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搭火車回台南 因為買不到鐵路便當,又因拒買統一與萊爾富的冷藏便當,所以晚上是一路餓肚子回來的。
下車後沒直接回家,先衝去吃盤鱔魚意麵再說。
一到門口看到炒鱔魚的不是老師傅,而是他帶了好幾年的徒弟掌廚,我瞬間食慾大減...
但肚子餓東西還是要吃,所以還是點了鱔魚意麵(NT80)和麻油腰子湯(NT200)
他在炒的過程中,我站在前面一直盯著看,心裡在想著...
躲了好幾年,總該多給你捧個幾次場...
印象中幾年前吃他炒的鱔魚意麵...那根本是場悲劇............
但今晚店裡,除了我之外,只有一桌客人,所以我大概心裡也有數了。
一端來就先喝好幾口麻油腰子湯...嗯....湯頭是可以幹掉其他家的二軍了,但還是沒像老師傅煮的那樣...沒有濃烈的麻油香從口中爆出的感覺。
再吃一口腰子...口感雖脆,但不會Q,反而覺得過熟老掉了...失敗。
意麵吃下去,高麗菜口感讓我覺得很舒服,甜甜的勾芡也不差,炒過的鱔魚表面咖啡色帶點酒紅色,鱔魚該有的脆脆的口感也不差.....
已經可以幹掉小弟之前曾經推薦過的台北萬華某鱔魚意麵店了,但還是有一種說不出的不滿足感.........好像就是哪裡不對.....
我認真地想了一下...
我想起台南某家老牌担仔麵交棒傳承時發生的故事:
老師傅把手藝交給媳婦後,有一天媳婦在攤前煮麵,看到一個老伯一直坐在最外面的餐桌椅晃腳等待。
過了好久,媳婦問他是不是要吃麵?老伯回答是...之後才問媳婦:恁老爸何時要出來煮?(意思是我不要吃妳煮的,我要吃老師傅煮的。)
這種不說出口的等待,是因為老台南人對口味有堅持;也是考驗台南眾家小吃傳承徒弟們的必經的修煉。
我覺得要做出可以撐得起招牌的好料理,需要很長時間下功夫去磨練...因為台南的老饕隨隨便便都吃了幾十年,大腦是騙不了人的。(我就吃了20幾年....)
希望這些徒弟們不因假日很多觀光客來就欣喜,平日晚上煮給少少的本地客人吃,才是真正的考試。
媳婦總會熬成婆,徒弟也總有一天會出師。
希望這些徒弟們加油,「台南小吃」這塊招牌十幾年後還要靠你們來扛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