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的美國市長∼一輩子都是窮人的市長
PS:
請就『文化|社會|民情|....』等討論∼勿犯版規....甘溫啦....
引用:
【大紀元11月30日訊】(希望之聲文化頻道《網上妙文》節目)
眾所周知,在中國當市長忒牛,是吃香的喝辣的,可以為所欲為、八面威風。
可是不知道當美國的市長是啥滋味,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路平:藍述,這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藍述:路平,這話不假。
路平:有些人是就想當官兒。
藍述:如今這社會,當了官兒是有吃、有喝還有三陪,你說,這誰他不願意當官兒呢!
路平:那你這說的是在中國當官兒。在外國當官兒可就不一定是這麼回事兒了。
藍述:喔!在外國當官兒,他又有什麼不同呢?
路平:比如說吧,這市長他是不是官兒?
藍述:市長?那當然了,那還是一個不小的官兒!
路平:那你知道在美國當市長,是怎麼當的呢?
藍述:在美國當市長和中國當市長,他不一樣的地方在哪兒呢?
路平:在《動向》雜誌第十期上有一篇文章。叫做「不可思議的美國市長」。他的作者是程凱。
藍述:那意思是在美國的市長和咱中國的還不大一樣。
路平:文章說,我從小就知道在中國當市長是怎麼回事,我同學的父親就是我長大的那座城市的市長。
藍述:有一位市長的孩子是自己的同學。
路平:他威風八面、頤指氣使,在城中沒有他不能花的錢,沒有他不能做的事。
不過我從來未覺得他有什麼不妥,想必天下的市長都本該如此。
藍述:那是啊!市長、市長那是一市之長,他當然應該是這城市裡最威風的人。
路平:文章說,到了美國,我看到和聽到許多有關美國市長的故事,徹底顛覆了我頭腦中關於市長的概念。
藍述:看來美國的市長還確實有所不同。
路平:文章首先講了這麼一個有意思的故事。他的題目是「一輩子都是窮人的市長」。
藍述:一輩子都受窮的市長,這可得好好聽聽。
路平:文章說,1990年初,我住在洛杉磯地區一座不大不小的城市,
我租住的房子馬路對面是一座極為普通、略顯陳舊的平房,裡面住著一位老人。
房前停著一輛老式福特汽車。特別的是老人家門前掛著一塊一尺見方的牌匾,
上面寫著:某某先生某年至某年曾出任本市市長。
藍述:鬧了半天,這位老人原來當過這個市的市長。
路平:老人的鄰居告訴我,按照美國標準,老人一輩子都是窮人。
當市長時沒有工資,每月只領600元車馬費,如今靠政府的養老金生活,
他一生的財富是門口那塊讓人肅然起敬的牌匾。
藍述:就是那一塊說他曾經當過市長的牌匾,你瞧瞧這個市長當的!當市長的時候沒有工資,
這卸任了市長之後,結果是靠社會保險過日子,這美國市長當的絕對是實打實的兩袖清風。
如果這是在咱中國當過市長,我想這排場就大大的不一樣了吧!
路平:那是啊!這裡有個順口溜是這麼說的,說這市長啊,
是家裡有個包養的;車裡有個犯賤的;辦公室有個好看的;出差有個撒嬌的;遊園有個撓癢的;
看戲有個壓腿的;洗浴有個搓背的;開會有個記錄的;講話有個遞條的;彙報有個獻媚的;
接待有個陪睡的;談判有個公關的;吃席有個撿菜的;乾杯有個代醉的;幽會有個把風的;
出事還有個頂槓的;遠方有個思念的;海外還有個沒離的。
藍述:好嘛,瞧瞧咱們中國這市長當的!看來給共產黨當官兒,這好事就是不老少啊!
