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原來是被老美吃中國菜拉肚子,才背上污名∼
2014年08月28日17:04
味精(MSG)一直被當作是不健康的食品添加劑,特別在國外,更被大多數人認為吃了會對身體有害。但美國化學學會證實,其實很多沒有經過加工的天然食材,都含有味精的成份,甚至人體都會製造大量的「味精」,因此味精並不是像外界所說真的「碰不得」,並製作一條短片希望還味精「清白」。
許多人認為味精有毒,更有謠言說吃多了會致癌,長期食用會讓人疲倦和頭痛,但該學會近日公布一支逾3分鐘的短片,詳細介紹味精的由來。短片中指出,味精其實是谷氨酸(Glutamic acid)的鈉鹽,很多含有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如肉類和牛奶都含有谷氨酸,甚至人體自己都會製造,加上人體不會區分人造和天然的谷氨酸,因此味精並不會影響健康。
那為何味精會被蒙上污名?學會指出,1960年代末期,有科學家吃了中國菜後,感到四肢麻痺、無力和心悸,便一口咬定是味精作怪,更在1968年的專業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撰文「唱衰」味精,才會讓味精給人不健康的感覺。不過,後世的科學家經幾十年研究後,發現味精只對極少數人有影響,大部份人都不會身體不適,因此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和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將味精列為安全食品。(於慶中/綜合外電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