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OscarXP
SONY是說"IBM希望能以0.05μm(50奈米)的半導體技術製造這顆晶片,也希望能達到每秒鐘 1 trillion (百萬兆) 次的資料處理速度(以上擷取自巴哈姆特)",這不就是1Thz嗎?不過前面有人說到,它是利用"網路"合作處理才可達到如此的速度哦∼
|
不好意思..糾正一下
"也希望能達到每秒鐘 1 trillion (百萬兆) 次的資料處理速度(以上擷取自巴哈姆特)"這句話並不代表"1Thz"..hz是頻率的單位.
"每秒鐘 1 trillion (百萬兆) 次的資料處理速度"很單純的只是表達這個處理器一秒鐘可以處理1 trillion (百萬兆) 次的運算.該處理器的時脈運作不一定是1Thz
一個簡單的公式套在這邊
1trillion(百萬兆)次的指令運算=CPU時脈/CPI(Cycle Per Instruction)
所以處理器處理每道指令的時間越短.那CPU的時脈就可以低一些以達到1百萬兆次的指令運算
我不太知道遊樂器的硬體資料.純粹就這篇給的資料依計算機結構的知識來回應.
以下純粹個人感想啦!
這種討論主題要說有意義也可以說沒有意義.
為什麼沒有意義?
之前已經有人說過這兩個東西根本沒辦法比.他比喻的很好.不過或許因為只是比喻所以大家感觸有那麼點沒感受到.直接拿這兩個分析.電腦的架構是開放式的,為了大家相容甚至向下相容.它是有很多效能的包袱,很多的overhead.加上電腦本來就是被設計用來處理很多事(幾乎只要有軟體就能作),所以預留了很多彈性.而遊樂器設計的目的很單純.它覺得哪個架構好就可以直接採用,而且採用後它的事情也單純多了.它的 os不需要像電腦那麼複雜.API的效率自然就很高.有寫程式的人應該更容易懂.寫死的東西效能上覺得比動態的快多了.再說到輸出.電腦螢幕的規格比電視好上很多.電腦螢幕上的顯示都比電視細膩的多.不過因為用處不同.電視的色彩,反應就比電腦螢幕好太多了.從頭到腳看電腦和遊樂器兩個設計的出發點根本就不一樣.所以拿兩個比較實在是不太有意義.
為什麼有意義?
雖然這兩個東西地位不同.不過透過這樣的比較.在理性的討論下.大家彼此交換硬體架構上和設計理念上的原因.相信大家都可以學到很多.說學太嚴肅.至少可以了解到原來學的一些軟硬體的設計原理現實中是這樣在應用的.不管如何也是一種知的喜悅.
以上是小弟我的一些拙見.
如果我們能鑑別每個事物專屬的不同處
或許我們的教育就可以正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