較後面的文章已經把論述著重在
C1和jitter有『正相關』
(源於pit和land的完美)
您質疑這種說法是『越錯越離譜』
請您說明究竟您認為C1和jitter是零相關或負相關

此文章於 2002-12-22 02:25 AM 被 mig33 編輯.
舊 2002-12-22, 02:02 AM #10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ig33離線中  
mig33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2
您的住址: 註定了漂泊
文章: 83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VanHalen

因此你後面就算再花多少時間解釋或強辯,只會愈錯愈離譜。

另外
我認為您這樣的用詞並不友善
而是挑釁
舊 2002-12-22, 02:30 AM #10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ig33離線中  
adelies
Elite Member
 
adelie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Cape Crozier
文章: 6,122
大大,您還是不瞭解小弟說的,C1 是編碼發生「錯誤」,Jitter 是時基誤差。

就算 Pit 和 Land 極度完美 (導致 Jitter 可能很低),但是,如果原來「資料」就錯,也就是 Pit 和 Land 的位置根本不對,就有可能 Jitter 低,但 C1/C2 高。

統計小弟的確很遜,但是,如果用邏輯推理∼

假說:「當 pit 和 land 的形狀越完美,所以 C1 可以低,所以 Jitter 可以低」

裡面的「假設」是不對的,因為有上面的反例,所以,只要舉出「一個」反例,就可以推翻上述的假說。因為,有機會 Jitter 低,但 C1 高。

Jitter 與 C1 同時都低,只是佔了絕大部分,但「不是全部」的狀態。當然,如果用統計的方式,可能沒問題,但訴諸文字,還是會造成誤會,這點,相信您也會同意小弟的看法。

另外,個人覺得這種串列資料不可能搞出「陣列」求解,因為:

A → B → C → D...
  ↓  ↓
錯誤更正 錯誤更正
  ↓  ↓
  B'  C'

不太懂這為何需要用到陣列?救直直解就好。

測試程式看到的 C1 是「發生的次數」,事實上,每次有 C1 錯時,硬體就是更正那個錯誤,只要更正時間比下一個錯誤發生的時間短,每次的錯誤都可以即時被更正,這... 應該不用用到陣列吧??

又如同硬碟的 CRC 偵錯,雖然是累積,但還是與陣列無關。所以,這點小弟抱持懷疑態度,而且,專們的硬體做專門的事,其實很快,真的很快,因為可以最佳化,而且不用考慮太多和他人的互動關係。
舊 2002-12-22, 02:34 AM #11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delies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32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