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ProtoZohar
AMD原本就和intel一起搞市售的,原本是幫intel代工的廠商之一
後來是因為intel不再外包全部自己來,AMD才開始走自己的路
後來吸收了一些IBM、Alpha、Sun等員工和工程師之後,才在K8辦到讓x86進軍HPC市場的偉業 
|
1:I社從頭到尾都沒找別人代工過X86,是IBM PC時代IBM不想吃single source的虧,強迫I社要授權其它廠商生產X86 CPU,所以8088/8086/80286/80386以至於到80486時代才可以看到百家爭鳴的X86(鵝還有印象的除了A社以外至少還有Fujitsu/Harris/Siemens這幾家

)....
2:A社在486時期授權條件就和I社談不攏了,被迫用clean room方式搞了A社自己的486級的core出來,這也是後來有破100MHz門檻的486級CPU可玩的由來

...
3:約略相當於I社Pentium時期,A社買了另一家搞X86 CPU的公司,以K6取代了其不太成功的K5

...
4:後來A社又吸收了不少離開DEC的工程師,用ALPHA的概念搞出了K7,在此時SMP K7的架構就已經標榜point to point而非傳統的shared bus了

....
5:K8時期A社進一步把memory controller整合進CPU中,並實作HT(包括隨之而來的NUMA)及X86-64等等HPC環境會須要的東東,這也是在server版Nehalem出現之前K8在X86部份HPC賣得比Xeon好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