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Red Planet
文章: 4,277
|
引用:
上海市?我覺得他們只是虛晃一招騙錢吧........ ![]() 能量密度與成本息息相關,光公開的技術不知道開發了多少年才成功,成本低到能市售,不知道是車廠自己開發的還是系統商,即使如此也仍舊成本偏高,至少能量密度還得倍增,才能符合目前汽車成本,另外加氫站也得能夠把成本大幅降低,但這不是一個區區掏錢就能能搞定的東西.........
__________________
The war is crates by fear and gap.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台中
文章: 3,574
|
引用:
新產業靠的是政府補助,看電視現在搞得是大眾運輸跟貨運業 加氫站都在總站問題很少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台中
文章: 3,574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Mar 2001 您的住址: 光之幻境
文章: 1,303
|
引用:
TESLA始終無法獲利, 傳統油車大廠又相繼進入這個市場, DYSON還是專心本業比較實際。
__________________
節儉持家散假狼的歷代CPU小兵--- Pentium 2-300oc450 (Deschutes) --> Pentium 4-540J (Prescott) --> i7-920 (Bloomfield) --> Xeon x5675 (Westmere-EP) --> i7-14700k (Raptor Lake) 時隔多年的大更新 ![]()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您的住址: 陣亡者的靈堂
文章: 3,179
|
引用:
TESLA要獲利還要再等幾年吧 Dyson一開始踏進來就很怪了 沒設計過車體底盤、馬達、傳動、電池... 以後每台車都要搭載AI Dyson啥都沒有 怎麼會想要踏進來? 結果跟幾年前的看法一樣 20億英鎊肯定不夠他玩 現在玩不下去要退出了 有實質研發出什麼專利 看是要賣掉 還是以後能跟其他車廠收授權費 多少能撈一點回來......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