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小建
*停權中*
 
小建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y 2000
文章: 7,451
Post

打破偏見--揭露機車遠比公車捷運環保的真相(下)


再往下深入,捷運公車雙向轉乘率約36%。至少3成交通需捷運加公車還未必能到達目的地。根據環品會之前公佈的數據,搭公車一公里會排碳0.08公斤,跟捷運幾乎一樣。為確定其數據可靠,有關台北市聯營公車營運效率可自台北市交通局網站下載,97年共耗柴油1.14 億公升,載客6.53億人次,平均每人次耗柴油0.174公升,按照柴油每公升排碳2.7公斤算,北市公車平均每人次排碳0.47公斤,但因目前公車票價為分段計算,人均搭乘公里數未知,但按照一般情況,公車人均搭乘公里應較捷運為短,若以0.47除以0.08為5.88公里,應屬可信。

捷運和公車皆比機車污染嚴重,加上效率低落,咫尺之地,常需轉搭公車捷運加走路,不但繞路浪費能源,等車轉車走路浪費時間,最後更可能還要搭計程車才能到達目的地,既沒效率又不環保。若公車捷運為必要之惡,無法避免,也不應自己冠上環保節能的光環,反把機車拿來當墊背的踩。

然而光從營運造成的環境成本分析,尚無法概括捷運九牛污染之一毛,台北捷運造價一公里四,五十億元,平均開挖深度30公尺,相當於挑高三米之10層樓高,比挖�**棜n深好幾倍,造成大量地下水流失,又沒有回注水於地下層,台北地區地層下陷幾達亡國滅種的地步,日前政府宣示不再建造地下化高運量捷運,地層下陷就是其中重要原因,而建造期間的碳排和廢棄物污染,更是天文數字,無法估算。

捷運其實是一百多年前的落伍技術,原本簡單的軌道運輸,放上蒸汽機就是火車,跑快一點就是高鐵,台鐵經營的叫電聯車,馬特拉、龐巴迪做的就叫捷運,台灣失業人口居高不下,拿台鐵的電聯車當捷運,既不會當在半空中,也不會被外國廠商當凱子削,還可增加就業人口。文湖線土木綁機電,機電居然占了55%,大幅墊高興建成本,問題一堆,完全不合理也沒必要。

捷運之所以被神化,就是在寸土寸金的市區精華創造了很多新的空間。這些用黃金打造的寬廣空間加上宜人的空調,就是捷運另人讚嘆的本質。捷運平均速度每小時35公里,相當於百米10.3秒,比人類短跑選手還慢,那裡有什麼神奇,若將這些捷運軌道改以公車營運,也一樣可以達到快速運輸的功能,國外就有所謂BRT(Bus Rapid Transportation) 就是把公車專用道高架或地下化,不用等紅燈,拉長站距,自然節省時間,如此而已。

政府長時間盡其所能汙衊機車,卻又推廣腳踏車,而電動腳踏車和電動機車又有何不同?為何機車停車就是外部成本轉嫁社會,腳踏車是可以摺起來收到口袋嗎?路邊為腳踏車設的不鏽鋼架,不是須要更多社會成本嗎?每次道路有人騎腳踏車大家就得跟在後面磨。交通阻塞的癥結在道路面積不足,腳踏車雖然體積小,但徒然增加數倍道路使用時間,只會造成交通更加擁擠,怎麼可能拿來通勤呢?若真日後腳踏車增多,則安全帽,置物箱,前後車燈煞車燈,避震器,動力也必不可少,那不就是機車嗎?政府雖然專長是空轉,也不用拿民怨第一名的交通通勤來開玩笑。

現在機車5期標準已非常環保,而電動機車,氫氣機車也已實用化,機車污染只會越來越少,等到機車沒污染,政府打算如同推廣腳踏車一樣推廣機車嗎?機車的行照不就是機器腳踏車嗎?而捷運隨著網狀線增加,總乘坐人口雖然會增加,但分散人潮後勢必無法保持幹線的高承載率,這是公車捷運的兩難,天生的限制。更有可能會淪於炒房地產的工具,這在很多國家皆有例可循,目前台灣各地三捷六軌全台瘋捷運,又是一個政府代頭的標準蛋塔鬧劇。

大陸廣州東莞禁摩後,汽車銷售大增40%,21%騎機車者考慮買汽車。台北市交通局長羅孝賢其『台北縣機車禁止進入台北市』的心願已經在很多大陸城市實現了,台灣同胞去大陸當觀光客覺得市容好棒好整齊,又那知其中上班通勤人口的苦難。而諸多禁摩副作用一一浮現,可笑的是中共也禁電動腳踏車,可是禁不住反彈又開放了。

機車不但比汽車節能許多,更比公車捷運環保有效率,政府若願意如同推廣腳踏車般推廣機車,則機車兼具大眾運輸及私人運輸的優點可充分發揮,既節制了個人資源的使用,又滿足最佳化個人交通需求,是最理想的通勤運輸方式。
 
舊 2010-05-22, 11:43 A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小建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