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30
|
開箱!!! 影馳GTX560 SE 1GB GDDR5
開箱!!!
影馳GTX560 SE 1GB GDDR5 自年初的HD7000系列發布到現在,AMD的28奈米產品線幾乎已經全部到 位(高來高去的雙晶片組就先別提了),反觀NVIDIA卻是沒啥動作,讓原本想 要看好戲或撿便宜的玩家很是失落!但是真的是如此嗎? 以筆者的觀察,每次NVIDIA都是鴨子滑水,等到時機成熟之後,才慢慢的 把菜單一個個端出來,不只是釣足了大家的胃口,最後也能滿足喜好及需求。雖 然NVIDIA新一代的克卜勒讓大家有點疑問,不過玩家也別擔心這段時期會出現 空窗,筆者只能先行預告新東西會一直跑出來!! 趕快來看看要介紹的主角─GeForce GTX 560 SE吧。 GeForce GTX 560 SE,玩家從字面上應該可以猜到代表的含意。的確,從下 表也可以看出,若與GTX560相比,GTX560 SE的CUDA Core被屏蔽掉了48個, 初始時脈也僅有736 MHz,記憶體介面更是直接調到192 bits!但是此舉也讓筆 者相當好奇,到底這樣的規格可以為市場及玩家帶來什麼幫助或影響? ![]() 新品上市 - 影馳GTX560 SE 1GB GDDR5 看完晶片組的基本規格介紹,來瞧瞧這次的新卡吧!這張影馳GTX560 SE 不是出門時踢到,也不是在垃圾桶撿到,而是透過強者我朋友取得,而正巧我手 邊也有一張當前號稱性價比極高的中階卡微星R7770,那乾脆就來個大亂鬥吧! 話不多說,正式進入主題∼ 外觀介紹 ![]() 從外觀看來,這次影馳(GALAXY)推出的GTX560 SE採短板設計,不像過去 任何一家GTX560都是比長比大張的,這種短板的設計還滿能對我胃口,安裝也 較方便,一開始就有不錯的印象! ![]() 輸出介面部份配置中規中矩的HDMI、DVI和VGA,可以對應從高階到低階的輸 出需求,算是意料之中的設計。 ![]() 風扇設計部份使用9公分單風扇搭配高密度的鋁製鰭片,看來能提供不錯的散熱 效果。比較特別的是風扇上蓋可以向後翻開,營造類似蝙蝠車的視覺設計,但是 筆者猜不出打開後對散熱會有什麼較特別的幫助... ![]() 除了風扇及鋁鰭之外,影馳GTX560 SE還配置了三根熱管,直接延伸到底部與 GPU接觸,快速的將廢熱傳到散熱片上再透過風扇降溫,就算是玩家拿來超頻 應該也不會有太大的過熱問題! ![]() 雖然屏蔽了48個核心,功耗上應該會比GTX560來得省電,不過影馳GTX560 SE 還是配置了兩個6pin電源接頭,讓想超頻的玩家還是能得到充足的電力供應! 與R7770外觀比較 ![]() 與微星的R7770相比,硬是短了5公分。或許這5公分對於使用大機殼的玩家來 說不算什麼,但是像筆者這樣使用中階塔型或是更小的機殼來說,絕對是一大福 音呀! 輸出介面比較 ![]() 一如先前所說,影馳GTX560 SE提供了HDMI/DVI/VGA三種介面,可以滿足高 階到低階的不同需求。R7770則是減去VGA及增加兩個Mini DP,讓更多使用 Mini DP螢幕的玩家能直接輸出而不必轉接!不過,R7770的輸出介面對於筆者 來說不是很實用,因為沒有DP或Mini DP的螢幕,只能祈禱哪天中頭彩可以買 台來玩玩... 影馳GTX560 SE效能測試 外觀介紹到此為止,接下來要測試效能囉!筆者的桌機配置如下: OS:Windows 7 SP1 64 bit CPU:Intel Core i7-930 @3.3GHz MB:Gigabyte GA-X58-UD7 MEM:A-DATA DDR3-1066 @2GBx3 HDD:WD 暴龍 150 GB Power:SilverStone 600W LCD:BenQ 24” Driver: ForcewWare 296.10、Catalyst 12.3 3DMark Vantage - High ![]() 3DMARK SCORE: H9304 GPU SCORE: 8497 CPU SCORE: 20152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 v3.0 Basic-DX11 - 1680 x 1050 ![]() FPS: 32.8 Scores: 825 遊戲效能測試 Lost Planet 2-A, 1680 x 1050 - all high/no AA ![]() FPS: 41.3 RANK: B Lost Planet 2-B, 1680 x 1050 - all high/no AA ![]() FPS: 32.0 RANK: B Monster Hunter Frontier Benchmark Rev.1 v2.04 - 1680 x 1050 ![]() Score: 7932 Resident Evil 5, 1680 x 1050 - all high/no AA ![]() FPS: 95.3 RANK: S Street Fighter IV, 1680 x 1050, all high/no AA ![]() Score: 17784 Average: 196.30 FPS RANK: A Dirt 3, 1680 x 1050, all high/no AA ![]() Average: 97.22 FPS HAWX 2, 1680 x 1050, all high/no AA ![]() Average: 122 FPS Call of Pripyat, 1680 x 1050, High Preset / no AA ![]() Average: Day: 60.1 FPS Night: 63.0 FPS Rain: 67.0 FPS Sun Shafts: 33.8 FPS 全球使命, 1680 x 1050, no PhysX / no AA ![]() Average: Day: 52.22 FPS 效能軟體測試 Kombustor, 1680 x 1050, no AA ![]() Score: 2328 points FPS: 56 MSI R7770 效能測試 本次R7770的效能表現不是重點,不過筆者認為測試出來的成績可以稍稍作 為玩家在選擇顯卡的依據。 3DMark Vantage - High ![]() 3DMARK SCORE: H9657 GPU SCORE: 8852 CPU SCORE: 19938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 v3.0 Basic-DX11 - 1680 x 1050 ![]() FPS: 38.4 Scores: 967 遊戲效能測試 Lost Planet 2-A, 1680 x 1050 - all high/no AA ![]() FPS: 39.4 RANK: B Lost Planet 2-B, 1680 x 1050 - all high/no AA ![]() FPS: 35.2 RANK: B Monster Hunter Frontier Benchmark Rev.1 v2.04 - 1680 x 1050 ![]() Score: 8449 Resident Evil 5, 1680 x 1050 - all high/no AA ![]() FPS: 100.5 RANK: S Street Fighter IV, 1680 x 1050, all high/no AA ![]() Score: 17414 Average: 190.98 FPS RANK: A Dirt 3, 1680 x 1050, all high/no AA ![]() Average: 90.22 FPS HAWX 2, 1680 x 1050, all high/no AA ![]() Average: 120 FPS Call of Pripyat, 1680 x 1050, High Preset / no AA ![]() Average: Day: 65.2 FPS Night: 63.0 FPS Rain: 67.8 FPS Sun Shafts: 39.8 FPS 全球使命, 1680 x 1050, no PhysX / no AA ![]() Average: Day: 48.45 FPS 效能軟體測試 Kombustor, 1680 x 1050, no AA ![]() Score: 2211 points FPS: 47 效能表現評價 為了讓玩家更好比對兩款產品的效能表現,筆者依照測得的成績製作了表 格: ![]()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幾乎是五五波的比數,對於一個採用新架構加上28奈 米新製程的AMD中階新品來說,筆者認為這並不是一個值得喝采的成績,甚至 是讓人有點失望呀! ![]() ![]() 另外,依照4/1原價屋的報價,影馳GTX560 SE比R7770還便宜一千大洋, 價格低了將近20%而效能卻呈現龍虎之爭!比筆者還要聰明的各位玩家,還需要 多說什麼嗎? 總結 - 拳打HD7770,腳踢HD7750 首先就產品本身的特點來說,影馳GTX560 SE是一張符合筆者期望的產品, 在尺寸部份、散熱設計及輸出介面都有一定的表現,甚至還有些高出預期,對於 想要購買短板的玩家來說會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其次就效能表現來看,一張4000多元的顯卡能夠將超過5000元的新產品進 逼到如此地步,更別說是與7770有一段差距的7750了!倘若玩家自己再透過超 頻設定,應能在效能上有不錯的表現。 有人會認為供電部份是個缺點,坦白說,你打遊戲時還會在乎顯卡要多省電 嗎?超頻時會在意耗多少電嗎?以筆者來看,追求效能本來就難以兼顧省電,倘 若真的要省,挑個低階卡打打小遊戲最省啦! 總而言之,要滿足荷包又要兼顧效能,影馳GTX560 SE會是個很不錯的選 擇!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0 您的住址: 約束の地
