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Earstorm-2
兩位達人, 主題已經不是投資風險有賺有賠, 而是土地居住正義了.
你們可以鼓催別人幫你們接手是一回事, 但民生是一回事, 別混為一談.
|
我覺得"xx正義"之類的話語有點可怕, 因為常被拿來誤用, 變成非常不健康的反競爭.
但你提到民生是沒錯. 房子是用來居住的, 並非用來生產, 所以其本質的確應是民生消耗品. 雖然可以用很久, 但也需要折舊維修. "正常狀況"一個商品再怎麼熱門, 價值也不可能永遠上漲, 除非政府干擾供需機制, 或直接影響價格.
如果回歸經濟上投資的本質, 買房子居住顯然是消費行為, 而非投資. 但因為各國政府長期支撐房地產價格(其實沒人在認真壓制啦, 開玩笑, 政府就是最大地主耶), 一個正常想賺錢的人就算明知道買房子沒有經濟效益, 但還是不得不考慮追其金融效益. 如果你有巴菲特的投資生意技能當然就可以無視, 但一個普通鄉民能怎麼辦呢? 既然有政府幫手, 買賣房地產是很自然的選擇.
問題是集體來看, 如果一個經濟體裡每個人都在消費, 卻以為自己是在投資, 那經濟當然好不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