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ff1073
翻譯見仁見智,我曾別人爭議過Internet稱作網際網路還是互聯網比較
符合其意義,有時常會被更強勢的語言取代,例如智慧被智能取代,很多台灣都用原
英語稱呼的,在中國就一定有中文名詞,像是IoT(物聯網),工業用名詞更多,Tape Out
(流片),回到筆記型電腦,在古早英語不是稱作Notebook而是Laptop膝上型電腦,
有時跟老外交談,對方幾乎用Laptop稱呼,所以在商言商,名詞異議反而不是那麼重
要,也許跟左岸溝通,統一用英文就不會那麼難理解
|
就臺灣在地環境的與人溝通而言,把「某些」對岸中國的詞彙硬要帶進來,就是在製造產生誤會或更繁複溝通的機率。
例:去買個「筆記本」。
到底是只去買一本實體的空白冊子,還是指去買一台筆電?
不就是要多解釋個一兩句。
我也不是逢對岸中國大陸詞彙必反。但多少還是會挑選過,不是照單全收。
有些詞彙真的就是相對不適用臺灣社會,會造成與人溝通上的麻煩事,就不該什麼都給他塞進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