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4
文章: 64
|
引用:
開 S80 的人, 很少可以把車開到像飛的.....你若看到這樣的 S80 在高速公路狂飆, 有九成的機會是我.....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107
|
那確認一下好了, 你車什麼顏色?
我那天看到的顏色看起來像淺黃芥末色 (中南國道三號當時的天氣不是很好, 陰雨又有夕陽照射...)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6
文章: 6
|
引用:
感謝老師開導..........Orz..... 其實以我之前的公司的做法.....PM其實還蠻有POWER的....但是跟各部門主管/負責人員之間的人和...我想..是最麻煩也最重要的部分...其實以這個產業來說...其實沒什麼技術上的絕對難題...目標的時間性也都很好抓...排程也不是啥大問題...重點在於...如何去DRIVER問題所屬的部門...願意坦承以對並盡力去協助....在期限之內解決問題...這是最難的....偏偏人心...是最不可預測最難了解的.... 現在換了一家公司...要看這家公司...對於PM這個位置的定義..是如何看待的了..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03 您的住址: 東別旁...
文章: 170
|
中秋...好誘人的節日 ^^
如果順利進入新公司 那應該是沒辦法跟了(新公司休假制度比較硬) 又現在這份工作實在很難熬(時間不長 7個小時 工作內容固定 但只要有人休假時就完全沒有空閒時間 真的要挑缺點是很多 唯一的優點大概就是: 快到淡季了 可以閒上半年 中間會有兩.三個短期旺季) 先看看新工作能不能敲定再說吧^^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4
文章: 64
|
引用:
嗯.....我確定, 你看到的是其他 10% 的人......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4
文章: 64
|
引用:
我想, 您對於 PM 的辛勞, 應該是有深刻的體驗了.... 如果其他網友還不能體會 PM 的難處, 我舉個例子來看看: 現在很多公司都會把生產線移到生產成本較低的地區, 但也不可避免的, 必須在產品上面標示原產地, 而這原產地往往和原公司品牌是不同的國家. 而在消費市場中, 也常盛傳著:「A 品牌的產品, 由 I 產地製造會比 J 產地製造的還要好」....... 這代表著什麼意義? 代表著消費者對於這家公司的 PM 沒有信心...... 試想: 假如傳言為真, A 公司 I 產地的產品, 真的比 J 產地的要好, 這代表 PM 沒有做好品管的工作 (應該說, PM 沒有監督好 J 產地的品管部門, 達到公司一致化的品質水準), 雖然 PM 達成了: 降低生產成本, 降低運輸成本, 降低採購成本 等項目, 但卻在最後的品質這關失守, 肯定是 PM 的錯.... 假如傳言為假, A 公司的產品, 實際上 I 產品和 J 產地, 並沒有任何品質上的差異, 這代表 PM 沒有監督行銷, 客服和銷售各部門, 切實做好「與顧客溝通」的工作, 以致於市場因為對品牌的信心不足, 為了避免買到次級品, 在消費主觀上將「產地」作為挑選產品的準則, 所以, 這也肯定是 PM 的錯.... 你看, 不管怎麼說, 都是 PM 的錯.... ![]() 此文章於 2006-08-28 02:46 PM 被 raytracy 編輯.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4
文章: 64
|
上一篇才剛講完, 馬上就多了一篇: 「怎麼辦?買到中國製的要不要拿去換啊?」......唉, 可憐的 PM.....
