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orea2004
不能這麼說
社會住宅很多國家都有在做。
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下,即使勞工薪資跟的上房價。
但不可能100%的人都買的起房子。
話說回來,華人只要愛炒地皮。然後大家還是
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拼死拼活都要買房子。
政府又不敢動真格打房價。台灣的房價真的
很難有合理的一天。
|
解決的方式很簡單, 房價歸房價, 不管是要買來住還是買來炒, 有多少本事做多少
買賣市場基本上不可能去打下來, 傷害太大 甚至會懲罰到本來就是買來住的人
而租屋市場歸租屋市場,
不要讓買房子的人買來租給別人為預設, 炒房有很多成分是抱著就算賣不掉, 也可以租給別人, 拖著拖著等下一波房市大利多來脫手賺價差
如此 房屋的意義只是一種存貨 用來買賣的, 而不是居住為優先
有土斯有財, 這是文化 很難根除
那就做個市場切割, 要屯貨的去屯, 要租的可以跟政府租
談到公宅, 北市的聯開宅資格限制很奇怪, 為了保障他人權益只能續租一次,
意思也就是不管房客表現好不好, 時間到了就是會趕你
我是覺得這就不太可能搞得好, 因為買房子就是圖安定的感覺
要公宅能起到替代購買的方式, 就不能這樣搞
政府要保障他人獲得公宅的照顧就應該提高供給量, 而不是然後大家輪流住幾年
這是呼巄人民的說法
說蓋不出來也頗好笑的, 之前每年國有財產局把國有土地賣財團都有地
蓋公宅都說沒有地.....
土地賣財團後, 錢變成政府的, 後續....工程回扣啦 幫公務員加薪啦 重大工程弊案啦 軍火油水啦 以各種方式瓜分公有財
國有土地本意是公家的 公有地, 結果最後的去向都不是照顧到每個人
最後是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