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wer Member | 
				  
 
	引用: 
	
		| 作者Computer Cowboy 更正一點, 香港是有開放last mile,競爭業者不都是重鋪線路的, 可以租用對手的線路, 只是重鋪線路有個好處就是不用受制於人, 就像原本的香港電訊大白象「PCCW」(等於臺灣的中華電信)很多地點還在使用6M或8M的ADSL電話線上網時(比較接近市中心和較新建的大廈可能可以使用到它的30M上網), 它的競爭對手已經在使用100M甚至近來的1000M上網了。
 補充一點題外話, 正因為寬頻還要講究它的線路頻寬, 需要自己鋪設線路, 而電話的使用不用這麼講究, 所以近年來PCCW已經在大量流失它的普通固網電話用戶, 有些競爭對手的固網電話的月費已經低至NT$120, 簽兩年合約還送超商禮券或家庭電器。
 |  
感謝 Computer Cowboy 提供的訊息,我的印象看來的確是錯的     
看看香港再看看臺灣三大民營業者       
	引用: 
	
		| 作者cmwang 不過其它業者現在的處境說是疚由自取也不為過,當初要開放新固網成立時,本來就有打算把CHT的last mile部份(在此專指由機房到user端的管道/人手孔和管道內既有的銅纜 )切出來成立國有的銅纜局,由新舊業者共同分攤營運,不過在只有dial up和ISDN的年代,新業者滿腦子想的是怎麼拿FTTx去撈$$,哪肯去分攤這個"屎缺",於是CHT就半推半就的接收了last mile這個"屎缺",沒想到新業者的FTTx生不出來(他們壓根沒想到FTTx還是要有管道才生的出來,而馬路上的相關工程正是最花$$的部份---- 而且也是最難搞的部份,有時不見得願意花錢就能擺平 ),偏偏此時出現了一種叫xDSL的東東讓垃圾變黃金,新業者又不願以當時滿手的銀彈放手一搏(乾脆痛一次,至少把FTTx的樣子做出來 ),後果就是過了n年那些業者(包括一部份不知來龍去脈的user )還是每隔一陣子就會拿last mile這個既成事實出來炒冷飯,老實說根本是這些"新"業者在為自己當年的短視付出代價而已  .... |  
歡迎鵝大一起來討論,不過可能換個行會比較好看懂   
其實相關的議題討論的多了,資料也找的多了之後。 
開始很陰謀論的覺得,三大民營業者打從開始就不想建設    。 
只是藉固網這個名字集資,做些穩賺不賠的行動電話及國際電話的業務。 
剩下的錢愛幹嘛就幹嘛。 
沒事就嘴炮 Last Mile 議題,不花錢又可以拖延時間多好。
 
所以當然不要銅纜,人家志在集資不在建設維護咩。 
M管道都鋪好了,一樣也不甩,本來就沒真心想做建設咩。
 
	引用: 
	
		| 作者blair 日本的環境跟台灣很像, 
早期就是一個國營的NTT 
後來才改成民營等等等... 
但是日本的寬頻網路發展, 
NTT卻是從頭被民營業者一路打到尾
 
當年日本的ADSL業者一狀告上國會,說NTT不公平競爭, 
講的內容是:NTT用許多手法阻止業者鋪線 
看清楚,日本的業者訴求的是要鋪線 
人家可是腳踏實地的自己在鋪線的 
台灣的民營固網業者在做啥?鋪線?   |  
臺灣的業者在忙著****, 
打大甲比打美濃便宜喔,小籠包上海也有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