![]() 此文章於 2006-08-28 02:59 PM 被 raytracy 編輯.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6
文章: 6
|
引用:
呵呵....我只是之前跟PM之間的CO-WORK還蠻多的...有時候也要負責溝通的角色..所以稍稍可以理解啦.... 不過說到產地所造成的差異...其實就不一定完全是PM的錯了.... 就像我們所認知的...PM對於直接執行人員其實沒有直接的管轄權..... 您上面所舉的例子...其實還要看是否為同一樣產品....我舉個例子來說好了... 今天某家電子大廠...有A跟B兩個生產基地..A基本上是負責OEM的客戶產品..B是自有品牌的產品跟NB 有一樣OEM產品...原本是在A廠從SAMPLE到量產後一段時間都在那邊上線...因為客戶的ODM廠所在關係或是A廠產能全滿關係...不得不在B廠作技術轉移...分擔一部分的生產量... 在這個時候...就有很多不同的可能導致產品的品質不同了... 1.兩地之間所使用物料不一樣:雖然會有所謂的AVL,但是兩地所使用的MAIN SOURCE不一全一樣...甚至會有的物料是只會在A廠或是B廠才會出現的.例如說原本只有C.D.E三家的PCB.但是在B廠因為原料運送關係...故不得不增加比較近的F.G廠商.雖然也會先作QUALIFYING的動作,但是仍有可能會有一些問題是在MP之前無法發現的... 2.原本B廠是只負責自有品牌跟NB的產品....對於OEM產品的特別要求可能不是那麼了解...尤其是在產線上的人員...也有可能會出包....(在這點上...PM必須避免產線/品管主管對於OEM產品的不熟悉度...相對的...B廠人員也必須主動提出對於不了解的地方的問題...不過大部分都沒能主動提出問題...) 以上這2點..只是在眾多因素之中..挑2個出來提一下罷了...當然..PM其實還是可以避免掉其中大部分的問題...不過PM所該具備的主動預防特性,發揮出來的程度高不高而已...還有一點...則是來自於SALES跟客戶的交貨壓力................... 如果今天是A產地的甲產品跟B產地的乙產品真的有好大的QUALITY差異...那麼就真的是PM的問題了...(研發階段...產線控制...品管....) 小弟斗膽隨寫....還請老師多多指導..... ![]() 剛又看了一下...發現...還真的說來說去...都是PM可以避免掉的問題........... ![]() 此文章於 2006-08-28 03:38 PM 被 安迪 編輯.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534
|
引用:
安迪同學當PM了喔 恭喜恭喜... 安迪同學所說的,說穿了不就是人際關係的東西嗎!? 在哪個企業哪個職位,似乎都有這樣的問題吧!。 只是似乎在PM的角色上略顯被凸顯這樣吧?! 老師講的東西果然好像在看課本...... 小弟倒是覺得,如果安迪大大是印地安人的話,那應該不太難去推動吧?! 或者該產品(線)的本身對公司的重視程度也會有影響.... 如果可以掌握上面兩樣資源,那當PM真的不難,只要對於該產業有一定的背景.... PM在某些時候,確實兩面不是人,要接受產品成敗的壓力,要和行銷溝通,又要與討好業務團隊,又要注意成本問題,有些時候真的是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這種事情,就是要PM來扛..... 成功了,勝利還不一定全部歸咎於自己,但是卻是挺有成就感的,挑戰性也很大 .... 不過對於老師引述的例子來解釋PM的辛勞,小弟有點不同的想法,如老師所言,如果傳言為真,那確實是PM本身應該有的問題,公司本身以及PM必須要負一定的責任,這可以理解,但是,要是傳言為假,就是所謂的產地情節 效應,主要來自於消費者本身對於某一項產品所產生的刻板印象,並非可以完全由PM來進行導正,若要說與PM與顧客間的溝通並未達到一定程度,似乎有點說不過去,因為一般來說,要改變消費者的刻板印象並不是透過宣傳就可以改善,PM如果花時間去改善這種眾所皆知的問題,理論上來說或許是可行的,但是就實際面的成本與產品生命週期來說,感覺似乎會花大力氣但是效果極有限,不是嗎?! 小弟要是PM,不太會在這是事情上進行著墨.... ,因為太吃力不討好.... 而且若全部歸責於在PM身上,感覺有點說不過去.... 應該可以從其他地方來進行著手改善....,而且在產品的生命週期上,產地情節效應應該會隨著產品上市時間增加而影響變小..... 另外一種想法 參考看看 ![]()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pr 2001 您的住址: Taipei
文章: 534
|
引用:
感覺好像在講某一家最近新聞鬧很大的那一個集團..... 安迪兄在那個集團上班喔.....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