文章: 1,770
|
這一張顯示卡價格算是不錯
但缺點是規格砍太大了 http://www.galaxytech.com/__EN_GB__...9977d4e4277.jpg 尤其是記憶體頻寬,只剩下91.9GB/s 相較於前代GTX460 SE的109.65GB/s還低一些 這樣對於解析度稍微高一些、反鋸齒開高一些時 效能的影響是滿大的 此文章於 2012-04-03 01:21 AM 被 Technology 編輯.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3 您的住址: 嘉義...時尚.的沙漠...
文章: 2,140
|
老實說GTX560 SE還是很失敗
因為AMD還有6850,效能跟GTX560 SE相去也不遠 價格更便宜、功耗也滿低 目前來說4K這區塊,Best Buy還是6850 不會是GTX560 SE跟7770 7770還是有優勢,一樣效能卻更省電 GTX560 SE,老實說跟之前的GTX460 SE一樣… 屏蔽下來的卡,功耗都很糟 ![]()
__________________
---------------------------------------- 配備 i5-2400 華碩P8H67 撼訊R7-265 創見DDR3 1333-4G(美光顆粒) Seagate 320G16M(新加坡製.梭魚10.PATA) Seagate 160G8M(MIC梭魚10.SATA) WD 1001FALS power:ZIPPY G1 400W BANQ S200 螢幕:AOC E2351FH 滑鼠:zippy zms3510z 鍵盤:現在是羅技快意手100 (上一把旋風手.字掉一大半了=.=) 機殼︰聯酷PC-K60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6
文章: 4,081
|
都這時候還出一張和HD6850差不多的卡做啥
而且人家6850還找的到1個6p的 看起來NV在一般人買不起的GTX680做的很好 但在一般人消費帶100~200美金卻不求進步 ![]() 此文章於 2012-04-03 01:46 AM 被 oScARSh 編輯.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r 2010
文章: 568
|
85W 對 150W
便宜1000的代價 ...要買大一點的power ...散熱噪音大很多 ...多花65W 看個人接受度了 等6XX系列也許好點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Sep 2002 您的住址: 台中
文章: 466
|
這個價位帶當然還是買6850
何必去買耗電量高 又是在清庫存的產品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Oct 2000 您的住址: 約束の地
文章: 1,770
|
引用:
因為有瑕疵的GF114也有一些庫存也要出清 只好這樣子再利用了 其實我是有點想看看 28nm的Fermi架構有沒有中階卡 此文章於 2012-04-05 12:35 AM 被 Technology 編輯. |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ug 2000 您的住址: 台灣中部
文章: 856
|
這張價格降一千元還比較實在!
四千多完全不考慮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10 您的住址: 四季如夏的地方
文章: 2,596
|
NVIDIA掛SE的越來越沒C/P了,之前GTX 460 SE也沒這麼鳥......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雨港
文章: 3,096
|
這張如果只需一個6pin電源的話我還會考慮一下,雙6pin就算了
![]()
__________________
上班等下班,上網兼發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