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10月21日
為還給機車族路權,北市擬劃設慢車道。交通局表示已在全市四十七處路段試辦並劃慢車道分隔線,供機車族與自行車族使用;試辦期先宣導,汽車若行駛慢車道暫不開罰,未來全市二十四條主幹道都要設置慢車道。
民眾與學者批,恐讓市區塞車更嚴重。
北市交通局長林志盈昨說,龐大的機車族也需要路權,但北市道路空間有限,多數機車都是在道路外側與汽車共同行駛,考慮行車安全與汽機車分流,最近規劃機車較多的路段將增設慢車道。
速限降為30公里
交工處長陳學台說,現已在四十七條路段設置慢車道,包括建國南路一段、行善路、民權東路六段等,另有九處路段擬規劃增設慢車道,如松隆路、忠孝東路四段二百二十三巷等,部分慢車道因配合自行車人車共道,慢車道速限將從一般道路四十公里降至三十公里。
林志盈說,若試辦狀況良好,未來將在二十四條主要幹道設置慢車道,且汽車除了發動、準備轉彎、準備停車、臨時停車外,不得行駛慢車道,否則可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罰六百至一千八百元,試辦期間暫不開罰,先宣導。
機車族盼能落實
機車族鄭先生說,尖峰時段外側車道常被汽車佔用,逼得機車無處可騎,只好穿梭車陣,很危險,劃慢車道還給機車路權當然好,
但若不強力執法,慢車道恐等於白劃。
開車族李先生說,汽車右轉車流和機車直行車流恐在路口大打結,交通局是嫌路太寬嗎?就怕不只快車道塞,連慢車道也塞成一團。
學者:取締困難
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教授黃台生反對說,此舉恐讓都市塞車更嚴重,
快、慢車道速限如何區分很難界定,取締上有困難,市府不如將八米以下巷道速限全面降為三十公里,把巷道還給行人及單車較實際。台大土木系交通工程組教授張學孔贊成說,讓汽機車分流,降低肇事率並提升安全,但也憂心塞車,交通單位要有因應。
北市新增慢車道資訊
◎措施:試辦道路增設慢車道
◎數量:今年已劃設47條路段,未來24條主要幹道都要設置
◎方式:在快車道外側邊緣,劃設白色實線、線寬10公分的慢車道分隔線
◎功能:區隔快車道與慢車道,給予機車行駛空間,部分慢車道因配合有自行車「人車共道」路段,速限從40公里降至30公里
◎規範:汽車除了起駛、準備轉彎、準備停車、臨時停車外,不得行駛慢車道,否則依法可罰600~1800元
◎問題:上下班時恐因汽車右轉、機車直行,慢車道打結
資料來源:台北市交通局
--------------------------------------------
這便是問題...
1. 現有快、慢車道分隔線很難區分 (交通部已經回函機車黨這邊會檢討該標線問題)
2. 現有絕大部分縣市都是沒劃慢車道,多半僅劃混合車道
3. 開車族反彈 (自私! 內側可以劃禁行機車,外側就不允許劃慢車道或禁行汽車)
4. 劃設之後,汽車侵佔路權如何舉發 (可以辯解是準備轉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