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LittleJohn
*停權中*
 
LittleJoh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1
文章: 284
IBM、HP這些廠商對於Server的設計製造檢驗做得很好,連帶這些經驗也會複製到PC、NB。
很多低階Server和高階PC使用的主機板都是極相似的設計甚至是同一個板子,只利用Bios關閉、啟動他需要的功能。
對於知道IBM ThinkPad T系列、R系列共用零件的人就知道我在講什麼!
共用的配件越多,相對的原廠下單、庫存料件管理也更有效率。

有的原廠一次訂購一百萬台螢幕賣到全世界(估計賣一年,下一年就推其他型號的產品)但是他實際訂購的數量可能是一百零一萬台,
多出來的一萬台當作維修品提供拆件或換新品,萬一過了預估的保固期還有最後才賣出的螢幕還在保固期壞掉就提供其他新規格螢幕替換給消費者。

這是因為代工商沒辦法在數年之後還提供好幾年前訂購的零組件給原廠,數量少不划算甚至新制程產線也沒辦法製造舊製程產品。
所以原廠必須根據過往的銷售、維修數據訂定維修庫存制度,連Intel 在舊CPU停產之前也會通知Server、PC、NB廠商依照當時訂購的數量決定產線最後一批CPU、Chip訂單該下多少。

台灣的Server、PC、NB自有品牌過往銷售的量不夠大,很難達成外商品牌的量,量無法提升就不能在後續維修保固省錢,錢省不了等於成本上升。
成本上升就難以投注心力在初期研發、後續改良。如今Acer 稍微衝出一定的量,他才能回頭去挹注研發的投資。

許多台商無論代工商、品牌商的主管老闆也是來自於美國頂尖學校,甚至比很多外商CEO的學歷還要好,你真的認為他們不知道這些關鍵因素嗎?
其實他們也知道但是你做的東西沒有量,成本就會卡在瓶頸降不下來。

此外像IBM、HP的Server賣到全世界,他建立亞洲、歐洲、北美、南美的庫存倉,就算台灣的舊Server沒零件,
一週之內他可以到各洲倉庫調貨,原因就在於出貨量大,說不定五到八年後舊Server壞了,只要客戶願意付錢,他們還是可以找到零件更換。
量賣得少的台商如果要跟他們做到同樣水平,倉儲成本會高很多,相對也侵蝕了當初銷售的利潤。

很多台商的確短視近利,但是還有許多台商克服不了的障礙是台灣消費者看不到的!
舊 2010-08-12, 02:13 AM #2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ittleJohn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