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carely
New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2
文章: 8
影片播放與轉檔
對目前主流的顯示晶片組來說,播放1080P的影片已經不是什麼大問題,但隨身裝置上的片源,還是很依賴使用者自己轉檔來達成。從身邊的例子來看,光是想到把硬碟中堆積不少的1080P、720P影片,轉進iPod touch慢慢看,光用想的就頭暈目眩。剛好,兩家都在影片轉檔這塊下了不少功夫,ATI有AVIVO Video Converter;NVIDIA也有支援CUDA的Badaboom可以運用。

因為AVIVO Video Converter轉檔的格式會固定在640×360,無法更動。為求統一,兩種轉檔軟體都設定為640×360、流量調整為1.5Mbps,這樣一來,轉出來的畫質與檔案大小最為接近,讓兩者的立足點相同。影片軟體選擇HD Club網站開放下載的「阿里山」與「2009年101煙火」,兩者均為1080P,前者最高流量甚至達到80 Mbps。

先來試試影片的效果,播放「阿里山」影片後,GTS 250還是保有NVIDIA的傳統缺點,CPU使用率維持在60%~80%左右。相較之下,多了解碼器的4850,則在50%~60%之間徘徊。這方面ATI仍屬強項,但整體來看,視覺效果完全相同,都不會有延遲情形出現。


這是4850的成績,


這是250的成績。




轉檔方面就是Badaboom略勝一籌了,不但CPU使用率較低,轉檔速度比較快,調教彈性也比較大。


4850一開啟轉檔,CPU馬上全速運作,E6300不算很強的處理器,總共花了65秒才轉檔完畢。


250沒有CPU滿載的困擾,大約在70%附近徘徊,歷時53秒。

順帶一提,雖然4850後期版本改善了高熱的問題,但風扇還真不是普通的吵,這點在GTS 250上看不到,就算風扇轉速上74%,也聽不太到噪音。


耗電量簡測
由於直接量測顯卡耗電的技術性較高,小弟只能測量整個平台的待機與GPU載滿載時的電力消耗。GTS 250改善9800GT系列的用電量,耗電功率和4850差不多。我們不是在比誰是第一名,但與NVIDIA舊款商品比起來,GTS 250絕對可以拿進步獎。




站在一位「理性」使用者的立場來看,NVIDIA GTS 250在非PhysX的遊戲表現不差,除了在失落的星球小輸之外,其它遊戲都是贏面居多。PhysX遊戲更不用說,一定是GTS 250表現較好,相信有很多人會質疑測試遊戲對ATI不公平。雖然小弟目前使用ATI的產品,仍無法列舉出ATI有哪些優勢能「大幅度」超越NVIDIA產品。反過來想想,當各家做出差異化的同時,能表現出本身優勢的遊戲,就不叫好遊戲?

不可否認,支援PhysX技術的遊戲,對NVIDIA的顯卡具有相當大的優勢。雖然目前支援PhysX也只有EA發行的「靚影特務」(Mirror's Edge)和UT 3,但未來的事,沒人說的準。

別忘了,電腦遊戲不是唯一,NVIDIA還有CUDA這壓箱寶可以運用。平行運算的發展潛力實在太大,支援CUDA運算的程式只會越來越豐富。舉凡TMPGEnc 4.0 Xpress(影像轉檔程式),連Adobe Photoshop CS4也支援CUDA運算。國內的國網中心(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也針對CUDA的平行處理程式設計,開了不少免費的課程(詳見:http://0rz.tw/sobkY)。

在以前,兩家大廠的顯卡大戰越看越有趣,但雙方你來我往的戲看久了,如今卻覺得意義不大。重要的是,消費者只想要一張省電、能好好玩遊戲不lag、加上價格不貴的顯示卡,對啦!就是許多電腦用戶都講究的「C/P值」。

相信一定有人會說拿4850 512MB跟GTS 250 1GB,是要比什麼?

NVIDIA GTS 250僅需一條6-pin電源線、安靜的風扇噪音控制、不錯的硬體效能、支援CUDA,最重要的是「更便宜」的價格,應該還是會打到許多用戶的甜蜜點。同級距的價格帶能買到記憶體更大的產品,不就是每個用戶最期待的事嗎?
 
舊 2009-03-07, 02:49 P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arely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