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sutl
德國參審制實施到最後,已經變成有任期的常設參審員了,這樣參審員的思考會逐漸法律人化,就失去司法判決貼近一般民意的精神。
參審難度遠高於陪審,參審員可以訊問被告證人,與法官共同認定犯罪事實與法條適用和量刑,難度這麼高的工作如果不長期任職只是偶而為之,那幾乎會被法官牽著走
而英美的陪審團僅負責認定有罪無罪,最後的量刑完全交給法官,這樣又很難符合一般民意的量刑標準。
所以我想的陪審團制是簡單的判決認同制,陪審員只需在旁聆聽過程,在法官下判決時,表示認同或反對即可。(不管認同或反對都解散,以免陪審員為了避免拖時間而認同法官判決)
|
問題是:網路上滴聲量絕大多數都是對法官滴「量刑」有意見呀....
更甚者:這些人之中,不乏主張「陪審制」拒絕「參審制」∼頭痛醫腳....??
故此:即便您主張「判決認同制」(姑且不論否決後如何處理)∼他們也是有意見吧....
引用:
作者sutl
日本很容易看到參審員被法官操弄的情況,或許這才是日本司法界採用短期參審制的主因
日本官僚向來把政客當橡皮圖章來用,我想日本法官也有一樣的想法。
結果就是日本明明有民主選舉,但百姓卻潛意識發現政治不干自己的事,對政治異常冷漠。
|
之前忘了在哪篇文看到說:日本公務員某階段升遷前,須先經民間基層工作考核....
大意似乎說:避免他們成為幹部or主管後∼和民情脫節、不知民間疾苦、致使荒腔走板等....
也因官僚都曾親身體會過基層百姓工作(接受民間考核)∼故此,他們反而更受到民間信任&尊重....

ps:光這點,偶就覺滴值得偶們借鏡&學習∼呆完不論何種公務員(含法官)、政客等∼不乏活在平行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