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den Member
|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RogerShih
耳機的阻抗變化像全音域, 不像有分音器的喇叭, 所以變化並不算是很劇烈.
耳機跟喇叭承受力看的主要是承受功率吧, 大電壓低電流還是可能會把高阻抗單體操掛. 一般標示耳機的承受力, 都是以多少mW 為主的, 沒有用mA, 甚至 A 在標示的, 理由何在?
|
這麼說跟喇叭單體的標示是承受幾W的意思是相同囉......
可是所謂大電壓低電流.....這我有疑問.....
單體組抗值是否恆定,當電壓提高,電流勢必提高(I=V/R)這樣說來會燒單體
是不是應該還是算被電流燒掉的,因為電流過高會讓線圈過熱燒斷...
所以這方面來說不管用W或是A來標示,燒單體的理由應該還是看電流不是嗎?
引用:
燒 Amp 通常因為輸出阻抗一但比較高, 電流需求大的話, 產生的功率會變成熱能散發, 萬一太熱產生燒穿, 不只耳擴掛, 耳機也會一併掛掉. 這也所以說輸出阻抗最好低的原因, 因為這樣對 Amp 本身危險度低, 而功率也可以比較容易轉移到耳機上, 相對的, 耳擴的輸出能力可以因為輸出阻抗的降低而有效的應用, 避免讓輸出阻抗吃掉輸出功率.
輸出阻抗低的驅動設計很多, 就像 Dream_Reader 講的, 在線路上用負回受, 甚至於 OP amp 內就內建負回受, 目的就在於降低輸出阻抗, 以求工作時, 功率能完全提供給負載.
|
這一段提到的"工作時, 功率能完全提供給負載"這點,用"盡可能轉移給負載"是不是好一點?
畢竟按照最大功率轉移的角度來看,要把輸出功率"完全提供給負載",
這點應該建立在負載阻抗=輸出阻抗才能成立不是嗎?
不好意思,問題多了點.....因為我也想多知道一些,請多包函 
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