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7
|
引用:
第一代的單翼戰鬥機和後期的雙翼機之間的性能差距沒有這麼大,而且單翼機的翼負荷很難超過雙翼機,再單純的水平迴轉能力上會不如雙翼機,所以戰術必須改變。 96艦戰算是日本第一代的艦上單翼戰鬥機,也是世界第一種上航艦操作的單翼戰鬥機。 如果回顧早年的發展史,當美國海軍競標新的戰鬥機時,和水牛打對台競爭爭的XF4F還是雙翼的設計,輸了之後才改為單翼,也就是後來的野貓。 |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7
|
引用:
二戰中期以前以電動或者是液壓來驅動起落架收放的戰鬥機非常少,手搖是最普遍的。其實就是一個轉盤來收或者是放起落架。 記得是噴火還是颶風的轉盤位置比較低一點,有些飛行員在轉動的時候的姿態會影響到操縱桿,這時候就會看到飛機左右擺動幾下。 |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Aug 2006 您的住址: Tainan
文章: 82
|
[QUOTE=cobrachen]第一代的單翼戰鬥機和後期的雙翼機之間的性能差距沒有這麼大,而且單翼機的翼負荷很難超過雙翼機,再單純的水平迴轉能力上會不如雙翼機,所以戰術必須改變。
單翼機優點是速度快,但是迴轉遠不如雙翼機,那時的空戰誰速度快就可以掌握主動權! 一開始搶佔高度俯衝而下,快速接戰並通過,利用高速逃離再拉高,然後一再重複! 慢速機在這種打法下幾乎無還手之力,戰爭就是想方法以己之長擊敵之短!公平還是留在運動場上吧。 |
![]() |
![]() |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7
|
引用:
首先,雙方的性能差距需要大到一定的程度才有辦法這樣做,第一代的單翼機多數無法有這種大的差異。雙翼機的翼負荷低,垂直面上的迴轉也是很靈活,只是要看發動機和阻力間的關係,因此,單翼機如果沒有動力上的優勢的話,垂直面的運動也得要小心。 其次,這種高速的垂直面運動的攻擊方式,射擊上算是比較困難,需要較多的訓練,二戰前特別加強射擊訓練的國家不多。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3
文章: 89
|
引用:
大哥 霍克三 vs 96艦戰那個年代狗戰才是主流 就連初期歐戰場的噴火109也是玩狗戰 能量戰要等到大戰中後期才發展成熟 例如飛虎隊的p40就以能量戰法來對抗水平迴轉能力驚人的零戰 而且日本人喜歡在空戰中比水平迴轉能力 才會有零戰的問世 也可說是中國戰場的經驗多少影響了零戰的性能發展 |
|
![]() |
![]() |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8 您的住址: 新店溪邊
文章: 12
|
就向美式摔角與日本摔角一樣, 老美喜歡速戰速決, 摔角者一身肌肉打擊力強, 一場摔角不到10分鐘就結束, 就像美國戰機隨便都是6挺50機槍, 最好是抓入瞄準器後就一槍斃命, 日本摔角者通常都是肥肉, 肥肉比較耐打, 且每個人耐力十足, 常常一場比賽就是半小時以上, 相同的日本飛機限於本身發動機技術問題與作戰思考方式不同, 希望用纏鬥方式將敵機擊落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