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adelies
Elite Member
 
adelie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Cape Crozier
文章: 6,122
小弟以前不知道,也是以為 PLA 就是救世主,直到朋友告訴我:
(1) 紙杯、紙餐盒 算是 騙人環保 (不才之前以為可以簡單回收成紙類)
(2) PLA 也算 (不才之前以為可以在大自然分解掉)




「可分解餐具」出了實驗室就變「假的」,你還在用小麥碗筷、玉米刀叉嗎?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9293

... (建議如果你真的認為自己是環保尖兵,就應該把全文看完)...

徒有分解的「可能」,沒有分解的「機制」

...節能減碳故事賞報導,要讓聚乳酸分解的堆肥條件其實頗為嚴苛,必須達到相對濕度90%,並處在攝氏58─70度的高溫下,且同時確保該環境屬於氧氣充足的非密閉空間,聚乳酸製品才可自動被微生物完全分解為水、二氧化碳或甲烷。而分解時間依照每個塑膠產品的大小而有所不同,但平均皆需要經過至少47天的時間才能分解完畢。

2008年苦勞網轉載的聯合報報導指出,台灣各縣市的堆肥場,都只收廚餘和行道樹枝葉,未被要求回收聚乳酸製品。多數的聚乳酸產品,最後都進了焚化爐

就算少數進了掩埋場,在層層重壓下,也隔絕了微生物分解所需的陽光、空氣、水,聚乳酸「可分解」的特質很難真正發揮。

徐美秀表示,包括聚乳酸在內,2008年全球的可分解塑料的產能大約是30萬公噸,只占傳統塑膠用量的2%。因為目前使用量還太小,尚未達到特別回收處理的經濟規模,回收來堆肥反而不敷成本,所以各國大多以成本低廉的焚化方式處理。

環保署的統計,台灣每年可分解塑膠的使用量約1500公噸。這些沒有回收標誌的廢棄物,就算不能進入堆肥場,至少也應該跟著一般垃圾一起焚化處理掉。但是因聚乳酸的外觀跟傳統塑膠長得太像,民眾很容易誤丟入塑膠回收區,一旦混入回收系統後,不僅無法分解,還會影響塑膠回收,造成再製的塑膠品質不良,同樣形成「塑膠汙染」...
舊 2018-07-01, 11:21 PM #2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delies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