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Limiter
Limiter是Compressor的另一種用法,基本上核心是相同的,都是限制與壓縮動態,Compressor一般在最大Crush下也可以調成Limiter,但是獨立的Limiter往往會多做一件事情就是Soft Clip,這是比Compressor內部更快速的Attack與Release動作,光Compressor本體無法辦到的部分,通常我們稱為Brickwall Limiter,只有少數的Compressor本身會附帶SoftClip功能。
標準的Clip波形,我們稱為HardClip,豪不留情的打到Peak線上去,容易聽到明顯的破音。
SoftClip之後的波形,邊線比較軟,但如果動作量太小,音量到一定程度時還是無法負荷,一樣有可能聽到破音。
所以Brickwall Limiter還分兩種形式,SoftClip和HardClip,兩種都能確保音壓不超出Peak 0dB。
某些如果僅標示Limiter功能的,並不一定他就是Brickwall式的限壓,如Sonalksis Compressor上的Limiter就不能當作Brickwall使用,音量還是很有可能超出Peak 0dB,這種屬於單純的Limiter,和Brickwall區別在這。
傳統式Limiter:
Brickwall Limiter:
以自然度來看,純Compressor、Limiter是最好的,但通常我們也需要限制最大音量在Peak之內,所以看來SoftClip又應該比較好,並且多數的Brickwall Limiter都是選擇使用SoftClip,但偏偏他也有個缺點是,會把RMS大的聲音音場及張力一起限制住,如果是混音整體需要大音量的話,使用SoftClip模式的Limiter很容易讓你的小鼓往裡面跑,並且造成一些壓迫感,HardClip Limiter則不會有這問題。
數值雖然上HardClip Limiter壓迫更多,但聽覺上卻是SoftClip Limiter比較容易造成壓迫,所以近代的混音為了拼音量,很多會使用HardClip Limiter,且HardClip帶來的失真更容易刺激聲音貼近畫面,代價則是更強烈的數位感。
以最有名的Plugin L2來說:
L2就是SoftClip Limiter的一種,動作量大約1dB,並且內藏Soft Knee,左邊的橫條雖然寫著Threshold,但他其實是Input,所以壓下去之後音量會增加,右邊的Ceiling則是一般的Output,走在SoftClip之後。
而當你調整Release時,真正在控制的便是SoftClip之前的Limiter,Release time一但拉長,得到的聲音跟Compressor會非常類似,Atten則是這個Limiter的GR表頭,右邊的IDR代表Dither,可以聲成一些噪音,減低量化誤差造成的刺激性,如果你的Project沒有升Bit高於16,輸出正常,一般是不需要開啟的。
另一顆雙重模式的Elephant:
Elephant除了本身有7種SoftClip模式外(各代表不同的動作量),還外加一個HardClip模式,內藏Hard Knee,Limiter上的HardClip部分其實就是不對Peak之內的音量動作,直接讓超出Peak外的音量Normalize,和你讓一個聲音在沒有Limiter的情況下先拉大,接著Normalize其實是一樣的,但Elephant選擇HardClip模式時還是會做壓縮動作,所以當你選用HardClip模式時,Shape和Rshape雖然無法操作,GR仍保持下壓。
在混音適當的情況下,使用HardClip Limiter也不容易聽到破音。
且掛上了一顆HardClip Limiter,總輸出仍會被限制不超過Peak,所以聽到的聲音往往還是比直接拉大音量來的小了些。
Elephant也很簡單的使用了Input與Output,有Dither與DC Offset功能,並帶GR及RMS表頭,PRMS是Power RMS的簡寫,Shape與Rshape分別表示Attack(Range非常小)與Release。
附加的Oversample功能,可以提高SoftClip的能力,但是CPU負擔相對也會提高,HardClip模式則無幫助。