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18
文章: 73
|
引用: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Jan 2016 您的住址: 臺北市
文章: 118
|
引用:
事業計畫只是成案的第一步, 後面還有很多關卡要過, 理想很美好, 但現實是很殘酷的. 全省有一堆一兩個釘子戶阻礙的都更 (台北就有建案拖了20年, 最終發生殺人事件後才得以動工). 這兩年就台北新北曾發生三起屋主離家被"偷拆"的案例, 若真是違法建商那敢偷拆把自己玩完? 就是因為達到合法門檻送件審完核準了, 一樣會被釘子戶玩各種手段拖延 (其中一案釘子戶是代書近期買下來的職業釘子). 有這麼多有法無法的手段能玩, 時間就是金錢, 所以沒完全同意的案例, 建商是不會去淌那種吃力不討好的混水. ps. 去年"偷拆"後演的一樣是首長"震怒", 撤銷原建照的劇本, 民主政治不這麼演不行. 不過我想建商也早料到此步, 因為與其他住戶合約在手, 最終只是換個殼再執行. 此文章於 2019-08-27 08:17 AM 被 Dz6810 編輯.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18
文章: 73
|
引用:
在澳洲炒高房價又掉下來,損失的主要也是中國人吧,沒有留下呆帳的話,當地人就狠賺了一票 |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Jun 2015
文章: 42
|
引用:
我家對面鄰居 頂樓加蓋, 他一家族獨用 (一家族四代都住裡面, 包含嫁出去的女兒還把老公找回來一起住) 地下室停車位三個, 沒產權但是卻有使用權(?) 這樣的獨佔, 都更得了嗎?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18
文章: 73
|
那比較理想的做法應該是在汐止買房子,還省更多錢,只是會捨不得台北市的良好機能?
話說汐止也住了挺多人的,各項機能應該不差 像五股十幾年的房子,好像不到30萬一坪 引用:
此文章於 2019-08-27 08:27 AM 被 Melia1830 編輯.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高雄
文章: 2,172
|
引用:
香港早就改了 港府為此在2011年開始調整豁免規定,到2013年4月29日全面實施《一手住宅物業銷售 條例》,香港住宅物業市場正式進入以實用面積計價的年代,發展商在計算銷售面積方面 受到一定的限制,實用面積只計算該單位的室內,買方支付的樓價,就是可使用的單位 ,過去飽受批評的住宅樓「發水」問題亦獲得解決。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8 您的住址: 常被查水表的小房間
文章: 3,005
|
引用:
汐止現在新的一坪也差不多是江子翠的價格了 機能性或許會比復興崗好 會選北投很簡單 我妹也在北投 我媽娘家也在北投 我老家在士林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18
文章: 73
|
引用:
不好意思我不是要特別針對您,只是覺得這或許是某種盲點或迷思,你對地點有執著的時候,選擇就被限縮了,不再是能買到自己覺得最划算的地方 台北市的蛋黃區,新屋和中古屋的價格可能差到一倍甚至以上,以經濟學的某種觀點來看,也不那麼符合常理。理論上土地的價值應該佔比最高,新成屋和中古屋的房屋價格不太可能差到那麼多。不過有人說這是因為新屋有有限供給的問題,是一種稀有財,所以不太適合通論 此文章於 2019-08-27 08:55 AM 被 Melia1830 編輯.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8 您的住址: 常被查水表的小房間
文章: 3,005
|
引用:
汐止沒便宜到 真要便宜大概要到七堵那邊去或是往紅樹林走 現在房價就是高 完全超出正常範圍 就算我有房我也支持政府打房 當年輕人把薪水花太多在房租或是房貸上時 影響的就是其他品項的消費與購買力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n 2018
文章: 73
|
引用:
人為強行干預市場價格通常結果不會太好,所以我一直覺得房產交易所得稅或日常維持稅應該課的越高越好,是搞不太懂現在到底怎樣 此文章於 2019-08-27 09:34 AM 被 Melia1830 編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