路平:文章說,不久,我搬到洛杉磯地區另一座小城居住,
我租住的馬路對面又是一座極為普通、略顯陳舊,比一般居民僅大一點兒的平房,走進一看,
門口寫著: 「市政府」的字樣。我不敢相信,市政府的一位鄰居對我說,
你沒有看錯,就是市政府,我們這一座小城有這麼大一間市政府足夠了。
藍述:這問題的關鍵就在這兒,在美國這政府的規模有多大,他得市民說了算,得納稅人說了算。
就說你剛才所說的這個市政府,它的規模不過就和我們中國的一個鄉鎮公所那麼大,
可是這市民說了這市府的規模這麼大就夠了。這市府它就只能這麼大。
路平:文章說,後來我對美國了解多了一些,才知道對美國城市的市民來講,市政府算不上城市中最神聖的上層建築。
最早乘「五月花號」登上美洲大陸的那批移民和接著陸續登陸的早期移民,一上岸,
做的第一件事是建教堂,第二件事是建學校。然後是請人當警察維持秩序,設立法 庭審判案件,修建醫院為居民看病。
幾乎是到了最後才是劃分州線,建立城市,成立政府,選舉市長,同時選舉制約市長的議員。
因此政府沒有教區和學區來的神聖,當市長往往不及教區主教和學區主席地位崇高。
藍述:喔!看來在美國人的眼裡,信仰、教育和法治比這個市政府的政府職能要重要得多了。
路平:文章還提到了,美國各地形形色色的市長。文章說,幾年前我定居舊金山灣區,
這裡是舉世聞名的美國高科技產業區矽谷所在地,是個富裕地區。
區內各城市的政府辦公樓都稍微像樣,但是市長卻依然寒酸。
舊金山灣區約有30、40座大大小小的城市,信相只有舊金山市、聖荷西市、奧克蘭市,
幾座在國際上算得上知名的大城市,市長為專職,領取一份工資,
其他基本上都是兼職。或者由城市議會的議員輪流擔任,而這些議員也都是兼職的。
有一座城市的華裔市長,任期內政績斐然,但他只領每月800元車馬費,連國家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都未達到,
他本身不是這個城市政府的雇員,不能與市政府雇員一樣,領一份工資,享有醫療保險等福利。
他個人和家庭的開銷全靠他自己開辦的一家公司賺的錢,他每星期一半的時間到市政府處理市政;
一半的時間回公司當老闆。因為他當市長,他的公司不能在他主政的城市有任何經營活動。
市長一般是城市中德高望重的人士,有的也不盡然,有一座城市選了一位中學生當市長。
中學生市長白天上學,放學後去市政府處理市政,一切是井井有條。
藍述:看來根本用不著花那麼多的錢,養那麼多的官兒。有那麼一個小小的政府能辦事兒,也就行了。
路平:文章說,美國的市長「權力」到底有多大呢?看看美國總統「權力」有多大?就知道了。
有人說,美國總統是世界上最有權勢的總統,完全說反了,美國總統其 實是世界上最沒有權勢的總統。
他想花一筆錢、辦一件事,都得經過國會同意。他想懲治某個人都得經法院的判決。
美國總統如此,市長就更不用講了。
「公僕」一詞用在美國的市長身上最是恰當不過的,美國市長的基本職責,就是在徵得議會的批准下,
維持治安發展教育、衛生、醫療、救濟窮人、修橋補路等等,僅此而已。
大至紐約這樣的世界首都;小至2、3千人的蕞爾小鎮,市長的職責大都如此。
藍述:這說到底,在美國納稅人的眼裡,老百姓的利益,他得自己掌握在手裡,用不著別人來三個代表、四個堅持的。
找個總統也好、選個市長也罷,那不過是來護院兒,是來打工的,最終的權力在選民手裡,在納稅人的手裡。
路平:美國人,一、崇拜上帝,二、崇拜知識、三、崇拜自由民主;卻不崇拜權力;
美國人知道一旦給總統、州長、市長的權力過大,卻不加制約,他們一定變成壞人,
他們一定幹壞事,最後一定成為國家的破壞者,成為人民的敵人。
所以永遠讓政府只是服務的機構,而不是權力的機構;永遠讓政府守法,只當公僕,而防止公僕成為主人,
是美國先賢設計政府框架時確立的基本原則,立國二百多年來,從未改變。
這次的《網文選評》節目就播送到這裡。我是路平。我是藍述。咱們下次節目再見。
(據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臺《網上妙文》節目錄音整理)(http://www.dajiyuan.com)
11/30/2007 1:43:11 PM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7/11/30/n191907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