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jor Member
|
台灣的台語,本來就因為加入其他外來語,而變豐富了。
英語之所以成為國際語言,也是因為英語或美語,會吸收其他語言,長出新的字彙或用法。
以原PO的邏輯來看,台灣有四種台語腔調,應該視為四個不同的語言。
-----------------------------------------------------
北部腔:台灣北部的淡水(滬尾)早期與廈門通商來往密切。沿淡水河開墾、通商的移民,以「廈門音系」為主,帶泉州音系統。北部腔:濁水溪以北,指北部、中部,偏泉,語調較重。
南部腔:中南部(沿海地區除外)是廈門音偏漳州音的混合區,形成目前台灣上優勢的「南部腔」,以台南腔做代表。南部腔:以濁水溪做隔界,濁水溪以南,語調較輕。
海口腔:來自閩南地區泉州或同安一帶的腔調,早前稱呼「泉州腔」。分佈佇台灣西部沿海佮河口的所在。比如:大台北的淡水、林口、萬華、大稻埕、新竹、梧棲(ngō-ce)、沙鹿(sūa-lak)、鹿港、清水、台西、金門、澎湖(白沙鄉除外)…等沿海地區,保留卡正統的「泉州音」。其中以「鹿港腔」上有代表性。所謂:「鹿港人講無相ほ(găng)」(海口腔陰上調變調成中升調)「短短də」,「食魚hə」、「卜去kə」。p.213/360
內埔腔:宜蘭、九份、基隆、桃園一帶保留卡特殊的「漳州音」,其中以宜蘭上有代表性,稱呼做「宜蘭腔」。譬如:食白飯,配滷卵,酸酸軟軟,食甲光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