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XElem
Major Member
 
XElem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4
您的住址: 蓋幫~龍發堂~狐塚
文章: 129
引用:
作者人生開始
把投票行為當成民"主" 把選一個比較不爛的誤認為是公民"覺醒"
這背後難道沒有順從父權 依賴大政府的心態作祟?
仔細深思 這個社會真正需要政府公權力才能作的事情 其實很少
難道不該去政府化 由公民來主導社會的各項發展 政府退居到一個輔助性的角色?

從這個角度來看 投票行為難道不是這個社會的集體怠惰 把自己該作的事情/權柄丟給別人
賦予奴僕管領我們的正當性 然後奢望這些人在這段期間內不要腐化?

我是老闆 我覺得三個team或更少就可以搞定的東西
我手下的夥計硬是請了六個team的人力要我圈選買單
我還要為了這六個team的人都是我比較有好感的而感到大權在握 沾沾自喜?
尾巴搖狗了 狗卻覺得在搖才能凸顯自己是尾巴的主人

自由??∼關於你被奴役的故事....
[YOUTUBE]AyK6O1lEPZ0[/YOUTUBE]

圈養最高明滴手段:並非剝奪畜牲自由,而是讓他們以為擁有自由....


引用:
作者拎北老師
投不投票是個人自由意志的選擇.這句話是沒錯.
不過,講句不客氣的,當政治上的管理者,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情的時候,有投票給此人的人,他可以幹譙,為什麼我投給你,你卻做不好;沒投票給此人但投給別人的人,他也可以幹譙,你看吧,早就道你爛,為什麼一堆人要選你.

但是,完全沒投票的人,他完全沒有權力可以幹譙說政治上的管理者如何如何,他們也沒資格和立場抱怨政治如何如何,因為他們跟本邊連都沾不上,因為他們莫不關心,任人宰割。

就跟一個班上的人,投票要去哪裡玩一樣,假設投出來的要六福村玩,也成行了,但是如果真的很難玩,沒投票的人,是沒資格幹譙的,這個比喻,各位瞭嗎?

個人倒是覺得,台灣這個政治參與度高的地方,倒可以考慮在選舉制度上加上"負票"的設計。
就是給覺得一堆爛蘋果不想去投票的人另一個選項

正票用紅色戳記,負票用藍色戳記,一張票只能蓋一個顏色的戳記,只能蓋一個人.

上餐館時:
若菜單上只有『屎or尿or蛆....』∼您還會主張一定要擇一來吃∼吃過才有抱怨滴權利嗎??
別再逼自己挑一個比較不爛滴來吃了,唯有從根本徹底拒絕&抵制∼他們才會端出人吃滴菜單....ok

或許:要一開始全國抵制粉難,但若偶們百姓可從區域做起....
一旦該區域沒人當選,就會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大∼進而成為將來滴『抵制最佳典範』

重申:抵制(拒投or廢票)=否決 ∼偶們百姓沒那麼犯賤∼別讓偶們百姓自己滴權利睡著了
其實:
此一概念並非偶所創,早在約30年前呆完就有此一主張了(奈何該黨獲得政權後,就裝傻....
最後:
認同您類似『負票』概念:若呆完選舉有『以上皆非』選項∼偶一定去投票....

參考:43....
PS:尤其推『「否決權」的「以上皆非」制』∼更可幫納稅人看緊荷包....

■ 二黨對決.夾殺獨立參選人的反民主選制-相對多數決投票制的大問題

◎不支持者比支持者還多,卻依然當選


  台灣的總統選舉採取相對多數制(同額競選時要得票20%),這對於所謂民主政治的真諦在於「多數執政」的說法卻成為一種反諷。因為沒有獲得過半數選票的總統,表示「不支持」 他的選民比支持他的人還要多!

  根據學者研究指出,全球有二十國採行相對多數決制,而有四十九個國家使用兩輪絕對多數決制。現在台灣藍綠陣營沸沸揚揚為「制憲」、「修憲」爭論不休,也都把民主、民意掛在嘴邊,但是針對總統選舉該採絕對多數制?還是繼續維持相對多數制?卻未有理性的討論,人民被選舉的激情誤導了注意力:藍綠故意忽略在選制背後的真民主或假民主問題。

◎相對多數決的單輪投票決造成「棄保效應」、不利第三黨以及獨立候選人

  由於採取相對多數決,而且只有一輪投票,所以大部份人會將票集中在比較有可能『當選』的人身上,「因為這樣我的票才不會浪費!」

  這樣的選舉制度造成:即便是優秀或是具有理想性的第三黨或獨立候選人,都會被迫提早出局,在選前演成二黨對決的局面。英國、美國是最具代表性的惡例。

  『相對多數決』造成二黨表面上都號稱要爭取『中間選民』,事實上都向『金權政治』靠攏,政策主張也漸漸大同小異,而選民則因此越來越冷漠、不投票。但是結果是,雖然低投票率和低得票數顯示出當選人的不具代表性,卻無法阻止他們當選。

◎沒有改變選制,第三組候選人將成碎夢-二輪投票制和選擇投票制是另一種想像

  以法國為例的二輪制,至少在第一輪投票中,選民可以表達出他對各個候選人的好惡;到第二輪,再進行所謂的「棄保」或是「堵爛」(淘汰掉最不好的)。如此一來,至少會有「多黨結盟」的政治生態空間,而不只坐視二黨壟斷。

  甚至於在愛爾蘭,採取所謂「選擇投票制」(Alternative Vote),讓選民的喜好順序可以標示出來,經過第一輪計票之後篩選掉最後一名,再將其票數轉為個別該選民的第二喜好順位候選人。選民的意志可以被清楚地標示出順序,而不必被迫選一個「一定會(要)上,但是不是最理想的候選人」。只要符合選舉資格的人都可以爭取選票,不會在一次性投票中被放棄。

  這樣的選舉制度對於獨立候選人也才會有機會。否則在台灣現行的相對多數決制度下,冒然推出候選人,不但當選機會渺茫,甚至可能因為開不出應有實力的選票數(例如韓國),反過頭來挫傷運動或造成組織實力的危機,反而是不利的!

◎還有對現有候選人進行「否決權」的「以上皆非」制

  除了從很久以前的俄羅斯、到現在美國內華達州已經實行的之外,還有許多國家和地方也都在推動「以上皆非」投票制運動,清楚主張人民對惡質候選人有「否決權」。
用「以上皆非」票來抵制與抗議爛蘋果,讓比爛的候選人不見得可以躺著競選而當選。也讓選民對候選人(政治)的挑剔或監督效果可以提高標準,而不是只能被迫「含淚」投票!


*參考資料 1999 王業立 總統選舉制度變革的可能效應與影響
__________________

至理名言:『因為自卑∼故而自大』
同理可推:無智→傲慢;無仁→朋黨;無勇→殘暴;無德→虛偽;無恥→炫耀;....
證明:當偶推論出以上這些關聯時,就代表偶是『全無是處∼嘴炮無敵』....
r2
舊 2014-12-01, 04:11 PM #20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XElem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