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adelies
Elite Member
 
adelie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Cape Crozier
文章: 6,122
說實在,不管怎樣,VanHalen 的說法值得參考!雖然覺得他會很後悔參與這討論。唉~ 可能沒機會從他那邊再挖到一些東西...

說實在,小弟對於把 Buffer 與 FIFO 搞在一起、Jitter 與 C1C2 等義化的方式有很大質疑。

至於 FIFO,takuro 大在上面引用的已經有說,只能說加一個 FIFO 是最基本的硬體工程師常識,要是換做小弟來弄,也是會塞一個在中間。當然可以用 Buffer 的作法來弄,但是,以硬體角度來看,弄一個不大的 FIFO 實在是沒有多大困難度,或者可以說是輕而易舉。

另外,C1C2 的問題,雖然很複雜,但應該有較簡單的趨近法或演算方式,如果說他複雜,那解 MPG 一樣很複雜,壓 MPG 對老舊的電腦也是很複雜,但很早期就有這種專精晶片。對,可能用電腦寫程式去算,不好弄,但是硬體如果這樣不堪,那今天大家通通不用玩,收山回家。

舉例,各位覺得除法很難對吧,但在「整數」運算的作法,卻可以用簡單的移位來近似,除精度當然不足外,其實算起來也蠻快的,不差用浮點操硬體。(再強調,不需要太多精度之下)

電腦可以用數萬個以上的 Gate 去取代軟體的指令,當然,小弟不從事 CD 產業,所以,對其細節與複雜度不知。但是,如果輕忽硬體的解碼或運算能力,認為只有配上頂級 CPU 加上高階語言來算才能夠搞出來,就會掉入另一個盲點。

C1C2 不能等義於 Jitter,Buffer 運作原理不同於 FIFO,可能對軟體寫作看起來沒差 (這裡的人應該都知道小弟對程式一竅不通),不過,以硬體的角度來看,不同就是不同,一個是起因的定義不同,另一個是運作方式不同。

~以上~
舊 2002-12-22, 06:04 PM #13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delies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