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Dyson電動車有搞頭嗎??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35295)
|
---|
Dyson電動車有搞頭嗎??
Dyson(戴森)以頂級吸塵器、氣流倍增器及吹風機聞名,如今要搶進新興的電動車市場,創辦人詹姆士•戴森(James Dyson)向公司員工宣告,已投資20億英鎊(828億元台幣)研發,計劃2020年要推出電動車產品。消息一出,網友紛紛發揮想像力,繪製Dyson電動車概念圖,有人描繪以Dyson吸塵器驅動的電動車形貌,有人則繪製靠Dyson氣流倍增器升空的飛天電動車。
戴森表示,為了實現2020年推出電動車目標,公司已投資20億英鎊,其中一半用來開發車架,一半用於電池研發,而目前已投入逾400名人力。戴森說:「戴森已開始發展電池電動車。」不過,戴森聲稱汽車業競爭太激烈,所以開發計劃必須竭力保密,未透露更多細節,包括生產成本、極速、巡航里程等不明,也還沒打造出原型車,同時尚未選址設廠。 城市吸塵器GET :mad: |
TESLA沒做電動車出來前
也是默默無名 有沒有搞頭很難說 不過20億英鎊肯定不夠他玩 未來還需要再投入更多更多的錢來燒吧 |
有沒有搞頭現在言之過早,
不過以Dyson向來東西都比別人貴上一大截的貴族路線來看, 它家的車有可能比Tesla更貴... |
TESLA現在一堆錢,滿手訂單,股價比天高,車子卻做沒幾台.............
|
https://www.inside.com.tw/2017/04/0...al-surpass-ford
特斯拉第一季銷售量成長 69%,市值超過福特 2017/4/4 2016 年,特斯拉汽車銷量為近 8 萬輛;營收 70 億美金;淨虧損 8 億美金(2003 年創辦) 2016 年,福特汽車銷量為 665 萬輛;營收 1495 億美金;淨利潤 74 億美金;(1903 年創辦) 特斯拉比較像是一場大型詐騙 某狗聽說是台灣特斯拉~:D |
Dyson只要能做出大容量又安全快速充電的電池組.
那就沒問題~~~做不出來就很有問題... 我是覺得 很懸....專利被申請走了~~ |
有搞頭的是那些材料.....
|
電動車的核心是電池+充電技術
沒掌握電池科技跟成本 誰做都不會成功的 先去看特斯拉電動車的電池被拆解過程 就知道特斯拉在電池組裝與技術下過苦功 https://www.readhouse.net/articles/192427044/ 要成本低 要容量高 還要比充電快 Model S突破性的在乘用車內裝進了85kwh這麼巨大的電池。 因為鬆下18650電池在1C左右的倍率下迴圈壽命很差。 所以必須將通過高容量以降低同等工況下的倍率,保證更久的迴圈壽命; 同時大容量的電池也確保了車輛在全生命週期裡迴圈次數足夠少。 按百公裡電耗20KWH計算,20萬公裡對於85KWH的PACK而言也不過只有470cycle |
要想獲得真正的盈利,就要通過大眾化的車型來擴大產量,而增加產量就要投資建廠,繼續增加產能。
2017年,特斯拉計劃推出的Model 3系列起價約為3.5萬美元,並且設定的目標是到2020年總銷量達到50萬輛。 為了這個目標,特斯拉計劃在今年上半年投資20億至25億美元。 如果特斯拉要在2018年繼續增產Model 3,可能需要再次增加投資。但是,這些錢又從哪裡來? .................................................................... 也不能說詐騙 當年特斯拉離開台灣主因就是缺錢,當美國政府願意給錢條件,就是要回美國發展 反之看台灣為了發展半導體跟面板廠,前後投資兩兆以上 有研發出特定技術嗎? 錢都花了最後剩下什麼? 在看看台積電每年花大筆金錢在技術研發,但前端最賺錢的機台.材料.都是進口的 研發機台的錢都要先給,才能確保台灣買的到機台 嚴格一點只是高級代工廠,代工技術特別熟練 |
影響電池壽命的不只是電流,
溫度,濕度,振動...所有環境因素都不能排除, 只是電流與溫度研究較多. (但對日新月異的電池材料, 不可能真正完整透徹) 使用大電池拉高壽命是種賭博, 因為電池價格太高, 不拉長保固年限, 消費者不買單, 但拉長保固年限, 萬一未來有什麼尚未發現的不可靠原因浮現, 光賣出的產品的保固, 就夠讓公司倒閉. (光電池電量增加, 先天上勢必增加系統的不可靠度) 現在傳統車廠對電動車的車體, 傳動, 馬達, 驅動器...技術都已成熟, 唯一搞不定的只有電池, 但光電池這一點, 就讓傳統車廠對純電車戒慎恐懼, 不敢冒然投入, 特斯拉何德何能, 可以擊敗傳統車廠? 有可能因為特斯拉是初生之犢, 不真正了解車輛完整的驗證程序, 不真正了解保固對長期成本的影響, 但更可能其實特斯拉目標重頭到尾是炒股票, 並不是建立一個可長可久的純電車廠.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48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