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77io
這段話就有問題了.
剛當選的法國總統 曾多次提及毛澤東思想.
不要這麼狹隘. 
|
嗯,啥問題?
引用:
作者McCandness
1.…西方人不學儒家,道德文化也沒比較差。
|
但也沒比較好;你要是把東西方用宇宙隔開,兩邊完全可以各自獨立演化,但是兩邊一合起來,八國聯軍來了。
引用:
作者McCandness
而且儒家夾纏太多落後保守封建理念,不太好釐清。簡單講是跟不上時代內容太狹隘,近代西方很多新發現的重要思想都沒包含進去。
|
諸子百家可以與時俱進,東西方可以互相借鑑,社會學不是死的,發展乃是進行式。一句話說死「東方的沒必要學」或「西方的沒必要學」,是古代犬儒作風,不是做學問該有的態度。
引用:
作者McCandness
2.歷史重要,本土和全人類先進部分的歷史又更重要些,我只是不覺得中國史有比日本史或歐洲史重要太多,畢竟我們不學印度史,損失也不大
|
歷史的重點是:演進、連續、真實,近來也有人主張綜觀全局,也就是「全球觀」;換言之,只學某個片段或某個地區,很容易就變成填鴨試卷,搞不清楚在學什麼。
比如上面提到毛澤東主張實踐,這是他研究馬克思恩格斯思想後所提出的想法,這看起來似乎沒問題,口號也響亮,但是他忽略了唯物史觀形成的歷史環境,以致於沒有方法、沒有計畫、沒有風險評估,結果就是 Try n Error:三年饑荒、十年浩劫。
好吧!既然文也革了饑也荒了人也死了,那麼這麼慘痛的歷史要不要學(讓人臉黑的中國近代史)?當然要!在這麼大範圍裡這麼大規模的實驗,全世界只有這裡有,全世界的社會學者沒有人不重視的,雖然是「別國的歷史」,但確實好好給人類上了一課。
至於印度史,在宗教學上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不過在台灣除了基督書院外,好像沒人研究?
引用:
作者McCandness
好吧,就算不行,那你也推薦個什麼行的我來瞧瞧,中國的也行
|
俺推薦《論語》,要整部的,不是帝王學裡面的那半部。
引用:
作者McCandness
3.反正你講的沒錯,我就懶得研究,我好像只具備找碴的嗜好
|
等您的小孩也滿嘴拼音文注音文,連基本陳述句都會出毛病時,您會跟俺一樣卯起近來研究。
(崽子他媽:你個小混帳,長大想當記者嗎?)
引用:
作者roma
語言單調化我覺得是好事,每次GOOGLE用中文只會找出一堆垃圾和不相關的東西,每次都要用英文,一件事對應一個詞再正確也不過,西方講求的是精確,東方整天在模糊焦點成天幻想
|
程式語言是最單調的語言,當一個人講話像程式語言一樣時,我們不會誇他精確,只會說他怪胎、Freak、有毛病。
語言發展到極致,就產生文學;你不需要文學的話,那講程式語言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