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Dec 2004
文章: 46
|
有圖有真相:揭秘Ivy Bridge超頻溫度高原因 22NM 32NM 45NM 掀蓋圖
關於Ivy Bridge在超頻時溫度大大高於Sandy Bridge這一點早已被證實。關於具體原因此前分析大概有兩種
說法,一種是Ivy Bridge製程升級導致核心面積變小後和頂蓋接觸面積變小,能量/面積的密度提高;另外一 種說法直接把矛頭指向Intel 22nm FinFET /tri-gate技術。 Overclockers網站分析認為,後一種說法 缺乏有說服力的依據,前一種說法看似合理,但不至於導致超頻時Ivy Bridge溫度比Sandy Bridge高出20 度之多。那麼具體原因究竟為何?自己動手才有真相,根據拆解結果Overclockers分析出了相對合理的原 因。 IVY ![]() 從上圖看來,Intel在核心與頂蓋直接使用了傳統的矽脂,而不是Sandy Bridge上的無釬焊工藝。查閱工程資 料可得知,使用無釬焊時的導熱率大約是普通矽脂的15-16倍以上。而Intel在Ivy Bridge上的這一改變使得 頂蓋直接成為了熱量集中地而不是原本散熱的功效,甚至不如CPU核心直接通過矽脂接觸散熱器:前者為CPU核 心—矽脂—頂蓋—矽脂—散熱器,後者為CPU核心—矽脂—散熱器,除矽脂外均為金屬導熱速率很快,頂蓋上下均覆 蓋矽脂反而使其成為了累贅。這也解釋了為何Ivy Bridge在液氮等極限超頻情況下並不弱的現象。 那麼Intel為何又改為在核心使用矽脂,採用的又是那種矽脂呢? Overclockers就此詢問了Intel,發言人 回复很有禮貌又簡潔還不出所料——“秘密配方”。雖然Intel不肯透露矽脂成為,不過從顏色上看起來它和散熱 器中搭配的普通產品並無差別,顏色也不如很多含銀產品深。 實際上Intel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樣改動,Overclockers稱E6XXX和E4XXX系列處理器也同樣如此,前者採用的 是無釬焊工藝連接核心與頂蓋,後者同樣為矽脂。總之很難解釋為何Intel做出這種決定,普通產品倒無所謂 ,帶K的超頻專用型號起碼不應該出現這種問題吧? 32nm SNB ![]() 45nm 你好爛 ![]() 典型的偷料 來源:連結來源 此文章於 2012-04-26 01:40 PM 被 9006108 編輯.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Mar 2003
文章: 855
|
便宜散熱膠...
![]() 它碼滴!真的這樣搞~~~ 倫家想要敗山地橋啊,怎辦~~~ ![]()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1
文章: 1,933
|
都是costdown惹的禍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1
文章: 1,933
|
引用:
可以等Haswell, 山地橋說不定是短命種 ![]()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Mar 2003
文章: 855
|
引用:
多謝C大指點,小滴再用3.4年的老機器跟它拼了... ![]() 雖然!3.4年了,這c2ex qx9650當年組起來也近十萬, 勉強用股票一秒幾十萬上下給硬掰過去,險遭家內毒手, 現在看開了,一般的消費機,能撐2.3年也夠本了... ![]()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pr 2005
文章: 238
|
沒對手 不然你要它怎樣 能省則省
連K也這樣搞 擺明就是不給大超 順便加收超頻費 下一代難保不會這樣做 ![]()
__________________
CPU:AMD A10 6800K oc 4.6GHz 1.37V MB:Gigabyte GA-F2A88XM-D3H RAM: Team 4GB*4 DDR2133 10-12-10-28 1T 1.65V SSD、HD:Plextor M6S 128G、WD RE3 500G 、Seagate 3T DVD WRITER:Sony 200s、NEC 7200s POWER: SuperFlower 400P14XE 400W Case:Silverstone PS07 LCD:SONY 32EX650、DELL 2408WFP SPEAKER:JungleRex JR-11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Nov 2002
文章: 573
|
感覺對岸那邊ivy已經賣成這個樣子,似乎案件並不單純,會不會想快點將這批賣光
後面生產的在恢復無釬焊工藝???
__________________
========================== NoteBook MSI GS75 STEALTH 9SG (.2020) CPU:Intel® Core™ i9-9880H VGA:RTX 2080 - 8GB GDDR6(MAX-Q) SSD:2TB (M.2) PCIE SSD RAM:32GB DDR4 2666 Monitor:240Hz IPS-Level K B:DUCKY DK9008 Mouse: Logitech G700s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0 您的住址: 約束の地
文章: 1,770
|
看到Ivy Bridge的開金屬蓋照片
只能說 Intel你真是太省料了 又不是低階型號的CPU... 不知道有沒有進一步評測 用散熱器直接接觸晶圓的超頻 (從圖中看起來這樣子打開晶圓應該沒受損) 散熱器可以直接用擺上去的方式就好 看看之前的那些高溫、難超頻問題有沒有改善?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1
文章: 1,622
|
這驗證只驗證了一半,如果改散熱膏可以增加超頻能力,那直接裝散熱器,或是改用更好的散熱膏然後蓋回頂蓋,不就可以得知是不是矽脂散熱能力不好的緣故
都拆了,還在用猜測的方式,而不想驗證他所說的是否為真
__________________
已關閉簽名檔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May 2010
文章: 1,098
|
這測試文章真奇怪,
鐵蓋都拿掉了,何不測試Die直接上散熱器的溫度? 感覺intel就是要: 1.節省成本 2.限制ivy超頻能力,畢竟snb還有庫存 3.也怕ivy 22nm超頻性能太強,明年haswell會沒人感興趣、和現在的x79 感覺2600k、2700k還會持續熱賣 此文章於 2012-04-26 06:12 PM 被 rekio 編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